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赵秀娟
动手写这篇文章前,我想起一个有趣的心理实验:国外某性格研究专家将自己的团队按照性格偏好分为判断型和感知型两组,为一座城市新建图书馆设计侧厅,并要求两组完成后相互观摩。判断型性格偏好组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最后利用一名队员随身携带的糖豆摆出一幅直观、形象的设计图。接下来轮到感知型性格偏好组,只见他们一边发牢骚一边观望,就是没有人行动起来,甚至还有两名队员给专家提议:“应该多给几天时间,以便拿出更多、更新、更完美的方案。”说着,他们还把判断型性格偏好组摆好的糖豆吃个精光!
由这个简单的性格观察实验可知,判断型性格偏好者和感知型性格偏好者行事风格大相径庭。感知型性格偏好者更多时候不是马上行动,而是喜欢收集多方面的信息,不会轻易下结论、出结果。
感知型性格偏好的学生具备以下鲜明特征:
一是随心所欲。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感知型性格偏好的学生则笃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临时磨枪,不快也光”。在学校,感知型性格偏好的学生不喜欢做学习计划,即使在老师或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列出计划,也只是敷衍了事,大概率不会去执行。开学前,挑灯夜战补作业的是他们;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看书做题的还是他们。感知型性格偏好的学生不会为了追求什么理想、目标而做长期计划,更注重的是活在当下。
如果说别人的目标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那么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的目标则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感知型性格偏好的学生因为喜欢不断寻求多种选择和可能,所以会频繁更换目标,常常是一个问题还在处理中,又去关注新出现的问题。此外,他们思维跳跃、思想超脱,不想被规矩束缚。因此,在学校不喜欢穿校服、不按标准理发、标新立异的,大概率是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
二是随遇而安。明代文人王克笃想必是位感知型性格偏好者。他曾写过这样一首散曲:“浮生五十已无闻。百岁光阴早半分。看看日暮穷途尽。好将息梦里身。加餐饭养性修真……”王克笃虽年过半百一事无成,但他不消沉、不沮丧,反而“加餐饭”以保养自己的健康,欣然地接纳自己的现状。同样,感知型性格偏好的学生豁达乐观、少有执念。在他们的认知中,一切的经历体验都是“奇遇”,无论困难还是惊喜,都给自己的生活添加了不少色彩。
三是随机应变。相较于判断型性格偏好学生的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等特点,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的优势是灵活、随机应变、适应性强。在日常教学尤其是考试中,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在遇到创新类题型或以往没有“刷”过的试题时,往往能够充分发挥性格中的先天优势,与自己掌握的原有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对新题型与突发状况。
四是做事拖延。这个特点让我想起余光中先生的那首诗:“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因缺乏时间观念而导致生活、学习上极度拖拉,俗称的“拖延兽”大多出于感知型性格偏好的学生。例如,自习课上老师说:“小奇,快点写作业!”小奇却摇摇头说:“我现在不想写。”老师强压怒火问:“那你什么时候想写?”小奇答:“什么时候想写时我再写。”老师问的是最后期限,而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答的却是无限可能。不可否认的是,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完成积压已久的“琐碎”任务。
值得说明的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当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感受到自己性格偏好的片面性给学习、生活带来困扰时,他们会适度向判断型性格偏好转变。例如小李,学生时代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是典型的“高浓度”感知型性格偏好者。在小李当了教师,尤其是结婚生子又担任班主任后,渐渐向判断型性格偏好靠拢。但判断型性格偏好者却很难向感知型性格偏好靠拢,因为天性使然,他们往往无法接受感知型性格偏好者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针对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的特点,建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认识性格。诚然,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具体落实到学习生活中,有的性格因子会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则起到制约作用。因此,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类型偏好,是接纳自我的第一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简单实用、科学易懂、可操作性强的性格分类工具。在充分了解自己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能学会分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起助力作用与阻力作用的性格因子,不断完善自身的性格。
二是制订计划。在低、中学段,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靠突击还能得到相对优良的成绩,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不做计划、不喜欢预习、没有时间规划等都会成为制约他们学习成绩提升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引导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规范其学习行为。一是紧密结合“SMART”原则,学生制订出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可达成、有时限的目标;二是学生可以借鉴“时间管理矩阵”划分事件的优先级,分出轻重缓急,安排执行顺序;三是合理运用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的“番茄工作法”,在规定时间内,严格执行自己所计划的学习任务。
此外,也可以邀请家长、老师或同学帮助监督,建立定期反馈机制,逐步培养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的意识,锻炼他们的行动力、执行力。
三是朋辈辅导。2021 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同学间开展朋辈帮扶,帮助学生纾解心理压力、提振学习信心”。朋辈辅导作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在学生健康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爱迟到、不交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教师可以征得判断型性格偏好同学的同意,采用结对子、坐同桌等同伴互助或朋友互助方式,给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提个醒、“打个版”。
四是强化学习动机。学生以“学”为主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自然不能掉以轻心。然而,部分感知型性格偏好的学生因天性使然,在学校得过且过,导致其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习自信心不足。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应采取鼓励式教育,对感知型性格偏好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情感认知进行正向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心理暗示等策略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发现学习本身的乐趣和意义;创设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挑战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荣格曾说:“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性格的客观规律,在熟练运用偏好性格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非偏好性格的能力和特质,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