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型社区融合性治理研究

2024-06-10 08:35:44闫哲
国际公关 2024年8期

闫哲

摘要:过渡型社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空间密集化、社会组成多样化和经济结构非农化的特征。F社区作为过渡型社区的典型代表,面临传统村民和新居民共存的独特治理挑战。通过实地调研,本文分析了F社区在融合性治理方面采取的三个主要策略:实施积分制管理以提升居民参与度、充分发挥夜校的教育和培训功能、开发运营村集体企业以增强经济活力,以期为类似社区提供治理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过渡型社区;融合性治理;社区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过渡型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社区形态逐渐兴起。此类社区独特地融合了城市与乡村的特征,反映出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克拉玛依市W区F社区居住群体既包括原有的传统村民,又涵盖众多进城的新居民。这种独特的居住构成使F社区的治理方式既不同于成熟的城市社区,也有别于传统村落的乡土治理逻辑。在F社区,由于空间形态的重构,原本村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关系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影响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为社区治理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

一、过渡型社区的现实特征

过渡型社区通常从原本的农村或低密度居住区演变而来,经历了从分散、平面住宅模式向集中、立体化居住模式的显著转变。这种转型不仅改变了社区的空间结构,也带来了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的根本性变化。具体而言,过渡型社区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空间结构的密集化、社会组成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非农化。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对社区的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空间结构密集化

空间结构的密集化是过渡型社区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这类社区的形成通常伴随着从农村或低密度居住区向更集中和立体化的居住模式的转变。[1]在这个过程中,居民从较为分散的平面住宅模式迁移到更加集中的立体化住宅区域。这种空间上的重构不仅改变了社区的物理布局,还对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住宅区域变得更加密集,居民应适应更小的私人生活空间和更广泛的公共空间使用。[2]这种转变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造成显著影响,包括隐私感的减少和对公共设施依赖度的增加。此外,密集化的居住环境也可能促使社区内部的社交互动模式发生变化。[3]因此,空间结构的密集化对过渡型社区的社会关系和社区生活方式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以F社区为例,居民原来大多分散居住在散落的村庄中。然而,随着X大型旅游项目的启动,C村和H村的居民逐渐搬迁至F社区,这标志着他们从传统的独立住宅转移到了公寓楼或其他高密度住宅。这种居住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私人空间的缩减和公共空间使用的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隐私感和生活舒适度。

(二)社会组成多样化

过渡型社区展现了由多元文化和社会背景构成的复杂社会结构。此种社区会聚了来自不同生活背景的居民,包括原住民、城市迁入者以及日益增多的流动人口。这种多样性在社会关系、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上引入了显著的差异,从而使社区内部的社会结构呈现比传统单一村落更為复杂的特点。[4]

F社区的形成源于C村和H村的合并。这种合并带来了居民交叉居住的独特现象,使社区的社会组成变得多元而复杂。加之F社区目前正在进行扩建,预计将吸引更多外来流动人口进入,未来社区的社会结构将进一步呈现出C村村民、H村村民和外来流动人口相互交织的多样性。在这样的背景下,F社区面临文化融合的挑战与机遇。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可能导致社区内部的摩擦和冲突,同时也为社区带来了丰富的多元文化资源。有效的社区管理和文化融合策略将是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关键。为此,需要深入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关系,构建包容性强且具有参与性的社区治理结构。

(三)经济结构非农化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过渡型社区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经济结构转型,从以农业为主导逐渐过渡到以工业和服务业为核心,这一转变对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基础产生了显著的影响。[5]

F社区中C村和H村的居民传统上依赖畜牧业和种植业为生。随着集体土地被政府征用并开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遭到冲击,迫使村民寻找新的生存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村民原有宅基地经历了一次创新性的转变,成为一个融合民俗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度假区。X大型旅游项目在保持农民身份不变、宅基地资格权不变、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变的基础上,对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及其上的附着物进行了评估,并将其委托给村集体统一经营,以此为村民带来分红收入。这一转型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新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的整体振兴和发展。通过这种创新的经济模式,F社区的居民成功将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转化为适应当下经济形势的新型经济活动。这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也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样的转型案例为其他类似社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揭示了在面临城市化挑战时,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本地资源,同时保障居民的经济福祉。[6]

二、过渡型社区融合性治理经验—以F社区为例

(一)实行积分制管理

F社区采取的积分制管理模式提供了一个创新且高效的例子。这一模式通过将日常行为与具体的奖励机制相结合,有效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并促进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和民主化。在F社区的实践中,积分制管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工具,使居民的社区参与和公民责任直接与积分奖励挂钩。居民通过参与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环境卫生维护等,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不仅是一种象征性的认可,也可以在社区的 “积分超市”中兑换实物奖励,如日常生活用品。

积分制不仅激励了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还增强了他们的社区归属感和荣誉感。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居民不仅为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做出贡献,也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社区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此外,积分制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也增强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信任。通过实施积分制,F社区成功转化了居民的行为模式,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例如,通过奖励积极参与社区环境维护的行为,不仅提升了社区的环境质量,也培养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同时,积分制还有效化解了社区内的矛盾纠纷,增强了居民间的相互协作。

积分制的实行在F社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确保积分评定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以及如何持续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展望未来,F社区可以进一步完善积分制的运作机制,如通过引入更多元化的奖励方式,以及增强社区居民在积分制管理中的话语权。

(二)充分发挥夜校教育、培训的功能

在过渡型社区融合性治理的实践中,F社区充分发挥夜校教育、培训的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技能提升和文化教育机会。这一做法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个人发展,同时也为社区的整体振兴和和谐发展提供了支持。

F社区的夜校特别注重提升居民的职业技能,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夜校通过调研居民的技能需求和就业趋势,定制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培训课程。例如,针对旅游业的发展,夜校开设了导游、酒店服务、烹饪等专业技能课程,帮助居民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并成功推荐他们进入旅游相关的工作岗位。除了技能培训,F社区的夜校还重视居民的文化教育和道德建设。通过组织家庭教育讲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等活动,夜校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发展和居民精神面貌的提升。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F社区的夜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坚持 “夜校五结合”,即与农牧民群众关心的政策结合、与本村发展实际相结合、与身边的先进典型结合、与文化民俗活动开展结合、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和个人发展紧密结合,使夜校的教学更加贴近居民生活,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居民通过参与夜校活动,不仅提升了个人技能和文化素养,还增强了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夜校成为连接居民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居民的自治能力和社区参与度。F社区通过夜校的教育、培训功能,成功地实现了居民技能提升和文化素质的双向发展,为过渡型社区的融合性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这不仅有助于居民适应社区的变化,也为社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开发运营村集体企业

在过渡型社区融合性治理的实践中,F社区通过有效开发和运营村集体企业,展现出了促进乡村振兴和社区发展的显著成效。这些企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来源,还成为推动社区经济自给自足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通过优先选择本地企业承接项目,F社区不仅减少了成本,还确保了收益,加强了社区经济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村集体企业多元化发展,覆盖旅游服务、建材生产和文化旅游等多個领域,既扩大了收入来源,也为居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选择。与地方政府的紧密协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确保了企业运营的顺利进行。此外,F社区通过不断创新管理和运营方式,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F社区的村集体企业开发运营模式为过渡型社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和治理路径,展现了促进社区自主经济发展和居民福祉提升的重要价值。

三、过渡型社区融合性治理的创新性发展路径

(一)引入大学生人力资源杠杆,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在处理过渡型社区治理的挑战及提升自治能力时,高校大学生在人力资源引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通过 “产学科研训”机制,利用其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为社区注入新活力。

大学生在社区治理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他们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理解社区的多维度需求,为社区提供全面洞察并丰富自身经验;其次,他们在文化建设中起关键作用,通过组织文化活动促进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文化氛围;再次,他们帮助挖掘社区资源,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丰富社区活动,培养自治能力;最后,他们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提升社区满足居民需求的能力,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高校大学生的参与为过渡型社区带来新视角和创新思维,为社区治理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对推动社区更高水平的自治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发挥地方化组织中介作用,促进社会资源有效下沉社区

在过渡型社区治理中,组织中介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引导外部资源有效下沉到社区层面。通常,外部机构进入社区会面临高交易成本和信任问题,这是阻碍社会组织在社区稳定运作的主要障碍。地方化社会组织凭借对社区环境的深入了解,依托本地网络,能有效克服这些障碍,成为外部资源与社区需求之间的桥梁。

中介组织还通过孵化和支持社区内部组织,扩大社会资源的使用效果。这样,社区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外部资源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尤其在教育和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这不仅促进了社区的经济增长,也显著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通过发挥组织中介的作用并结合社区组织的力量,可以有效消除外部资源下沉的障碍,充分激发社会资源在推动社区发展中的潜力。这种策略不仅增强了社区的自治和自我发展能力,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全面、有效的服务,推动了社区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福祉的整体提升。

(三)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丰富社区多元业态

在过渡型社区融合性治理的多元发展策略中,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作为经济杠杆是一个重要步骤。此基金不仅为社区发展项目提供资金,还可激发社区的创新和创业活动,丰富业态,增强经济活力。社区发展基金作为经济增长的工具,同时促进社区内合作和发展。

有效实施社区发展基金策略需要确保资金管理有效、投资方向明确。这要求建立透明的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以满足社区实际需求,促进长期发展。基金应支持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促进经济多样性的项目。同时,鼓励居民参与和反馈,确保项目选择和实施符合社区利益,反映居民意愿。

社区发展基金在融合性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为社区提供财务支持,推动发展项目,激发创新和创业精神,促进经济文化多样化。通过透明、高效的管理和评估机制,以及鼓励居民参与,这一策略增强了社区的自主发展能力,加强了成员间合作与团结。因此,社区发展基金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共建共享的重要平台,对建设和谐、可持续的过渡型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克拉玛依市W区F社区融合性治理的深度分析与实践探索,展现了有效社区治理在促进社会融合、增强社区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价值。研究亦暴露了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治理模式应用的局限性,提示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不同社区特性的适应性研究,探索更为多元和灵活的治理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本研究不仅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实现更加和谐、包容的社区治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1] 丁波.秩序再造:过渡型社区的空间重构与治理转型[J].甘肃社会科学,2023(02):62-68.

[2] 吴宗友,丁京.过渡型社区的空间 “聚—离”与包容性治理[J].中州学刊,2022(06):62-70.

[3] 田鹏,陈绍军.“无主体半熟人社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行为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6(04):53-61.

[4] 陈荣卓,李梦兰.城乡关系视域下撤村并居社区的融合性治理[J].江汉论坛,2018(03):133-139.

[5] 刘丽娟,聂君宇.混合治理:城市化背景下过渡型社区治理的实践逻辑[J].农村经济,2021(12):109-116.

[6] 吴莹.空间变革下的治理策略:“村改居”社区基层治理转型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7,32(06):94-11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