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研失信问题的整体性治理对策研究*

2024-06-10 22:07王京阳
教书育人 2024年9期
关键词:不端研究生学术

王京阳

(南京工业大学)

一、引言

研究生是中国科研发展的关键核心力量,是我国科研事业的生力军,研究生教育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研究生的科研诚信情况不仅关乎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学术界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科技事业的长期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生普遍应该具备高于普通人的道德水准及较高的人格品质,用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开展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然而,近年来不少研究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诚信思想和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在这种形势下,各级主管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2021 年3 月15 日,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对于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学位申请人,可以不授予或撤销其学位。2022 年5 月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名硕士大学生找枪手做毕业设计,做完后反手利用闲鱼漏洞跟枪手要钱,枪手忍无可忍在贴吧上发帖曝光,涉事的两名学生被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被处以留校察看一年的处分。2022 年厦门理工学院和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先后对于被认定论文抄袭的2 名硕士生给予撤销硕士学位,注销硕士学位证书的处分。

二、研究生科研失信行为的常见形式

2016 年6 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在文件中提出了7 类学术不端行为,即抄袭、篡改、一稿多投、伪造等行为,这类科研失信行为很容易被识别,可以认为是显性的科研失信行为。通过语义修改、署名不当等能够成功规避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可以认为是隐性的科研失信行为,这些行为难以被发现,加大了识别难度。隐性的科研失信行为主要包括篡改/伪造数据、剽窃/抄袭图表或公式、跨语种抄袭、伪造/篡改数据、署名不当、语义修改、基金项目标注不当/不实以及第三方中介机构代写代投。

(一)抄袭剽窃

剽窃抄袭分为全篇抄袭剽窃和部分抄袭剽窃。部分抄袭是将其他人的成果组合或者换个说法发表。部分抄袭剽窃相对于全篇剽窃抄袭的隐蔽性更强,较难被发现界定。

(二)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

很多研究生迫于毕业的压力,或者根本不愿意投入精力,会将前人的科研实验数据进行粉饰修改,或者对数据图进行PS 修改,甚至直接编造数据,来发表文章。现在研究生扩招,不少导师名下的学生数量庞大、导师事务繁重、精力有限,往往没有投入太多时间仔细审核学生的论文,助长了这一现象。

(三)“跨语言抄袭”

把使用其他语言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著作翻译,然后出版,这种学术不端行为相对最难发现和判定,需要专业的专家对论文原文进行详细的对比翻译分析。由于技术、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有些外文著作很难找到原文,这进一步增加了发现的难度。

(四)买卖论文及实验数据

很多研究生无法在毕业前取得符合毕业要求的学术成果,尤其对于非全日制的在职研究生来说,工作占用了大部分时间精力,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科研,不少研究生就会铤而走险,采用金钱交易来取得成果。论文的非法买卖,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产业链,包括实验的设计、实施、数据的处理、论文的撰写、发表,只要愿意出高价,都可以解决。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各种论文中介广告比比皆是。一些学术功底扎实、学有余力的研究生,为了捞一笔,不顾学术道德,甘当黑中介的抢手,进一步助长了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的现象。

(五)署名不实不当

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应当获得署名的人员未被署名、对论文无贡献或贡献不足的人员获得署名。

(六)基金项目标注不实或不当

基金项目的申请立项需要经过严格的申报评选流程,能成功立项的基金项目其学术、科研价值比较高,往往也会产出比较高质量的论文。不少期刊编辑会青睐带高级别基金项目的文章。很多研究生为求顺利发表,虚假或者不当标注与自己研究无关的基金项目,自抬身价。

(七)论文数据和图表使用不当

包括引用他人的数据、方案、公式、观点、图表时,对其出处没有进行准确完整的说明、原封不动地照搬、不加标注地引用、图片内容与文字阐述之间的关联度和契合度低、将表格改为数据图、将图表和研究数据改用文字形式表述。

(八)参考文献引用不当

主要包括以下现象:加入未实际引用参考过的文献、未对他人提供的数据、思路、材料、资料等,给予承认和说明、未经许可使用需获得许可的版权文献、不加引注地使用他人版权文献或范围超使用他人版权文献。

三、科研失信行为的成因

(一)数量增加的同时伴随着生源和培养质量的下滑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时代。2022 年3 月23 日,教育部发布《2022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24.25 万人,在学研究生365.36万人。很多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知识与其培养目标差距很大,生源质量出现下降趋势。很多热门的专业竞争激烈,大批研究生从就业而不是出于兴趣、自身条件的角度跨学科考研,专业基础十分薄弱,缺乏专业的训练,无法适应研究生层次的科研活动,这就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随着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发展,功利主义价值观逐渐渗透到学术研究领域,很多研究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学术研究更多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部分研究生不愿意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学习和研究,无所事事,对于课题研究漫不经心,毕业论文东拼西凑,甚至找中介买论文交差。学术价值观念的错位和扭曲导致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层出不穷。

(二)学术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以前我国高校的学术评价体系以学术成果的数量和级别为锚点。近年来,随着破五唯等举措的出台,一些高校已经把研究生的学位授予与论文的发表解绑。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有相当多的高校仍然把在权威甚至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设置为毕业答辩的前提条件。研究生评优评奖、读博深造等方面,论文成果还是占了很大的权重。“唯论文论”“唯项目论”导致一些指导教师急功近利、心浮气躁,难以踏实做学问。在这种氛围中,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也会受到影响。众多教师为评职称也要发表论文,国内外的期刊对于如此庞大的发表需求僧多粥少。一些研究生在严酷的毕业压力下会违背学术道德,为了毕业不择手段。

(三)科研及研究生管理机制体制不够完善,监督惩罚措施不足

不少高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学术不端管理及监督惩罚机制,没有完善的制度文件及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很多学术失信的事件都是在网上曝光出来之后,涉事学校才被动处理,现有的体制下,对于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也比较轻。学术造假等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除非学术不端行为被媒体揭露出来,不少大学一般会大事化小,尽量淡化其影响,而不是坚决处理到底。对研究生学术行为过度宽容,留有余地,在学位及奖励等诱惑驱使下,再加上没有监督惩罚措施的约束,不少人铤而走险,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绝。

(四)科研诚信教育不足,学术规范教育缺位,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部分研究生对科研规范和诚信的了解很含糊,对于“一稿多投”,代写论文等科研不端行为认识不到其性质和危害。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很多人文类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涉及科技伦理学术道德的非常少。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但科学道德教育非常缺乏。很多研究生对于学术规范缺乏应有的深入理解,在思想上也不重视,没有认识到学术规范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意识普遍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四、科研失信行为的治理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规

1.在国家层面,目前已出台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 教督厅函〔2018〕6 号) ,专门针对学位论文作假、论文买卖行为进行治理,对于其他学术不端行为还没有相关的全面的规定和解释,这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

2.在学校层面比较缺乏具体实施细则。需要建立一套包含事前预防教育、事中过程管理监控、事后惩处的全流程制度体系,基于各校实际制定学术规范细则,明确界定有争议的问题,充分发挥法规的约束作用,为处理科研失信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依据。

(二)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1.从权威性、广泛性、专业性范畴出发考量,组建校内专门的机构,负责科研诚信建设和学术不端治理,把科研工作者、法律专家、行政管理人员纳入其中。明确其职责和职能,强化管理职能,加强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监督制度建设,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科研诚信问题的全流程监管,贯彻各部门的有效联动,发挥系统性和前瞻性,加大对科研失信研究生的惩罚力度,把打击学术不端的举措切实落地,从根本上建立遏制研究生科研不端的“防火墙”。

2.夯实公开机制,对于学术违规事件,对全校、全社会公开发布处分声明,在官方渠道设置专栏,全面如实披露处理结果。

3.建立学术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术诚信情况。如有作假等违规行为,记入信用记录,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网。

4.明确指导导师的职责,导师需要参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全过程,不仅要对选题、内容进行指导,更要对实验数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指导把控,要对研究生学术不端涉及的失职行为负相应的责任。

(三)保存课题实验研究材料及分工合作档案

保存好一切相关的课题研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论文大纲、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数据、调查访谈问卷、工合作材料、工作记录等,以便有问题可以回溯,也可以防止在科研成果被质疑的时候,有充分的证明材料提供给相关单位检验审查。

(四)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加大社会舆论压力,通过报纸、移动互联网应用、网站等传媒的宣传引领,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以学术造假、学术不端为耻,让造假者惶惶不安。

目前,一些专业的学术打假网站、民间人士和社团为帮助清理“学术败类”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充分尊重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对影响恶劣、严重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媒体应该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和批评,营造出打击学术不端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德育教育

科研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诚信。受现代商业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研究生一切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没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防止科研不端的政策、法规是外在因素,着眼点和效果只是治标,如果要从根本上治理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等不良行为,通过教育提升研究生的科研道德水平才是治本之道。只有标本兼治,才是解决科研不端的良策。

科研道德教育对于提升研究生科研道德认知水平,尤其是规避有意问题行为的发生有显著影响。需要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到整个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并对研究生采取“品质—能力”一体化的教育和管理行动。与“取消学位”“退学”等惩罚性强制手段相比,科研诚信教育是通过一种温和的价值观教化方式来引导其科研实践活动时的思想,规范研究生的行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将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计划中纳入科研诚信教育,编写、引进、选取有针对性的专业教材课程,并采取多种可持续且灵活的教学方式,如专题研讨会、开放式论坛讲座、课程等方式方法,对研究生进行多层次的科研诚信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高校理论阵地建设的重点,可以把科研诚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中的榜样和指引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借助新兴媒体扩大科研诚信教育的传播力。

五、结语

研究生科研失信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果不能针对性地加以治理,对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会造成长期的危害。需要从法律法规、制度体制建设、德育教育等多个层面系统解决,充分发挥多方面的合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不端研究生学术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关于本刊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则系统”(AMLC)的通知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