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萌 曹婷
高铁、核电等装备跨洋过海,C919大型客机“一飞冲天”,值守空间站的“神舟家族”在太空接力……十年来,央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积极开展品牌建设,推动了一批开创性、奠基性、里程碑式的产品和项目落地,向世界展示了一张张闪亮的央企名片。
当前,“三个转变”已经进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阶段,央企面临哪些挑战?应如何更好地展现新担当和新作为?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东进行了专访。
《国资报告》:根据您的观察,“三个转变”的提出基于怎样的背景,有哪些实践意义?
高旭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铁装备集团时首次提出的“三个转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瞻远瞩,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还比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非常突出的矛盾。比如,“中国制造”成绩巨大,中国产品物美价廉,在世界市场非常受欢迎。但是,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因为“制造”只是创新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没有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开发能力,以及基础研究能力,“制造”不但无法升级,甚至无法持续。“中国制造”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尽快走向“中国创造”。
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是深谋远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大部分时间里高速增长,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可能变化认识不足,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准备不足。“中国质量”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核心是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国际竞争的加剧,无论是在中低端市场,还是在高端市场,都要求我国企业在高度重视发展速度的同时,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大力提升竞争优势。
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是大势所趋。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我国出口的产品一般是“物美”但“价廉”,虽然有利于出口,但附加值太低,原材料、能源等消耗巨大,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需要大力提升中国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国资报告》:在您看来,十年来,央企在践行“三个转变”方面,有哪些成效?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转变?
高旭东:央企在践行“三个转变”方面成就巨大。尤其自主技术创新,是实现“三个转变”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央企在这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比如在移动通讯方面,第三代移动通讯是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转折点,3G 时代有三大世界标准,我国的TD-SCDMA 是其中之一;到了4G时代,有两大世界标准,我国也是其中之一,且处于领先地位;5G时代只有一个世界标准,我国企业是中坚力量,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其中,中国移动等央企积极发挥运营商的独特作用,以市场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国在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方面成绩突出,建设“数字强国”成绩斐然。
再如,高铁、特高压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带动了产业的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重大装备和技术体系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中国石油的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百万吨级乙烷制乙烯成套技术,中国石化的“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中国海油的“旋转导向与随钻测井技术与装备”,东方电气集团的“150兆瓦水电机组大型冲击式转轮”等。
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到强方面,央企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除了取得一系列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带动了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还通过积极投资,保障民生、促进经济运行,真正尽到了央企的社会责任。
十年过去了,“三个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明显提高。今天,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上日程。可以说,“三个转变”是“新质生产力”的开端,“新质生产力”是“三个转变”的升级。
《国资报告》:当前在“三个转变”方面,央企还面临哪些挑战?对此您有何建议?
高旭东:当前,“三个转变”已经进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阶段,目标更高,就是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世界强国,要在技术创新方面引领世界,而不是简单地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来自企业内外部的挑战还非常多。
从企业内部看,最重要的是敢于和善于争创世界一流,敢于和善于引领世界。没有这种“战略意图”,没有这种高远的目标,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三个转变”就没有根本的基础。实际上,因为世界局势的变化,不争做世界一流可能连生存都困难。
从企业外部看,在一些重要政策上需要做出重大调整。比如,对外开放不等于单向地对外开放中国的市场,而是需要“对等开放”,即中国对外国企业开放市场,其他国家对中国企业开放市场。否则,就会出现中国企业失去国外市场,但是在国内市场还要跟国外企业竞争的不利局面,中国企业实际上是被挤回了中国市场。随着中国企业、产业在世界上竞争优势的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上需要有一个公平的生存、发展、竞争环境。
在此,对央企主要有三点建议:一是企业要勇争世界一流,甚至是世界第一,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国家的安全和强大创造条件。二是充分发挥大型央企拥有巨大的内部市场的优势,积极支持广大的中小創新企业,积极采购、使用他们的新技术、新产品,虽然这些技术和产品在初期还不够先进、不够成熟,但在未来有可能成为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的原创性技术力量。三是成为广大的中小创新企业的投资者,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丰富企业的创新生态。
对政府主要有两点建议:一是进一步调动央企董事长、总经理的积极性,激发干部工作的热情,调动央企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及时响应他们的建议和需求,增强企业活力。二是对央企的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持,相关政策充分尊重创新的规律,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比如,创新活动中如何体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应该以结果为出发点,而应该以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合理为出发点,从而激励改革创新者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