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思考

2024-06-10 01:41张淑君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师德农村教育

张淑君

(衡水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归依,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人而无德,则行之不远。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终将难成大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释并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根本任务必然由学校去落实,由教师来承担。《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出色的职业道德,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育人的成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以“乡村振兴”为助力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一重要作用尤为凸显。本文拟结合农村环境与农村教育的特点,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与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1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复杂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有各自不同的心智体能和来自不同家庭环境的教养习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面对各具特色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需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超的教育技能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要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学及各种日常活动,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关爱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需要和心声;另外,学生的模仿性强,具有明显的“向师性”特点,即喜欢以教师为榜样,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的理想观念、言语德行、为人处事的方式以及对待工作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都将潜移默化地感染并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教育力量。“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广大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做好学生各方面的表率,成为学生各方面的楷模。由于城乡发展和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以上这些特点在农村中小学生中表现的更为复杂。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要求也会更高。

1.2 教师的劳动特点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1.2.1 从教师劳动的形式看。教师的劳动是建立在集体协作基础上的个体脑力劳动。教师的大部分工作是独立完成的,从教师的自我知识积累到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以及与学生谈话都是教师个体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觉自律性。同时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又是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因此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互勉共进。

1.2.2 从教师劳动的工具看。教师劳动所使用的工具除了教材和教学设备等无生命之物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的知识水平、价值观念、情感意志、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无论有什么样的规程和教学大纲,无论学校设有什么样的机构,不管有考虑的多么周密的方法,也不能代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教师本身既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又是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重视自身形象,提高自我修养。

1.2.3 从教师劳动的时空特点看。教师的劳动具有时空上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时间方面,虽然上课、下课、教学进度等有明确的时间限定,但还有更多的活动如课前准备、作业批改、与学生交流、与家长沟通等在时间上是无法确定的。空间方面,教师的劳动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是相对自由的,室内室外、校内校外、家庭和其他公共场所都可作为对学生教育的场地。因此,教师劳动质量的保证需要教师的教育良心、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监管相对薄弱,更需要教师严格自律。

1.2.4 从教师劳动的产品看。教师的劳动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一定思想品德的人。常言道: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周期长、见效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沉心静气、淡泊名利。尤其是在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的农村地区,更需要广大教师以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踏踏实实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几十年如一日,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在三尺讲台守好初心使命,辛勤播种耕耘。

1.3 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职业是一个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职业,教师的师德修养,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风气。首先,教师通过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而广泛影响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学生将会把在学校培养发展的优良品德直接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从而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次,教师通过自身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每位教师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面对社会上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不正之风,会通过讲座培训、著书立作等各种方式宣扬正气,努力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同时,教师也会以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修养影响身边的亲朋邻里。德行优良的教师会在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尊老爱幼、宽容谦让、乐于助人、守法遵规,这些都会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与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德修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工作态度方面:由于农村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每个教师的工作量都比较大。有些教师就出现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责任感降低。主要表现在教学上,只着重于课本内容的讲授,而不去深入研究探索,教学方法过于简单,课前准备不充分,批改作业不认真,课后辅导流于形式等敷衍塞责的行为,缺乏勤业精业、敬业奉献精神。②对待学生方面: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平时不管不问,出了问题就讽刺、挖苦,甚至辱骂、体罚,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关爱;有的教师不能做到一视同仁,缺乏公平公正,由此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教学效果差。③自我要求方面:有些农村教师认为自己的学识水平教育中小学生已经足够,从而缺乏职业规划,自我要求较低,不重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终身学习理念不够,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教师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不高,把一些不规范的言行视为“接地气”,迟到早退、打骂学生、收受家长礼金、有偿补课等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2.2 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在教师的选拔招聘方面,部分地区仍然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教学轻素质”的现象,尤其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为了留住教师,降低了对师德的要求,认为只要教师学历合格、能教书就可以。

2.2.2 教师培训的内容方式脱离了农村实际。近年来,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举办了大量的培训活动,其中不乏师德培养的内容。但培训多为单一形式的理论讲座,很少与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实际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

2.2.3 师德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多部教育政策法规早已颁布,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但由于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容易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考评形式单一等问题,从而导致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3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对策

3.3.1 完善教师选拔招聘制度。地方政府和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务必重视师德修养的考评,教师综合素质要以德为先。德行差的人绝不能进入教师队伍,切实把好“入口关”。

3.3.2 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培训活动。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创新师德培训形式,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增加自主学习与实践活动环节,师德教育要与农村环境和乡村特色文化相融合,鼓励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参加农村特色劳动等活动,在师生互动中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农村,培养教师扎根农村、献身农村教育的深厚情怀。

3.3.3 选树“师德标兵”,发挥榜样引导作用。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对那些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潜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秀老师的事迹要大力宣扬,发挥好榜样引导作用,并通过结伴组队的方式做好传、帮、带,提升教师整体的师德师风水平。

3.3.4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监督考评机制。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建章立制,更要监督落实。师德考评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奖惩制度,严格日常管理,对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年终考评一票否决。对于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要做到监督检查与指导相结合,从每个学校的实际出发,切实帮助农村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农村教师的师德修养,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4 结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应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爱,致力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农村教育的沃土上勤耕深播。

猜你喜欢
师德农村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