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彬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广西钦州 535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农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平陆运河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带作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涉农人才培养的需求更为迫切。平陆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项目起于南宁市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1],全长134.2 km,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8 900万t,按内河Ⅰ级航道标准建设,可通航5 000 t级船舶[2]。以发展航运为主,结合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态环境等[3]。随着平陆运河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形成的经济带对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涉农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农业人才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需求。因此,应加强对涉农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为平陆运河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平陆运河经济带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对涉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农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平陆运河经济带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对涉农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农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农业技能。如,设施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使其具备应对现代农业挑战的能力。
平陆运河建设形成的经济带农业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完善,对涉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农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使其具备应对现代农业市场竞争的能力。
涉农专业人才是指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从事各种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1.1我国涉农专业人才现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涉农专业人才的数量不足。据统计,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人才总量约为1.5亿,但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只有约3 000万人,且大部分人才集中在城市地区。另一方面,涉农专业人才的素质较低。当前,我国涉农专业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20%左右,且大部分人才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1.2涉农专业人才的特点明显。一是专业性强。涉农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如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电商等。二是实践性强。涉农专业人才的工作环境通常较为艰苦,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三是综合素质高。涉农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2.1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包括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机械化、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多样化。
2.2.2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对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这包括乡村振兴规划、农村产业升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此外,随着农村文化、旅游、养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2.2.3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随着农业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
2.3.1多样化趋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多样化。未来,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领域,还将涉及农村的各个领域,如农村金融、农村教育、农村医疗等。同时,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涉及农村的各个层次,如农村基层管理者、农村企业家、农村技术人员等。
2.3.2国际化趋势。随着我国农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出现国际化趋势。这包括农业国际贸易、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此外,随着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推进,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涉及农业国际合作、农业技术引进和推广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3.3高端化趋势。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推进,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出现高端化趋势。这包括农业战略规划、农业政策研究、农业产业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随着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涉及农业金融、农业保险、农业物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基于平陆运河经济带发展对涉农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预测与趋势分析表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呈现出多样化、国际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强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1.1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我国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通过与农业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机构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科研创新等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选拔和培养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人才。二是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是将产学研三者的创新链有机结合,通过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环节,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此模式为基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确保学生符合企业的需求。
3.1.2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一是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实践课程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置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的教师。同时,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应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科研创新等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涉农专业人才培训与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地的定位应该明确,目标应该具体,能够为涉农专业人才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培训和实践。二是基地的课程应该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设置,涵盖农业技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三是教学和实践应该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4]。四是基地的师资力量应该强大,应该包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界的专家和顾问。五是基地的管理和运营应该规范,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确保基地的正常运转和高效运作。六是基地的推广和合作应该积极开展,应该与相关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发展。
3.3.1涉农专业人才就业环境。一是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为涉农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比如,政府鼓励涉农专业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和补贴。二是产业需求。随着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发展,农业和农村产业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涉农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涉农专业人才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工作,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三是社会地位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农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涉农专业人才开始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为涉农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3.3.2涉农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空间。一是职业晋升。涉农专业人才在就业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后,涉农专业人才可以通过职业晋升,实现更高的职业发展目标。二是创新创业。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政策的不断完善,涉农专业人才也可以抓住政策机遇,开展农村创新创业。涉农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农村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涉农专业人才也可以借此机会与国际农业和农村领域的人士进行交流与合作。这不仅可以拓宽涉农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也可以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国际化的视野和经验。
一是加强涉农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政府应该加强对涉农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和政策,确保涉农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协调,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二是加强涉农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涉农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实践环节,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提高涉农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三是加强涉农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涉农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涉农人才培养,从而为涉农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一是涉农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应该重点关注涉农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对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发展历程、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涉农人才培养在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从而为涉农人才培养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二是涉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涉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未来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可以研究如何结合平陆运河经济带的特点,探索更加符合当地需求的涉农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从而提高涉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涉农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研究。涉农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可以研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分析其对涉农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效果,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政策建议。
在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知识和技能人才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一是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二是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发展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三是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发展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四是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发展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