梁译文
(南开大学 天津 300350)
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在多种先进文化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的理论突破。
其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了文化的起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历了唯心主义文化观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文化观、再到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的两次转变后”,最终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文化产生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他认为“劳动只有作为社会劳动,或者换个说法,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能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1]列宁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补充,他在《关于无产阶级文化》中提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无产阶级反对一切剥削的最后的斗争)的实际经验”中继续实践,才能“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2]。
其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文化能推进历史发展。十月革命后,列宁结合苏俄的实际和革命的经验教训,在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理论。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中》明确提出,扫除文盲、提高文化水平是当时苏维埃的迫切任务之一,如此,农民才“有可能用读写本领来改进自己的经营和改善自己国家的状况”[3]。同时,列宁还认为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
其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文化安全的高度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警示。在俄共(布)的十一大上,列宁指明了维护文化安全的紧迫性,“如果出征民族的文化高于被征服民族,出征民族就迫使被征服民族接受自己的文化,反之,被征服者就会迫使征服者接受自己的文化”[4],只有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避免文化上的被征服,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其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结晶,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将其概括为“道法自然”“天下大同”“以民为本”等核心思想理念,并将其成功融合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对解决中国问题乃至人类社会面临的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其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体系,更形成了中华传统美德这个中华文化的精髓。天下为公的治国理念、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守望相助的社会公德、仁义礼智信的个人道德等优秀传统美德为规范国家、社会、个人的行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准则,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三,习近平文化思想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积淀了独有的人文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醒目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处事原则、生活理念、思想原则、精神秉性等人文精神不仅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道德的整体进步有着重要价值,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文化源泉。
其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提出了“双百方针”“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等重要政策和观点,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奠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础。
其二,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发展了邓小平的文化思想。邓小平在吸收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文化观点。他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立足点,大力主张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新人”,把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推向了更高的认识,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观点作了理论铺垫。
其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江泽民文化思想的创新发展。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并对其内涵进行了阐释。同时,他将文化建设与政党建设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此外,江泽民还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发挥先进文化对人的引导作用,并将科教兴国定为我国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问题,不断开拓文化建设的新境界。
其四,胡锦涛的文化思想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胡锦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四代领导核心,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理论。他敏锐地意识到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加强思想建设,牢牢把握住舆论的主动权。同时,胡锦涛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推进文化创新,发挥文化的积极意义,实现文化上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了胡锦涛文化思想的观点,对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工作作出了有效部署。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坚定的文化立场、事业开阔的历史观、鲜明的文化思维、博大的文化胸怀,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实现了党性与人民性,传承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其一,“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6]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对文化事业的全面领导,提出“只有坚持党性、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好、更全面反映人民愿望”[7],并指示各级党委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全面领导。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在文化建设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的最高标准,明确“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要让人民精神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旗帜鲜明讲党性的前提下,让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更舒心的文化服务,精神生活更富足。
其二,坚持“两个巩固”,落实“两个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两个巩固”,落实“两个结合”,实现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这一极端重要的工作,高瞻远瞩、快速反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提高全党全国全民族的理想信念和文化安全意识,守住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国人民的文化主体性。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秉持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理念、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其一,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提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8],点明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着视野开阔的大历史观,抓住传统与现代的内在联结,守正创新,不断探索和回答时代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让中华文明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
其二,“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以现代视野接续中华文脉,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同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融通起来,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以鲜明的中国基因,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筑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化基础,“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其一,继承民族文化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9]。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宝贵的思想结晶,坚持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绘制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化建设战略图景。
其二,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习近平文化思想尊重各国家、民族思想文化的平等地位,“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坚持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突破了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出发点,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要命题,为实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10]的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推动中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提供了路线图和重要法宝,回应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大关切,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话语、中国智慧。
其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文化建设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系统总结。十八大以来,围绕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这一时代课题,我们党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做出了战略谋划,提出要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对指导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以坚定的文化自觉、深邃的思考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文化新理论。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到创造性地将“三个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把“文化自信”这一命题提高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样高度,到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再到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明确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总结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最后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发展性、开放性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将指引中华民族以高度的理论自信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
其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建设文化强国的工作作了详细的部署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理论体系,深刻把握时代要求,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突出矛盾、发展战略对文化建设实践作出部署和指示。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到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18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提出“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到党的二十大中从五个方面重点部署文化建设工作,再到在2023 年10 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最后正式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明确新时代文化建设路线图和任务书,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全面的指引,新时代文化建设也取得历史性成果,一系列文件建设指导文件的刊发、北京冬奥会等重要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强国建设效果显著。
其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动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提供了理论支持。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多年的风雨,形成了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突出的文化优势的中华文明,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都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国。但是,文化大国并不等于文化强国,如何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是我们在新时代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文化自信”“两个结合”“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要命题,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还将文化强国进一步具化为建设文化思想强国,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事业强国等具体目标,在理论上回答了如何实现中华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国实力的时代课题。
其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实现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提供了路径支持。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核,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文明的充分认可,也是对当前文化发展道路的信任,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立稳脚跟,保持独立性,持续推动中华文化从过去走向未来。“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上更深层次的认识,揭示了党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法宝。深入推进“两个结合”,把古老的中华文明带到现代文明的新境界,使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文化强国还意味着更多的文化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布局,着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作出了战略谋划,向世界传播更多的中国声音。
习近平文化思想回应文化新使命的重大关切。“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的使命,三者联系紧密。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厘清文化发展的思路,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如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怎样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要问题,回应了文化建设的重大关切。同时,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和坚持守正创新三个践行文化使命的基本遵循,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的“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为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行稳致远,实现文化新使命提供了思想指引。
“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11],习近平总书记秉持着“和合”文化观,突破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从人类共同价值出发,充分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向世界提出了构建文化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话语,绘就世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实现创造性发展的美好图景,为世界文化大繁荣作出了中国的文化贡献。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突破西方文明主导的二元对立话语体系,着力构建新型文化秩序,向世界传播中国话语体系的智慧。同时,借助“一带一路”这个重要平台,从官方和民间两个方向入手,积极引导深层次、多领域的跨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让更多世界人民在文化交往中获益,让世界更多地方倾听到中国声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两个大局”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原创性理论成果。秉承着党性与人民性,传承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相统一原则,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推动中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提供了路线图和重要法宝,回应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大关切,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话语、中国智慧。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立论依据、内在逻辑,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肩负起文化建设的新使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