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露
(贵定县金南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贵州贵定 551300)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将两种作物种植在同一块农田中的技术,借助两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互补的特性,提高资源利用率,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从两种作物的生长特点出发,大豆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具有互补性,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新的种植模式。玉米喜光,生长周期较长,而大豆喜阴,生长周期较短,将二者种植在同一地块中,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效果,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在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一般采用机械化种植形式,运用扩行加密法科学控制两种作物间距,便于管理与收获。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的增产效果明显,大豆产量也高于传统种植模式,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此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还具有生态优势,年际交替与轮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大豆根瘤固氮的作用,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避免造成土地污染。带状复合种植时也能较好地保护地表径流、涵养水土,增加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含量,为植株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升其抗病虫害、抗倒伏的能力,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应选择土壤疏松、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偏上的地块,还应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所选的地块宽度应在4 m以上,坡度小于10°。若是地块的地势较低,应采取合理措施增加土壤的排水性能,如在地块四周开边沟、十字沟。在耕种前应深翻一次土地,旋耕两次并平整地表。一方面,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程度,增加其透气性,便于大豆根系生长,另一方面,深耕土壤还能消灭底层土中的害虫,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深耕土地时,应采取一定措施实现土壤改良,如适当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等调节土壤pH值,施加有机物调整土壤结构等。
种植人员应在掌握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大豆和玉米种子,选择的大豆种子应为高产、耐阴、抗倒伏的品种,玉米种子应为紧凑型、半紧凑型、耐密且抗倒伏的品种。因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在选择大豆时应根据当地的轮作模式合理选择种植春大豆或夏大豆。以西南地区为例,大豆种子应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春大豆品种,如黔豆7号、齐黄34号、安豆7号等等,玉米种子应选择金六谷812、好玉4号、卓玉183号、贵卓玉10号等等。
选好种子后应在晴天晾晒,每隔4 h翻动一次,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打破种子休眠期。将种子中破损、瘪粒的坏种筛除,保留表皮光滑、饱满的种子备用。包衣拌种处理是增强种子防治地下害虫能力,抵御苗期病害的重要手段。在筛选完种子后,可以采用相应的种衣剂完成包衣处理。大豆种子包衣可以选用洛菌腈悬浮种衣剂、戊唑醇等,100 kg种子使用350 ml左右即可,玉米种子包衣可以选用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噻虫嗪等,100 kg种子选用510 ml即可[1]。
在开展种植工作时,种植人员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通过缩小株距,保持密度,充分发挥玉米的边际优势,确保两种作物在不减产的前提下,增加收益。一般情况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2+3、2+4等模式。以2+3模式为例,该模式即种植2行玉米、3行大豆,玉米与大豆植株间的行距在55 cm左右,玉米植株行距为40 cm,大豆植株行距为38 cm左右。玉米株距17 cm,大豆株距8 cm[2]。每亩地的种植密度为:玉米约为3 300株/667m2,大豆约为11 000株/667m2。2+4模式则是种植2行玉米,4行大豆,行距、株距基本与2+3模式相同。
适时播种有利于增强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其生长发育。南北方的播种时间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北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时间在春末,6月中旬左右,小麦收获后适时播种。南方地区地形条件复杂,作物种植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为主,西南地区则多为一年两熟,因此在每年的春季开展集中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5月上旬。
在播种时可以选择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两种方式。人工播种时应采用分别开沟条播的形式,玉米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大豆种子直播即可。机械播种时应根据生产实际和现有农机具的具体情况选择农机,若是种植地地形较为复杂,可以选择当地常用的小型机械完成播种作业。通常情况下,选择大豆玉米一体化播种时应使用大豆-玉米带状专用精量播种机,如2BJYM-4型大豆玉米间作播种-施肥一体机。还可以选择单一作物播种机,即玉米精量播种机和大豆精量播种机。若是采用大豆玉米分步播种的方式,应注意控制机械轮距,避免机械对田间苗带造成碾压,影响幼苗生长发育。播种作业时,农机外沿与作物播种带的间距应该在0.1 m以上。采用一体化播种方法时,在播种前应做好行距、施肥用量、播种精度等方面的参数控制,合理控制行距,避免出现田间行间距过宽或过窄等情况[3]。
2.5.1 中耕除草
及时中耕除草可以优化大豆玉米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促进植株生长。通常情况下,大豆玉米出苗一个月左右,应在晴天开展人工中耕1次,对玉米追加适量氮肥,并拔除杂草。再隔一个月左右,对玉米第二次追加氮肥,并拔除杂草。
2.5.2 苗期管理
播种后,应定期查看出苗情况,发现死苗应及时拔除,并对病穴采取消毒处理,然后按照田间配置的行距完成补苗工作,达到齐苗、全苗的目的,促进苗株生长发育。补苗时应选用生长健壮的幼苗,玉米可采取移栽处理,将过密的苗移栽至缺苗处即可。当大豆和玉米叶生长出2或3片叶子时,应及时开展间苗工作,调整植株间距,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间苗时要避免损伤幼苗,合理控制植株间距,当大豆和玉米叶片达到5片左右时,应开展定苗工作,最终确定植株的间距,促进其生长发育。
2.5.3 灌溉与施肥
在大豆和玉米生长中期要重视水分补给,科学完成灌溉工作。玉米植株抗旱能力较强,在灌溉时应根据其长势适当给水。若当地雨水较多,应及时采取排涝措施,避免出现玉米受涝的情况。在玉米的拔节和灌浆期可以分别进行一次灌溉,确保玉米生长有足够的水分,合理控制田间湿度即可。
玉米施肥时应确保其施肥量与单一播种玉米时施肥量一致。施加的肥料主要由有机肥和适量的专用复合肥组成,一次性施加在玉米行间。在田间管理时,种植人员应依据其长势适当追加氮磷钾肥和锌肥。以中等肥力耕地施加玉米肥料为例,该地块平均产若能达到550 kg/667m2,应施加纯氮配方肥或专用控释复合肥20 kg/667m2,后期依据植株生长情况适当施加叶面肥或氮磷钾肥。
大豆以施加基肥为主,避免在后期追加肥料。基肥包括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适当添加微肥即可,如含有钼元素的肥料能够促进根瘤形成,含有硼元素的肥料可以提升大豆结荚率[4]。
2.5.4 除草
除了中耕除草时由人工除草之外,还应根据苗期植株的生长情况采取地膜覆盖除草、机械除草等方式,尽量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避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若是使用化学药剂开展除草,应选择低毒、无公害的化学药剂,并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选择除草方式,一般有两种:
1)芽前封闭除草。针对大豆玉米同期种植的情况,可以选用精异丙甲草胺完成播后苗前土壤喷雾。若大豆、玉米播种期不同,应在两种作物的种植条带中喷洒相应除草药剂完成除草。
2)苗后定向除草。在大豆复叶期、玉米4或5叶期根据杂草生长情况喷洒药剂。喷洒药剂时应控制好剂量,避免喷洒到植株上,应在无风无雨的天气下开展除草工作,避免因自然因素影响导致其他植株沾染药物,发生药害情况。
2.5.5 防治病虫害
1)大豆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有根腐病、锈病、大豆天蛾、食心虫等,防治时应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手段。如针对豆荚螟虫害,可以在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夜间诱杀害虫。还可以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药剂喷雾防治。针对根腐病可以使用宁南霉素、甲霜·恶霉灵等药剂灌根或喷洒均可。
2)玉米病虫害防治: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茎基腐病、纹枯病、玉米螟、蚜虫等。在防治时可以采用深耕灭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针对常见病虫害,可以在耕种前深耕土壤,降低虫害发生概率。针对生长期的虫害可以在田间布置杀虫灯诱杀,或在田间投入害虫天敌实现控制,如针对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可以投入赤眼蜂、茧周氏啮齿蜂等。针对纹枯病可以适当喷施井冈霉素、烯唑醇等药物实现防治。
3)防治技术实施要点:在化学药物的使用上应注意选择广谱、绿色、低毒的药品,科学配比药品剂量,并按照说明书规范喷洒。人工喷洒药品时应注意自身防护,避免出现药害情况。采用生物天敌防治技术时应注意投入的天敌对田间以及周围作物没有危害,避免大量投入害虫天敌破坏当地的生物链。
通常情况下,当大豆叶片完全脱落、茎秆变黄、豆荚逐渐变为褐色、籽粒为椭圆形时,可以开展收获工作。应在晴天开展收获作业,收获完成后定时翻动晾晒,5天后脱粒、晾晒并储存。若观察到玉米苞叶逐渐变黄,籽粒饱满变硬时代表玉米即将成熟,应适时收获。收获后及时完成脱粒、晾晒等环节并储存。
应积极采用机械收获的方式,选用合适的大豆收获机、谷物联合收割机。若是先收玉米,应从周边开始,提高机具的作业效率,降低空载时间。若是大豆先收获,应确保收获机的割茬高度大于10 cm。若是同期收获大豆和玉米,应选用当地常用的两种收获机开展跟随收获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应控制籽粒的破损率和损失率。
相较于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优势更加明显,但实际应用的种植人员较少。因此,当地的农业农村部门应重视技术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应用效果,增进种植人员对该技术的认识与了解。技术推广人员应不断创新宣传模式,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种植人员了解该技术的应用情况。还可以利用短视频的形式为其介绍该技术的使用要点和作物栽培流程。此外,农业农村部门还应组织专门的宣传小组下乡完成面对面宣传和指导工作,邀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等定期开办培训会、研讨会,亲自指导种植人员应用该技术,并为其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使用农机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增强种植人员的种植能力。因此,应高度重视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提高当地农业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实际推广工作中,农机推广人员应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等选择与种植实际相匹配的农业机械,推广新型农机、淘汰落后农机,鼓励种植人员选用复合式一体化农业机械,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5]。此外,要重视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结合当地的农机使用情况,通过建立农机服务中心,农机合作社等为种植人员提供农机购买,使用和维护等服务,切实激发其使用农用机械的积极性,增强种植能力实现增产增收。
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增产增效种植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种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玉米和大豆套种的优势,改善土壤肥力,实现增产增收。但部分种植人员对该技术的优势了解较少,缺少直观感受。因此,当地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可以牵头在种植区域建立示范基地,通过农技人员的示范和指导,让种植人员直接了解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价值。种植人员观摩过程中,农技人员应为其详细介绍相关技术和机械的操作要点,必要时可以将技术操作要点录制成视频提供给种植人员学习模仿。此外,农技人员可以邀请种植人员亲自操作设备,增强其技术应用能力。在示范过程中,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检测种植效果,让种植人员直观感受到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优势,自觉学习并使用该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我国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断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实际应用时,种植者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优质的作物品种,确定合理的播种模式和播种方法,完善田间管理工作,为大豆和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达到增产增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