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方向,陕西果业稳中向强

2024-06-10 01:56陕西省果业中心主任赵广柱
西北园艺(果树) 2024年4期
关键词:果业猕猴桃果园

陕西省果业中心主任 赵广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土特产”大文章。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就是陕西最大的“土特产”,是强县联农富民的主导力量, 是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支撑。 当前,陕西果业到了新的历史节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好新时代果业强省赶考之路,对于勇立产业发展潮头、引领西部地区因果富民、探索全国乡村产业振兴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年:水果总产首破2 000 万吨高质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3 年,全省果业工作可以说是机遇难得、政策利好,蹄疾步稳、趋优向强。各地借力部省共建大平台,聚力全链建设总抓手,合力延链强链抓融合,发力提质增效促增收, 全省园林水果总产首次突破2 000 万t大关,达到2 092.54 万t,增长5%,其中苹果、猕猴桃总产分别达到1 372.1 万t 和146.3 万t, 增长5.6%和5.4%,苹果、猕猴桃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1 310 亿元和203 亿元,呈现“面积稳、总产增、质量提、效益好”发展态势,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部省共建落地落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苹果产业重要指示精神, 强化部省协同协作,聚焦打造“延安模式”,推动形成部省主要领导牵头推进的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 促成省政府出台支持延安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若干措施,唐仁健部长专题调研苹果产业,部里在陕首次举办全国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陕西果业在全国行业引领地位更加稳固。 争取中央财政绿色高产高效、“两膜一袋”面源污染治理支持1 亿元,协调整合省级资金3.5 亿多元, 全年中省果业专项超过6 亿元,为历年最多,产业发展的政策供给不断优化、支撑条件更加有力。

(2)全链建设走深走实。坚持“优化前端、培育中端、提升后端”,聚合资源要素,聚焦短板弱项,抓实21 个全链示范县,苹果、猕猴桃产业链落地重大项目112 个, 完工率分居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二、三位。创建省级苹果高质高效示范园96 个,新增果品贮藏能力3 万t、总量达到572 万t,新建4.0 智能选果线23 条、总量达到195 条,新晋省级以上果业龙头企业27 家、总量达到225 家,建成市级批发市场、县域物流园区、镇域集散中心210 多个,征集发布12 个苹果全产业链建设典型案例,5 个果业主产县跻身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新增1 个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入选品牌,《苹果生产托管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成为全国范本,走出一条成熟的全产业链建设路径。

(3)基础支撑趋优趋强。省级苹果母本园和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加快建设, 吴起楸子种质资源保护开发迈入快车道,新登记果树品种7 个,改造老旧低效果园近70 万亩,示范推广苹果“3332”栽培模式、猕猴桃“四改五提升”集成技术60 多万亩,果园防灾减灾能力和信息报送机制不断健全,《苹果花期冻害防御工作方案》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果业标准化生产基础更加稳固。 苹果种植面积分布遥感监测全面推开,48 个基地县产业发展底数更加清晰; 库存销量周发布、市场价格旬调度、出口数据月推送、网络零售季通报、比较研究年印发,系统化数据全面赋能产业。 推行专业技术人员定员定向长期培训机制,2 期“头雁”培育和12 场技术培训贯穿全链,200 多名技术骨干和产业带头人激活成果转化。

(4)关键短板补齐补牢。瞄准采后处理和市场销售两大短板,立足技术攻关、布点示范、总结提炼和扩面应用一体推进,突出苹果采后预冷、猕猴桃即食处理两个“卡脖子”问题,联手专家企业,加大技术培训,改造老旧库体,布点轻简设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操作规程,培育出补短增效典型。 坚持市场导向,深耕产销对接,实化百名采购商果区行活动,5 次组团举办销区推介,举办10 场水果网络特色季宣传,建立15 家销区市场营销顾问团,组建县域产销联盟,发布水果包装专利,强化供应链与市场端匹配,库存果品销售在全国大市场滞缓中保持竞争力,水果网络零售额跃居全国第2,猕猴桃出口总量位列全国首位。

(5)行业协同有力有效。锚准“把龙头舞起来,让技术强起来,促行业立起来”目标,持续推进“行业比武、省内观摩、省际交流”,应对改革要求,找准职能定位,强化三级协同,贯通行业力量,聚焦主责主业,注重技术服务, 召开5 场全省现场会、 推送各地典型,组织2 轮市县交叉验收、促进交流互动,举办5场省外宣传推介、抱团共闯市场,考察3 省产业发展经验、拓展全员思维,办好果业“振兴杯”羽毛球比赛、展示行业风采,表彰全省行业先进、激励奋进斗志,厚植了凝心聚力基础,营造起干事创业氛围。

2024年:精准把脉果业形势变革聚力推进重点工作任务

全省果业面临历史机遇和风险挑战、 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两个并存”,迎来转型升级的窗口期、提质增效的关键期、由大向强的冲刺期“三期叠加”,肩负果业强省建设、全国行业引领、乡村振兴支撑、共同富裕强基多个重任, 务必立足新阶段, 研判新形势,把握新变革,坚定信心决心,谋求高质量发展。

——稳规模的压力大但基础好。稳规模是方向、是基础,也是总体要求。我们强调的稳,本质上是控,总面积可以少一些,低质低效产区适度调减,但核心区和优生区的规模一定要稳住。 主产区水资源总量匮乏,农业用水增量收窄、成本偏高,特别是耕地“非粮化” 政策约束趋紧, 各地的基本农田缺口普遍很大,“确保区域内耕地和园地调整流转 ‘进出平衡’”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简单搞“一刀切”,老果园挖除后一律不得建新园, 甚至有的地方以第三方融资方式补贴果农挖除果园, 渭北塬上的苹果面积减少最为明显, 个别县实际种植面积与统计面积相差近一半,48 个基地县苹果种植面积少了88.7 万亩。但我们发展基础坚实, 我省园林水果规模跃居全国前二,苹果、猕猴桃面积全国最大,且超出二、三位两省之和,其他省份无法赶超,冬枣、樱桃、葡萄、石榴、柑橘等特色水果“一县一业”格局已经形成,把牢了规模竞争优势的主动权。 苹果三大产业带面积占到全省的94.8%,猕猴桃两大产业板块占到95.7%,优生区优势区聚集效应加大, 果业对丰富群众“果盘子”、鼓足农民“钱袋子”的地位不可撼动,构建现代果业经济体系、 推动产业优势放大做强的基础仍很坚实。

——提品质的挑战多但底气足。提品质是核心,既要产量、更要质量。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升级,只有高品质才能支撑大市场, 只有强品控才能巩固主渠道。 客观地看, 我们的品种布局、 栽培模式与资源禀赋不尽匹配,低质低效老化果园占比超过2 成,且管理粗放、商品率低,重树上产出、轻树下投入现象普遍,渭北北部和陕北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微量元素缺失较大,果园设施化装备不足以防御自然灾害,早春花期冻害对外在品相、 内在品质和贮藏周期的隐性影响深重, 市场端对陕果的销售信心和忠诚度有所下降。但我们应对科学有效,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场倒逼生产意识增强,品质管控举措趋严趋紧,高竞争性新优品种加速布局,低效老化果园改造步伐加快,培肥地力水肥匹配能力不断增强,防冻防雹防阴雨设施改造提升力度加大,在市场传导、消费升级、需求倒逼多因素作用下,重品质、讲品质、比品质的利好因素叠加耦合,全面提升果品品质、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正在落地见效。

——增效益的任务重但潜力大。增效益是目标,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 当前的竞争已经延展到全产业链的比拼, 必然要求强化亩均论效益意识,丰富产业的商品属性,让同样的规模产出成倍的收益,让好的产品卖上更好的价钱,在节本生产、市场溢价上获取最大效益。现在建园成本很高,特别是矮化密植自根砧果园,动辄一亩二三万;人工成本占了投入的近半,1 个劳力单日涨了50 元, 化肥价格涨幅高达40%,1 个套袋就涨了30%。苹果采后预冷不到5%,猕猴桃即食处理刚刚起步,难以做到周年销售和按标供应。专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果园机械化水平不足30%, 作务成本高与组织效率低并存。 但我们找到实践路径,围绕“建园节本化”,推进乔化密植栽培,建强苗木繁育体系,降低建园成本;围绕“肥药减量化”,推广绿肥种植、水肥一体和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减少投入总量;围绕“产品增值化”,推行苹果采后预冷和猕猴桃即食处理, 改造提升设施设备,延长货架期,提高商品率;围绕“服务组织化”,推进果园托管服务、农资技术组合、雇工调度培训、机械全程作业,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 苹果、猕猴桃亩均纯收益稳定在5 200 多元,果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的27.4%, 果业仍是全省效益最好的农业特色产业。

特别是,机遇难得、大环境利好。这其中,有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的落脚点就是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有部省共建的政策机遇,部省都在创设政策聚合资源,17 项共建内容拉动果业投资倍数增长;有消费升级的市场机遇, 我国人均年水果消费量突破70 kg,果业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冀; 有机构整合的资源机遇,乡村振兴机构职能整体划转并入,统筹调配的项目资金要素更多。推进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果业强省,我们有心气更有底气,有决心更有信心,有期望更有希望。

全省果业系统要按照“稳规模、提品质、降成本、增效益”总思路,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抓牢产业链建设不放松,锚定关键性环节不偏位,推动前端生产提质增效、 中端采后提升巩固、 后端营销提力扩面。 要树立系统思维,落实“大食物观”,推动粮果协同发展,实现多目标平衡;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短在中后端、弱在二三产”难题,在差距上找潜力,让短板变身跳板, 让落差形成势能; 要重视市场研究,适应市场、懂得市场、尊重市场、引导市场,按照市场需求布局产业,提升供给能力创造需求;要强化联农带农,立足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地位,发挥果业联农带农紧密优势, 筑牢夯实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根基。

(1)深化三级全链同建。全产业链建设是统揽果业发展全局的总抓手。一要推行梯次培育。坚持省抓千亿级、市抓百亿级、县抓十亿级联动共建机制,省中心重点抓好苹果、猕猴桃两个省级全产业链建设,各市按照链群同构的要求,优选1~2 个跨县域联结、创百亿产值的优势果业产业链, 县级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和首位产业培育, 打造1 个优势突出、 竞争力强、强县富民的特色果业产业链,三级协同、错位发展、梯次推进,力争再认定3 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二要深化融合发展。坚持“优化前端、培育中端、提升后端”,立足一二三产融合,突出延链补链强链,选优链主企业,建强融合载体,前端抓生产标准、提升质量水平,中端抓加工补短、完善标准规程,后端抓销售转型、健全营销体系,形成三端匹配、串点成链、协同高效的发展格局。 三要强化清单管理。 省级产业链示范县要落实“1+3+N”建设模式,制定1 个年度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措施、政策3 个清单,组装配置N 个重点项目,省上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评估、年底考核制度,对标对表、逐项落地,确保实效。要大抓项目建设,布局一批不同环节、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具体项目,将项目吸附到链条上来,以项目支撑全链升级。

(2)优化三个产业布局。做好布局规划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谋好产业布局。研究出台《全省果业布局优化指导意见》,率先完成苹果、猕猴桃两大产业全省种植区划, 不断优化苹果渭北北部核心区、渭北南部调剂区、陕北山地新发区三大产业带,加快形成猕猴桃秦岭北麓集中区、秦巴山区潜力区两大产业板块,拉动产业向优生区布局、在优势区聚集。指导形成葡萄、冬枣、樱桃、石榴等特色产业种植区划,进一步稳规模、调结构、提产能、增效益。 二是选准品种苗木。 会上就《全省苹果品种苗木布局规划》征求了意见,修改完善后印发。 各地要立足“适区适栽适管”,优化品种品系结构,扩大自主选育品种比重,切实把优质品种布局在最适产区。坚定不移推广乔化砧木,审慎稳妥布局自根砧木,加快推进吴起楸子种质资源优选,大力推广吴起楸子、青砧等优良砧木,全面启动苗木生产经营许可,建优培强果树苗木繁育体系。三是调优核心产区。再开展一轮主要果树种植面积结构遥感监测,摸清产业家底,掌握变化规律, 形成定量数据与动态趋势相结合的系统性信息, 下功夫挤掉虚高的果园面积水分。 围绕“现有产业规模、整体产业化水平、后期发展潜力、一产所占比重”等核心指标,优化调减基地县数量,重新命名30 个苹果基地县和15 个猕猴桃基地县,划定两大拳头产业的核心产区。

(3)实化三类重点示范。坚持抓点示范的基本方法,以“小切口”推动“大跃升”。一是创建“和美果园”示范。 以“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为统领,以“和美果园”创建为方向,以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为抓手,以数字果园、智慧果园为突破,今年新认定100 个省级猕猴桃及特色果业高质高效示范园, 已认定的省级苹果示范园在果业专项上给予奖补支持,再打造10个左右全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 带动发展更多二三十亩适度规模、 亩均纯收入万元以上的示范园示范村示范镇。二是做强先行区示范。支持延安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部省共建合作框架的重要内容,今年是实施三年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用足用好部省共建机制, 落细落地省政府若干措施, 聚集聚合各级支持政策, 谋深谋准全年工作任务,抓实抓透重点建设项目,真真正正打造出引领全国的苹果高质量发展“延安模式”。 三是推行挖老建新示范。 把老化果园挖老建新作为产业自我革新的普遍路径和根本出路, 落实市域内县域内耕地和园地调整流转“进出平衡”政策,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建立挖退和新建果园用地台账,大力推广“以株代亩”分田法,以“村为单元、整镇推进”挖老建新、改造提升,注意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高标准建园、建精品果园,把核心区优生区的产业规模基础稳定下来。

(4)推进三个模式覆盖。看准了的事就要下狠劲抓,成熟的模式要全面推开。 一是推集成高效技术。以轻简化栽培技术模式为牵引,在10 个苹果全产业链示范县全面推广“3332”密植节水高效栽培技术,每个示范县结合挖老建新、 老园改造和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建设2~3 个百亩核心区,创造条件建设千亩示范方,带动大面积示范应用,形成一套轻简节本、绿色生态、产出高效的技术路径,实现水肥匹配、产投合理、提质增效。 二是抓采后处理提标。 瞄准全链升级的“卡脖子”难题,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技术模式,形成技术规程,出台技术标准,坚持龙头企业引领、集体经济联结、生产大户联动,在21 个示范县分类推广苹果预冷、猕猴桃即食等采后处理模式,逐步让预冷、即食成为普适性必要性环节,让优势产品变为优质商品, 让陕西果品在市场端的外在品相和内在品质更一致稳定。三是重服务机制创新。以社会化服务为牵引, 每个示范县培育2 个以上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全省创建10 个左右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支持发展劳动力组织、培训、调度、作务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开展果园托管、农机作业、技物配送等全链条社会化服务。 持续推行技术人员定员定向长期培训机制,创新“菜单化定制、沉浸式体验、省内外结合”方式,高质量培育179 名果业“头雁”人才。 这几项工作,要在产业链示范县全面推开,其他县也要因地制宜加快推广, 特别是示范县要将其纳入产业链建设年度方案,省中心还要组织方案审核,实行定期调度。 下午将正式组建省级果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团,既给帽子、又压担子,包抓示范园,常态化指导、跨区域服务。

(5)做实三个产销衔接。强化产销衔接是溢价增效的关键一招,种好是基础、卖好才是关键。 一是策划“五百”对接体系。 坚持省市县联动、政企农协同、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组织开展果品营销“五百”行动。突出优势产区、优秀企业、优质品牌和优良品种,深化百名采购商果区行; 结合中国农交会等大型展会,组织重点县和果企合作社赴华东、华中、华南、华北等地批发市场开展百场销区行;分区域、分类型认定百个产销对接示范园,公开供应链和市场端信息,打造产销对接展示窗口; 布局建设百个镇村果品集散地,引导周边生产者分级销售,提高购销便捷度;优选百家果品企业开展营销能力提升培训, 打造百名果品营销精英。二是深化“五进”推介体系。立足陕西果业、科教、文旅大省地位,强化优势资源联合,以区域公用品牌为背书,突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协同举办陕西水果进市场、进社区、进高校、进景区、进国企“五进”宣传推介活动,创新丰富活动形式内容,探索建立常态化宣传推介机制, 孵化高效合作营销模式,提升知名度,扩大消费群。 三是构建营销信息体系。 制定“陕西苹果”和猕猴桃“即食”处理两个省级标准体系,重视市场数据信息研究利用,在全省优选100 个以上生产端规模化供应企业, 建立产地信息直联直报系统, 稳定15 家销区市场营销顾问团,授权100 个左右全国优秀销售商, 联手国内大型水果批发市场采集销地信息, 加快建立供应链和销售端互联互通、 产地与销地信息对接的网络渠道, 在全国果品销售领域开辟新赛道, 抢占市场销售的主动权。

猜你喜欢
果业猕猴桃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摘猕猴桃
秋天的果园
提取猕猴桃的DNA
呼噜猪的大果园
摘猕猴桃
我家果园丰收了
养个猕猴桃
葫芦岛市“十三五”建设果业强市的战略构想
发挥近郊优势 增加科技投入 促进红山区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