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标
(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116)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耐旱性,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格局升级迭代趋势明朗,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涌现,为各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期间,农业产业也受到驱动,同样步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而在农业发展中,玉米生产占据重要地位,如何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玉米病虫害滋生风险,成为诸多种植者、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 ℃,年平均降水量920 mm,无霜期220 d,四季分明且雨量适中,种植业发展条件良好。玉米是赣榆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超过46 413.33 hm2,多年来持续增产,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此,根据赣榆区气候、土壤条件,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品质,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促进农户增收。
土地是玉米生长的主要依托和养分来源,因此土壤肥沃程度、墒情条件等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种植效益。赣榆区广布棕壤、砂礓黑土、潮土、盐土,种植玉米时要优先选择肥力较好的棕壤,以及保肥能力较好的潮土,以砂壤土、壤土最为适宜,避开盐土等不利于玉米生长的土壤。同时,玉米种植区域周边5 km 范围内不能存在污染源,土层要深厚,以便玉米扎根生长,pH 值在6.7~7.0 最佳,尽量不选择前茬作物为玉米的地块。
选定地块后,还要适时整地,通过深耕破碎土壤,深度一般在25~30 cm,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疏松度。同时,可结合翻耕一次性施入基肥,每667 m2施氮肥(碳酸氢铵)30~40 kg、磷肥(磷酸二铵)10.0~12.5 kg、钾肥(氯化钾)15.0~17.5 kg。深耕完毕后,应晾田7~14 d,为玉米后期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品种选择是玉米高产种植管理的起始环节,对于玉米产量、品质具有关键影响。在实际生产中,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选择适配的玉米品种,以尽可能提升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后期田间管理难度,同时要科学评估当地市场行情,选择受欢迎程度较高的饲用或食用玉米品种,为玉米种植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赣榆区农业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可以优先选择郑单958、苏玉29、隆平206、金海13、联创825 及联创839 等玉米品种。
选定玉米品种后,还要做好筛选、拌种、浸种、催芽等工作。1)筛选。剔除损伤、干瘪的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2~3 d,杀灭种皮表面的病菌、虫卵,减少后期病虫害的发生。2)拌种。在病虫害高发区域,可使用5.4%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使玉米种皮均匀沾染药剂,降低玉米苗期病虫害发生风险,提高存活率和产量。3)浸种。视情况进行浸种处理,浸种水温不能过热,一般控制在25~28 ℃,浸种时间不能过长,待种子充分吸水,出现膨大迹象时即可捞出,时间通常不超过3 h[1]。4)催芽。用洁净纸张吸净种子表面的水分,然后均匀平摊,盖上湿稻草加热催芽。催芽温度一般控制在20 ℃即可,期间要做好检查翻动工作,让种堆内部的热量及时散发出来,避免过热影响种子活性。当40%~5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
水分和温度是影响玉米种子发芽、出苗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播种时要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尽可能在气温适宜、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播种,提高出苗率。通常来讲,玉米播种当日最低温度不能低于6 ℃,否则会降低种子活性,使其无法萌发和生长。同时,玉米幼苗生长的最低温度也是有严格限制的,一般不能低于10 ℃,否则可能导致幼苗发生冻害、死亡等问题。在赣榆区,每年3—4 月气温回升,可以达到玉米播种的最低温度要求,此时要做好田间墒情的评估测算,当土壤持水量在60%以上时,即可开展播种作业。注意播种的深度要把控得当,通常以4~6 cm 为佳,避免播种过深导致出苗缓慢,或播种过浅导致苗期分支萌生,这种分支一般不结雌穗,但会参与养分争夺,可能会降低玉米产量。
种植密度是玉米生产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打造适宜植株生长的农田小气候,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种植密度控制不当则会造成玉米幼苗长势弱,影响玉米高产。基于此,在玉米实际播种过程中,要合理密植,通常株距控制在24~30 cm 是较为适宜的,这样既能保证产量,也能促进田间通风透光。种植密度的确定还与当地气候条件、玉米品种有关。在赣榆区,若种植高秆晚熟玉米品种,则每667 m2栽植3 500~4 500 株是较为恰当的,若种植中秆、矮秆玉米品种,可以适当增大种植密度,中秆玉米品种以每667 m2不超过5 000 株为宜,矮秆玉米品种以每667 m2不超过5 500 株为宜[2]。若当地降水较多、灌溉条件较为便利,可以视情况增大种植密度,以有效利用田间的养分和水分。
在玉米苗期,要重点做好补苗间苗工作,从出苗日开始定期清查苗数,在幼苗3 叶期之前完成补苗,并适当追肥;幼苗3~4 叶期进行初次间苗,为玉米幼苗留出充足的生长发育空间;幼苗4~5 叶期进行定苗。定苗之后注意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追肥,追肥量不宜过大,每667 m2施5 kg 有机肥和20 kg 尿素即可,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需要注意的是,肥料施加完毕后应及时浇水,原因是玉米幼苗叶片较为幼嫩,靠近地面且抵抗力较弱,若施肥后浇水不足,可能会出现肥料大量溶于地表,尿素分子快速分解的状况,释放的氨气、二氧化碳积蓄于田间且排出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幼苗打蔫。再加上赣榆区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春秋两季干旱少雨,田间持水量不足,很可能加剧幼苗枯萎情况,因此施肥后要及时浇水冲淡土壤表层肥料,促进肥料向下渗透。此外,在玉米苗期要开展中耕作业,整个苗期进行2~3 次中耕,深度控制在3~5 cm 即可。苗期中耕的主要作用是“控上促下”,为玉米幼苗奠定良好的生长基础,对于套种玉米来说尤为关键。
玉米穗期茎节伸长速度加快,营养累积也更加迅速,是玉米种植管理的关键时期。当全田60%以上玉米植株的上部叶片呈现喇叭口形时,预示着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多数玉米植株的叶片为10~12 片,此时要满足玉米植株快速生长需求,及时进行追肥,可每667 m2追施30 kg 尿素,促进果穗发育,促进玉米高产。同时,在玉米穗期要做好中耕培土工作,整个穗期一般不少于2 次,拔节期后进行初次中耕,深度控制在5~7 cm,通过中耕破碎土块,改善土壤整体的通透性;封行之前进行第2 次中耕,深度一般为2~3 cm,为玉米根系的发育提供空间,为根系吸收肥料和均匀分散创造条件。此外,玉米穗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激增,此时灌溉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卡脖旱”的状况,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受损,因此整个穗期田间持水量不能少于70%,避免水分不足导致玉米植株生长迟缓[3]。赣榆区夏季炎热多雨,降水较为充沛,要视情况进行防洪排涝,避免水分积蓄浸烂植株根部。在玉米植株6~12 叶期,可用40%乙烯利等药剂进行化控处理,促进植株生长。
进入花粒期后,玉米植株开始以生殖生长为主,根系和叶片生长趋于停缓,整个过程持续50 d 左右,此时要以保根、保叶、提产为主要管理目标,通过科学的管控实现高产。在玉米花粒期,要适当施攻粒肥,根据玉米雌穗吐丝情况决定施肥量,若雌穗吐丝后叶色变淡,则要警惕玉米脱肥问题,可每667 m2补施5 kg 尿素,采用穴施方式促进植株吸收养分、防止烧苗,也可以采用叶面喷肥的方式,每667 m2将磷酸二氢钾100~150 g 与0.5 kg 尿素混合均匀后,兑入25 kg清水并灌入喷雾器中,均匀喷施在玉米叶片上。补肥操作要灵活进行,如果玉米雌穗吐丝之后植株生长仍旧较为旺盛,未出现叶片变淡、早衰的情况,说明前期施肥较为充足,无须进行补施。玉米雄穗发育对授粉效率具有关键影响,雄穗数量过多可能会加剧养分消耗,因此在玉米花粒期应及时进行去雄处理,在雄穗刚露出但未进入开花阶段时将其摘除,通常摘除雄穗总量的1/3。摘除时间通常选在晴天10:00—15:00,着重去除弱株、病株,间行摘除保证授粉效果。
1)玉米植株感染玉米大斑病后,叶鞘、苞叶等部位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初期为青色、水渍状斑点,影响区域较小,斑点较为分散,随着病程的发展恶化,斑点会不断向叶脉两端扩散,并且转变为梭形斑块,单个斑块的直径甚至在5~10 cm,植株叶片也由此进入凋亡、枯死状态。对于玉米大斑病多发区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等喷雾,在玉米大斑病流行季节要每隔10 d喷施1 次,重复2~3 次以巩固药效。玉米小斑病初期症状与玉米大斑病类似,但植株受损区域可以是叶片,也可以是果穗、茎部,病斑最终会长成约0.5 cm的椭圆形斑块,玉米穗粒可能会出现腐烂掉落的情况。在玉米小斑病多发区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均匀喷雾,每7~10 d 喷施1 次即可,重复喷施2~3 次,可以降低玉米小斑病发生概率。
2)玉米锈病。玉米锈病可为害玉米叶片,发生严重时可为害玉米雄花,致使玉米果穗成熟受到影响,多发生于高热多雨潮湿天气。防治玉米锈病,可喷施50%硫磺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等,每10 d 喷施1 次,重复2~3 次[4]。
3)玉米纹枯病。玉米纹枯病多发生于春季、夏季、秋季,可导致玉米果穗腐烂,影响玉米产量。在玉米纹枯病多发区域,可每667 m2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 mL 或40%纹霉星可湿性粉剂50~60 g 进行防治。
4)玉米白粉病。玉米白粉病一般在玉米苗期至抽穗期发生,主要为害玉米叶、茎、果穗。针对玉米白粉病,可用四氟醚唑等喷雾防治。
1)玉米螟。玉米螟是赣榆区玉米种植中较为常见的虫害,成虫鲜黄色、昼伏夜出,以玉米的茎秆组织为主要食物,遭受玉米螟啃食的玉米植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部分被破坏严重的茎秆遇风折断,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有极大危害。为防治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用3%杀虫双颗粒剂拌土,混合均匀后撒施在植株心叶内,降低玉米螟活跃度,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直接用90%敌百虫1 000 倍液喷洒,喷洒部位集中在玉米植株的穗部、心叶,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玉米螟具有趋光性,对此可以兼用物理防治手段,在田间设置专用黑光灯或悬挂黄板,对玉米螟成虫进行诱杀,减少田间玉米螟数量。此外,玉米螟的天敌种类相对较多,可以在玉米螟产卵期、活跃期,在田间放养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等,每667 m2放蜂200~500 头即可,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5]。
2)斜纹夜蛾。斜纹夜蛾同样是赣榆区玉米常见虫害,3 龄后为害尤为严重。赣榆区气候温暖湿润,全年无霜期214 d,为斜纹夜蛾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斜纹夜蛾泛滥区域,玉米籽粒可能会出现缺损霉烂等问题,导致玉米品质下降。为防治斜纹夜蛾,可在田间喷洒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3 000 倍液,也可喷洒10.5%甲维·氟铃脲水分散粒剂3 000 倍液。
为保证玉米高产,农户应当秉持全过程质量把控理念,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等环节开始提升质量要求,选择抗逆性较好、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品种类型,做好前期的浸种、拌种、催芽工作。同时把握玉米生长的关键期,适时、适度进行灌溉、施肥和除草管理,保证玉米植株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对于多发的玉米大小叶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可采取针对性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为玉米植株创造更加优良的生长环境,确保玉米生产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