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英
(都匀市种植业发展中心,贵州都匀 558000)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绿色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短板,提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水平,紧紧围绕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增强使用农膜主体环保意识,杜绝农膜乱扔乱弃现象,为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农膜污染治理力度,有效解决农田污染问题,有效控制农业废弃物面源污染。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这项技术在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覆盖的区域也在持续扩大,这项技术的显著优势包括保温、保湿、保护土壤、抑制碱度等,为农业提高产量和增加收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22年,我市农业中使用了322 t的塑料薄膜,使用250 t的农业地膜,地膜覆盖面积1 666.67 hm2。农膜回收率89.88%,农膜回收利用率70.79%。其中我市烤烟覆膜面积约100 hm2,蔬菜地膜覆膜面积约1 233.33 hm2,包含辣椒种植、瓜果类种植等。鲜食玉米苗期地膜覆膜面积约6.67 hm2;水果苗期地膜覆膜面积约6.67 hm2,水果覆膜主要以草莓为主;食用菌覆膜面积约3.33 hm2。我市农用棚膜覆盖总面积80 hm2,总使用量72 t,主要用于大棚蔬菜种植、大棚水果、花卉等。农膜回收总量289.41 t,再利用量227.95 t。农用地膜回收量224.7 t,再利用量176.98 t。农用棚膜回收量64.71 t,再利用量50.97 t。现阶段,我市还没有设立农膜的回收系统,许多废弃的农膜被随意丢弃或者焚烧,其再利用程度相对较低,这对农村的环境卫生以及农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0年7月联合印发了《农用薄膜管理办法》,明确了农用薄膜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各环节部门分工,对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对不同主体的回收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构建了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农用残膜为土壤面源污染物,是土壤环境污染的固态危险物质。地膜覆盖带来的白色污染不容忽视。由于制造地膜材质不易分解的特性,造成残膜的累积性污染特点。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主要在耕作层,分布随着地膜使用的年复一年的增长,农田的残膜会减少土壤的水分,降低其抵抗干旱的能力,导致土壤变得硬化并且肥力减少,这会妨碍土壤向农作物提供水和营养,使得种子在被残留膜覆盖后的发芽率无法得到保障,从而最终对作物的产量造成影响。
2.1.1造成污染的原因。第一,我国的地膜使用已经超过30年,但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滞后,以及缺乏有效的废弃地膜回收策略,导致废弃地膜的年度累积。第二,在最近的几年里,为了减少成本,制造商们的产品变得越来越薄,这导致地膜的强度降低,容易破裂,并且在使用后很难再次收集和回收,因此土壤中的残留膜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第三,地膜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由人工制造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聚乙烯材料,其分子构造极其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它无法被光照或热量破坏,同样也难以被细菌或酶等生物体所降解,通常,这些残余的地膜会在土壤中保持200年~400年的时间。
2.1.2农膜污染的危害。造成环境污染,妨碍耕作活动;引起家畜消化不良,甚至死亡。改变了土壤的透气性和营养含量。妨碍了土壤中的毛细管水和自然水的流动,减弱了土壤的透气性,对土壤的微生物活动以及土壤的营养含量产生了影响。对种子的萌发造成影响,进而降低了农作物的产出。这不仅会阻碍种子的萌发,还会使得农作物的根系生长受阻,同时,残留的膜层也会妨碍农作物正常地吸收营养,从而降低了肥料的使用效果,最终导致了产出的减少,其减少的比例在8.3%~54.2%。
2.2.1都匀市耕地多处山地丘陵地区,耕地地块分散,土壤质地黏重,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废旧地膜回收难度大。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目前,大部分的废旧农膜都是通过手动收集来处理的,而且这种废旧农膜的机械化回收比例还不足30%。在处理废旧农膜的过程中,人工拣拾残膜回收的费用超过了其所带来的收益,而且在再次使用的时候,能源消耗较大,在处理和加工这些残留的膜片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次污染,另外,由于含有杂质,这些膜片只能被用作添加剂,在价格方面并不具备竞争力。因此,制造商无法依赖市场的利润来推动其发展,只能依赖政府的资金援助。地区残膜回收机械主要有播前回收机械(弹齿式)和拔秆起膜机,播前回收机械在春耕春播期间使用较为合适[2],但其效果并不理想。而由于农业环境的影响,使得拔秆起膜机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无法将回收的地膜、秸秆等废弃物进行分类,现有的残膜回收设备在技术层面还未达到完善,存在着某些限制,这也阻碍了其回收效率的持续增长。
2.2.2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成本高,效益低,回收利用难度大。人工捡拾废旧地膜中掺杂的土壤、秸秆、杂草等杂质残留量大,转运、储存、清洗成本较高,且废品站不收购废旧地膜。废旧地膜处理以水洗为主,处理方式较为粗放,环评要求严格,加工利用企业环保压力大。废旧农膜加工再利用方式单一,循环再利用生产出的塑料颗粒、塑料制品等产品几乎没有利润,废膜回收利用效益低。
2.2.3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农业园区(基地)用膜量大,监管执法不足,污染风险大。基于保温、保墒、防草、增产等目的,全市规模经营的农业园区(基地)均有地膜覆盖使用。地膜使用量大、用膜集中、用膜频繁。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使用主体对国家地膜标准、回收要求缺乏科学认识,在土地流转合同中未明确地膜回收的责任义务,且各地对这部分重点用膜主体的监管执法不足。如蔬菜的大户承包轮作,导致大面积冬瓜废旧地膜未回收。
2.2.4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全生物降解地膜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历史残留于土壤中的破碎地膜清理整治仍未找到经济有效的解决办法,土壤微塑料污染防控的技术体系和宏观决策体系研究仍为空白。新的技术、产品、设备和相关的农业技术,如地膜覆盖等,正在进行科学研究,以实现废弃地膜的资源化利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研发生产水平依然很低,全生物降解地膜功能适用性、降解可控性依然存在风险,且使用成本仍然较高,短时间内推进规模化替代应用存在困难。
2.2.5地膜厚度不够,易老化难清理。按照《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3735-2017)规定,农民朋友应该使用厚度大于0.01 mm的国家标准地膜或使用厚度≥0.01 mm,耐候期大于12个月的高标准地膜。坚决杜绝厚度≤0.008 mm的超薄、劣质和掺假地膜进入农业生产。根据研究,农民为了降低开支,选择购买一些制造商销售的厚度不足0.01 mm的地膜,然而,由于这些超薄地膜的强度较弱,容易变质和破裂,在种植季节过后,它们往往会变得碎裂,很难从土壤中清除,导致农田的残余地膜数量逐渐增加。
2.2.6回收措施疲软,优惠政策乏力。缺乏有效的制度来限制企业或个人销售农膜[3],市场机制也未能形成健康的运行模式,导致农田中大量的废旧农膜无法被收集,加工企业也因为原材料短缺而陷入了半饱和状态,生产企业的普遍效益并不理想。目前都匀市还没有农膜回收利用企业。
减少地膜投入量是控制残膜污染的一种重要措施。一是在不妨碍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上,适度降低地膜的田间覆盖面积。二是通过实施作物轮作和农业制度的调整,降低地膜的总投入。结合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度减少覆膜作物种植面积,因地制宜推广农膜依赖度低的作物品种及生物可降解农膜替代技术,减少农膜用量。展示并普及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深化对轮作倒茬机制的研究,以此来降低对农膜的需求,并减轻其使用。
当前国家标准要求的0.01 mm的地膜仍很难实现回收,建议地膜产品标准厚度提高到不小于0.015 mm,保障地膜使用后能够有效回收。推动将机械收集与人工回收相融合,适当揭膜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减少农膜残留的风险。
针对烟草、辣椒、蔬菜等我市主要覆膜作物,有序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的示范推广。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我市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主要结合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生产,在全市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厚度大于等于0.015 mm)应用面积666.67 hm2,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面积66.67 hm2。探索农膜回收途径及运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农作物农膜综合利用进程,试点域内农膜回收率达到83%以上。
一是针对厚度较大、利用价值较高的棚膜,以及破碎程度小仍有利用价值的地膜,建立回收体系并实施资源化利用。二是针对破碎程度大、含杂率高、利用价值低的废旧地膜,纳入城镇生活垃圾处置范围,进行无害化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以项目为依托,多方筹措资金,逐步完善废旧农膜回收站、回收网点的建设,引导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膜回收,鼓励农膜生产企业回收废旧农膜,鼓励农民积极回收旧农膜,全面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在春播、秋种的关键时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悬挂横幅、标语,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土壤污染防治法》《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及农膜污染治理政策法规、技术措施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我市2022~2023年制定《都匀市废旧农膜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秋冬季农资打假联合行动方案》《都匀市打击非标地膜“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以及《科学使用回收农膜》小视频。每年都会在春季播种和秋季种植前对都匀市农田地膜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
要联合农业、市场监管、工信、环保等相关部门进行共同的审查,增强对地膜制造商和地膜流通环节的监督,将严格禁止任何企业生产和销售上述类型的农用地膜[3],并坚决打击销售不达标的地膜,对于那些仍在生产和销售不达标的地膜的企业,将要求其停产并进行整改,退还给生产厂家,并对其进行经济惩罚。
省政府对都匀市农田地膜污染的处理工作给予了极高的关注,我们需要积极执行科技应用于农膜的试验项目,大力推动0.015 mm及更高厚度地膜的应用,并支援创办一批废旧的农田地膜回收加工企业,构筑一个由企业回收、农民参与、政府监督、市场驱动的农田残膜回收再利用体系[4]。
将残膜的处理任务纳入县级、乡级的目标管理评估中,加大残膜回收力度,做到一手抓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一手抓治理废旧残膜污染。在实际操作中,都匀市主要实施的策略是坚守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化运营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市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推进小组,加强组织协调,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加强与生态环境、市场监督、供销等系统的沟通协作,建立良好的联动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开展。各镇(乡、街道)认真履行农用薄膜使用、回收监督管理职责,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年度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按照“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督促农膜使用者落实废旧农膜回收主体责任,不得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
综上所述,经过深入研究我市农用地膜的当前状况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可以发现,农用地膜的污染不仅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伤害,还会破坏农村的居住环境,并且还会对农业的生产造成影响。农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农膜的质量标准不高,而且大部分农膜的回收都是通过人工捡拾的方法,缺乏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管理机制,这使得废旧农膜的回收任务变得困难。为了应对这些污染问题,可以通过增强环保知识的普及,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制定严格的生产规范,优化生产流程,推动使用机械回收地膜,加强各部门的合作,推动农膜的再次使用和回收等措施来进行管理,从而有助于我市现代农业种植区的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