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 钟晓军/杭州市城建档案馆
为积极响应国家档案局和大力推动公共服务改革的要求,加大群众办事减材料力度,2019年6月,杭州市城建档案馆(以下简称“杭州馆”)在杭州地区率先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等多途径线上档案查询服务,同年“一网通办”覆盖至杭州地区各区、县(市)城建档案机构。本文以杭州馆为例,从城建档案查询模式的创新背景、发展历程、查询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充分发挥档案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如何用好城建档案,新老城建档案人始终秉承“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理念不断求索,紧紧抓住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应用人脸识别、GIS系统,提高城建档案的检索效率,提升城建档案服务水平。
城建档案真实记录了城市发展历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提升便利性和效率,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统一在线服务平台应运而生,线上申请、在线办理、全流程监管以及数据共享等功能成为社会共识。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档案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城建档案窗口服务中,利用者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携带繁多的办事材料,面对排队等候的无奈,甚至在经历“多重考验”后还有可能会面临“查不到”“查不全”等结果。因此,依托政务服务网,进一步创新档案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开拓城建档案查询服务模式,提升查档服务水平成为必然。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2009年— 2012年)
为解决外部寄存档案查询多次跑问题,2009年,杭州馆依托“杭州城建档案网”在杭州地区率先开通网上预约查档,把现场查询服务工作前置。通过预约查档,获取查档者需求,档案馆提前调取异地寄存档案,并及时告知查档者档案情况,约定上门看档时间,以减少查档者跑路的次数。
第二阶段:建设阶段(2013年—2016年)
杭州馆集全馆之力,以每个工作日完成5万页、每个月100万页、每年1200万页的速度,完成了库存档案的全部数字化,实现了档案利用的无纸化,大幅度降低实体档案调用率。并同步建立GIS查档系统,完成所有库存上万个工程项目与杭州市域地图的挂接,实现半亿多页库存档案的秒级查档。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程项目GIS查档系统的建立为区县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提供了借鉴,也促进了杭州地区城建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
为顺应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注册用户实名认证,以浙江政务服务网为入口链接城建档案网上查档系统,查档人员登录该系统平台进行档案调阅申请时,通过部门间的身份证、房产证等信息数据共享,进行档案查阅相关凭证信息验证,相符合的提供相应电子档案或快递纸质送达,实现PC端网上查档。
2017年2月22日,杭州馆作为全国第一家专业档案馆,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数字馆测试。2018年又与全省统一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开通移动端网上查档服务,用户登录“浙里办”和“杭州办事”APP即可查询城建档案,实现了查档服务从PC端向移动端的延伸,让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感受“指尖办事”的便捷。2019年,杭州市政府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机制日益成熟,杭州馆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商沟通,努力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实现了与不动产部门产权证明信息交换,用户可实现零材料查询,进一步提升窗口优质服务水平。2023年,开通施工图审查途径的查询接口,城建档案直接对接城建业务部门,用户只需要按项目审批流程正常办理业务,审批所需的一些档案资料,通过建设窗口业务系统可直接提交城建档案馆申请调取,查询处理后即可下载使用。
截至目前,城建档案“一网通办”网上查档平台累计接待用户35000余名,其中9000余名用户通过政务服务网申请查档,1427名用户通过“杭州办事”APP申请查档(现已停用),23580余名用户通过“浙里办”APP申请查档,481余名用户通过“施工图审查”申请查档。用户仅需在线提交查询申请,选择建筑所在区划,档案扫描件即可通过电子邮箱送达,一般 2个工作日以内就能得到所需档案材料,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满足用户远程调档用档的一般需要。
杭州地区城建档案查询“一网通办”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统一办事入口。用户统一通过浙里办、浙江政务服务网入口办理城建档案查询,实现移动端、PC端的在线办理。二是统一受理界面。按照平台统一的界面风格提供对外服务,包括页面头尾样式、界面布局各种界面元素。三是统一事项管理。将办事事项指南、流程通过全省统一平台进行集中管理、 统一维护。四是统一效能监督。纳入平台统一的运行监管和效能监督体系,接受服务事项考核与评议。
2023年馆服务大厅接待查档16153件,其中通过“一网通办”服务平台接待处理的在线查询服务9696件,占比59.6%,在线城建档案查询已超过现场接待数量。
“一网通办”平台的成效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有效降低社会成本,实现“零跑腿”。在面对经济发展的新诉求、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新需求时,杭州馆坚持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发挥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等线上政务服务平台作用,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在办事速度上做加法,在服务模式上做乘法,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群众幸福感,让查档变成一件“好办”“快办”“轻松办”的事,做到“零跑动,无时空限制”的办理模式。二是打破信息孤岛,精简办事材料。近年来,杭州馆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数据赋能为抓手,积极畅通部门数据共享,推进信息数据在线实时共享,着力打通数据信息“孤岛”,打造“一网通办”,织就线上服务“一张网”。这不仅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还加强了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降低了办事成本和时间,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和服务能力,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三是助力社会绿色低碳发展。通过“一网通办”的实施,大大减少了纸质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压力。同时,减少了市民和企业前往办事大厅的需求,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此外,“一网通办”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政务服务流程的电子化、自动化,为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线上查询不同于线下面对面交流,一旦咨询方文字表述不完整不具体,抑或查档申请人手续不全、查询需求不明确,都会造成无法一次性获取查询结果,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一是受网络空间、档案密级等因素,部分档案线下查询是唯一获取资料的途径。二是由于现有档案信息的不完善、更新缓慢等问题,往往导致在线查询所得结果与真实档案存在出入,给查询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三是只能提供单个项目的查档,无法满足用户一次查询多个项目的利用需求。受系统限制,用户无法一次性提交多个项目的查档申请,只能分次提交,或到服务大厅现场查档。
按照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标准,杭州馆已实现互联网、政务外网、局域网三张网络的物理隔离。但是“一网通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各基层服务大厅终端硬件设备存在制式不同、标准不一和运行安全等级不一致等问题。此外,还存在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病毒攻击等隐患,给“一网通办”运行带来潜在的风险。
平台在提高政务效能、优化公共服务、推动档案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今后,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建立多渠道的宣传平台,通过现有政府官方网站,建立政策宣传栏,定期发布信息,使企业和市民易于访问和获取;建立政策解读团队,制作政策解读手册、视频等;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制作宣传材料,提高政策信息曝光度,利用电子屏、新媒体等宣传工具,增加政策的可见性。
二是进一步完善常态化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随着“一网通办”服务的深入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越发突显。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加强对服务平台的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注意档案查询申请人的信息安全保护,及时发现和修补安全漏洞。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提高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以增强系统的防护能力,确保网办事项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政府部门应持续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升系统使用体验,允许用户一次提交多个项目的查询申请,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实现平台的高效利用。同时,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解答企业和市民的疑问,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注重公众信息咨询内容,定期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确保在线档案服务的持续完善和更新,改进服务平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四是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数字化服务的核心之一是确保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城建档案查询更侧重于查询的可靠性以及档案资料的证据作用、参考作用,电子签章的运用是关键。这不仅能够提高文档处理的效率,同时还能确保文件的法律效力和安全性。“一网通办”要着力提升电子签章应用的便捷性,建立安全、可靠、易用的电子签章系统,提升城建档案在线查询档案复制件的法律效力。要认真开展档案开放审核研究,制定城建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标准、明确档案开放范围、严格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流程,形成档案公开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