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大扁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2024-06-10 01:41李智奇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杏林杏树间作

李智奇

(建平县水资源办公室 辽宁 朝阳 122400)

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要地形特征,大扁杏是种植面积较大的生态和经济树种,根系发达、耐寒、耐旱、耐贫瘠,生长条件较低,在朝阳地区种植面积达到85 万亩。

近年来,由于建在山坡上的大扁杏林在侵蚀严重的情况下,导致土壤结构变差,肥力下降,生产力水平降低,严重损害了大扁杏经济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导致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致使大扁杏经济林产量、果实品质、经营效益骤降,阻碍了朝阳大扁杏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营建生态大扁杏林可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大扁杏林水土资源环境、恢复其生态功能,对确保大扁杏产业健康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1 大扁杏生产中存在问题

1.1 品种老化。首先,良种化推广不到位。目前,大扁杏的良种化普及率非常低,个别地区的良种化率还不及5%,有些地方早期退耕还林造的大扁杏林至今还是实生林。而另一方面,在大扁杏良种化推广较好的地区,又缺乏特质性优良大扁杏品种,难以满足市场对大扁杏的多用途需求。良种化率低、品种单一、老化趋势明显,既不能提高产量,也不能满足大扁杏水土保持要求。

1.2 立地条件差。朝阳地区栽植的大扁杏主要分布在丘陵和低山区,坡度较大,生长环境较差,土壤瘠薄,立地条件很差。由于朝阳地区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7 ~8 月,降雨集中,暴雨容易造成陡坡山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表层有机质流失,土壤地力下降严重。

1.3 管理不到位。由于大扁杏栽植长期品种混杂,经营粗放,产量不高,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土层瘠薄、肥力差、密度较大、病虫危害严重等原因,产量仅达到300 kg/km2。而且大扁杏病虫害防治存在农药残留过多、用药不及时、修剪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导致大扁杏经济效益较差、产量不稳定。

1.4 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不足难以支撑大扁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扁杏不但是经济林也是生态林,目前投资严重不足,一方面国家所用于退耕还林的抚育资金很难满足大扁杏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劳动用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群众不愿意增加经营抚育性投资。

1.5 机械化水平低。由于大扁杏水保林地形起伏不平,株行距太小,不适合机械作业。原来大扁杏林株距一般在3 ~4 m,工作面很窄,一般肥料深施机或其他小型微耕机等都不能正常作业。大扁杏林分散栽植,分户管理,集体型机械作业难以实施。

2 改造措施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变朝阳地区的大扁杏基础比较差问题,要加强基地建设的质量,强化以水土保持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通路、通电、通水的“三通”措施,实施大扁杏种植大坑、大肥、大苗“三大”措施,推广作物秸秆覆盖和增施有机肥措施。而且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行政措施,扩大优质大扁杏种植规模和改造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不良品种,推动区域集中栽植,重点培育一批专业性强、技术较高的大专业户和专业村。

2.2 调整品种结构。朝阳地区大扁杏品种调整的主要思路: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适宜生长的品种。二是发展优质大扁杏品种,并引入一些适宜本地栽植的早熟或晚熟的优良新品种。通过提高大扁杏良种覆盖率,达到朝阳地区大扁杏多种类、多品种、优质化的地方特色和布局。

2.3 改造低产林。低产大扁杏林的改造以常规配套技术为主,加强林间保土、保肥管理,采取高枝换优、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并根据土壤元素含量和大扁杏树生长特性,因地制宜推广施用专用肥,力争低产林改造后能够增产10% ~30%,推进大扁杏林高产稳产。

2.4 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一是解决技术人员少、不稳的问题,主管部门大力引进专业人员,以充实现有技术队伍。同时要增加推广经费,提高服务水平,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到生产基地,从事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活动。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提高大扁杏栽植的质量,促进大扁杏水保林持续发展。

2.5 林粮间作。选择红薯或黄豆在3 年以上的大扁杏林内进行间作,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和经济效益。在大扁杏树行之间的空隙进行黄豆间作,每个大扁杏行之间栽植4 行黄豆,与大扁杏树间距超过40 cm,其余肥水等管理同花生间作。在大扁杏树行之间的空隙栽植红薯苗,每个大扁杏行之间栽植2 畦,其余肥料等管理同花生间作。

2.6 植物水土减蚀。针对坡面中上部的大扁杏林,这类面积较大、土层薄,不适宜修建台田的大扁杏林,由于坡陡、土层薄,其水土流失比较多发,而且对侵蚀的耐受能力较差,不及时治理往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因此可采取植物水土减蚀技术,与其它的大扁杏林治理措施相比,这项技术具有造价低、操作简便的优点。大扁杏林在3°~15°的坡面时,为保证坡面不发生坡面径流冲刷,选择适合植物制作减蚀带,作为减少坡面土壤侵蚀改良土壤的重要方法。坡面减蚀带可以缩短坡长,增加大扁杏林地表糙度,降低水流的流速和携沙能力,从而保护林下土壤和养分的流失。

猜你喜欢
杏林杏树间作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杏树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杏林组曲·蜀医经
杏林组曲·天使赞
杏林组曲·寻原曲
童年的杏树
杏树结果期的生长特性及修剪技术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杏林春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