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 江华夏 通信作者(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
2023 年1 月5 日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提出,具有危重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重型、危重型患者应当给予规范性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是改善氧合的一种治疗性体位通气措施。每天进行12 小时的清醒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让呼吸变得更顺畅。
俯卧位通气也就是“趴着”治病,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者人工徒手进行翻身,使患者在清醒配合的俯卧位状态下进行呼吸。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在重力的辅助下,能实现良好的引流排痰,是一个安全、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
患者仰卧位时,背侧心脏后方一部分肺泡通气不良甚至完全未通气,背侧通气差但血流多,腹侧通气好却血流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患者俯卧位时,背侧通气明显改善心脏后方通气不良的肺泡明显减少,萎陷的肺泡复张,通气、血流比例更好,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气道内的分泌物也能很好地得到引流。
1.患者清醒,能够自行完成体位转换或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完成俯卧位。
2.患者在俯卧位时出现不适可大声呼救或自行按下呼叫铃。
3.使用双侧鼻导管、吸氧面罩,氧流速为2—5升/分钟;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且吸氧浓度≥28%或氧分压低于200 毫米汞柱;呼吸频率超过22 次/分钟;持续吸氧30 分钟以上,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2%—96%,或血氧饱和度在88%—92%并伴有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风险的患者。
俯卧位通气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增高、急性出血性疾病、颈椎或脊柱损伤需要固定、骨科术后限制体位、近期腹部手术需限制体位或腹侧部严重烧伤、妊娠、颜面部创伤术后、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等。
1.一个软枕垫于前胸部,头偏向一侧,一个软枕垫于头部、上臂和肩部保持水平位置,一个软枕垫于小腿部及足部避免足部受压,保持功能位。
2.患者双膝跪于床面,大腿与床面保持垂直,双膝与肩同宽,上身前俯,前臂重叠,头偏向一侧。
3.保持俯卧位,头偏向一侧,一个软枕置于胸腹部一侧,一个软枕置于同侧下肢,一个软枕置于对侧下肢,保持其功能位。
1.俯卧位后,如果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应立即终止,并进行俯卧位通气。
2.在进食结束2 小时后进行,开始操作前需要排空膀胱。
3.每2 小时将患者脸部翻向对侧,同时改变手足的位置,防止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
4.持续时间应根据血氧饱和度改善和耐受情况确定,一般维持俯卧位2—4 小时后变更为仰卧位1—2 小时,再改为俯卧位,每天可重复3—6 次,建议每天总治疗时间≥12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