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妍
苏州大学 江苏苏州 21500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明确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话语体系问题也日益凸显,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首的话语体系竞争愈演愈烈。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瑰宝,对构建我国国际话语体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为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既带来了契机,亦带来了挑战,为此探寻出提升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措施选择,为增强武术国际影响力,掌握发展主动权提供导向。
当今世界话语权在国际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因此,掌握国际话语权至关重要。媒体作为传播话语权的重要工具,掌握最先进的传播手段,主导着舆论的走向,对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学界不同学者对新媒体提升国际话语体系具有不同见解,综合提出的观点,都认为新媒体为武术国际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对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维护国家利益和赢得世界公信力等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发展对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和走向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信息媒体的交流方式,创造了报道形式灵活、内容多元化等新优势,满足了受众对武术文化的认知需求,让武术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打破了原有西方霸权体育的话语权垄断局面,迎来了体育国际话语体系新格局[2]。因此,国际化进程中的武术话语体系离不开新媒体的传播作用。
我国武术博大精深,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类数千年以来的生产劳动结晶,其蕴含的民族精神是我国走向世界的强大动力。但也正因为中华武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形式多样的运动项目,让其在国际化的传播过程中缺乏贴近受众群体的表达方式[2],再加上中西方文化存在交流屏障,武术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造成其在传播过程中关注度低、难以推广的尴尬局面。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以其强大的储备和记忆能力,变革了武术国际话语体系原有的表达方式,为贴近更多受众群体的认知需求,新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让武术进入人们的生活,充实了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内容,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融合,进而提高了武术国际推广的传播效率,为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带来新优势。如美国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中的武术元素依靠新媒体技术呈现在世界观众的面前,给武术国际传播带来重要启示,极大地提高了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影响力。
截至2023 年3 月,我国网民达到10.67 亿人,其中互联网普及率达75.6%。中华武术国际话语体系一直以来都由传统媒体对外进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传播方式难以被西方主流媒体所接受。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原有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其所具备的互动性使武术文化传播摆脱了地域束缚,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这也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源[3]。新媒体技术拓宽了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传播渠道,增加了武术国家话语体系的受众群体,从而加快了武术国际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进程。
构建武术国际话语体系,必须加强武术国际化的传播,武术国际化的传播除了要提高传媒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武术文化中心、开设武术学堂和加强中外武术交流等渠道外,还要顺应时代潮流,迈向“三微一端”的大数据传播时代,实现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传播渠道向多元化转变。新媒体依托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充分运用其先进的技术,让中华武术赛事在海外进行传播,丰富了武术文化的内容形式,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群体的认知、审美和交流的需求,进而拓展了武术国际推广的广度和深度,为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机遇。
在传统媒体占据市场主流的时代,受众群体主要通过电视新闻获得武术赛事资讯,传统媒体为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其发布信息的准备工作较多、消耗时间较长,在信息更新方面也十分缓慢,极大地影响了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速度,难以满足现阶段人群获取信息的需求。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劣势不断显现,新媒体对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推广比传统媒体更具优势。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信息的互通更加多样化,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和及时,受众群体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就可随时随地获取武术赛事的最新消息,提高了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传播速率和效率。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媒体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社会中依赖媒体的人越来越多,群众对媒介的依赖性也随之加强。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单一、传播速度缓慢,比特组成的信息世界和符号空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它以其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丰富了信息的内容、形式和种类,加快了信息的生产、传递和消费,让人们享受着媒介所带来的便捷[2]。然而,这种过度依赖新媒体的行为,一旦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将会导致武术国际话语体系丧失独立性和自主性,其权威性也将遇到挑战,加之受众群体对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容易轻信与盲目跟风,武术话语体系的国际认同感随之降低。不论是马保国的不讲武德事件,还是徐晓东打假事件,网上出现抨击武术的不良舆论都导致武术文化形象出现崩塌,这无疑会给武术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带来一定的阻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国际体育文化的交流,各国开始注意自身的国际话语体系问题,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代表,却没有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出该有的效果,这反映出我国国际话语体系的缺失。
新媒体时代,多元符号景观背后存在着术语运用的混乱,造成西方受众对何为中国武术的认知偏离,各国之间体育文化的数字鸿沟愈发明显[4]。其一,西方国家经济发达,其依靠自身先进的信息技术牢牢掌握着新媒体的控制权;其二,国内外新媒体的使用技术不同,当前,我国新媒体迈向“三微一端”的发展模式,这些社交媒体在国内使用率极高,但相比于西方国家使用的Facebook、Twitter 等新媒体的普及程度还需加强推广,这都造成中西方国际话语体系数字鸿沟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术国际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效果。
在这“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能产生信息”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拓宽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渠道,网络平台上,群众对武术的见解和评论随处可见,在这趋于泛滥化的信息中,存在不少脱离实际的、多种多样的信息,经过转发、评论和关注,容易造成群众对武术的认知偏差,这会对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传播造成一定的阻碍。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但在新媒体时代,不乏有群众为了提升自身的热度,将武术用戏谑和滑稽的方式发布到网络平台,内容完全脱离了武术原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对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理念本身存在差异,国内网络平台上出现的关于武术的负面信息,降低了西方媒体对武术的认可度,导致西方媒体发布关于武术的信息也存在片面性,造成受众群体对中华武术的真实情况出现认知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武术国际影响力的传播,进而对提升国际话语权造成影响。
“西强东弱”的国际体育媒体格局使得世界对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甚至有些国家对中国文化持有偏见,利用媒体对我国体育现代文化刻意抹黑,无视我国为国际体育领域作出的贡献,给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带来了不利的影响[5]。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西方国家依托自身发达的经济掌握着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奥运会、NBA、世界杯等来自西方国家的国际赛事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而中华武术的关注度却远远低于西方项目,这种流行于西方的体育项目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已经渗透到大众的生活当中,已然占据了当下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对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新媒体让武术进入了群众的视野,拓展了武术的生存空间,同时满足了群众对武术的了解和观赏性需求,但这种信息传递的过程是被媒介控制的,其表达的信息也是被事先设计好的,武术在媒介的主导下变成了一种符号产品。
急功近利的资本泛滥促使媒介话语为金钱服务[6],媒介为谋求利润,将武术做成节目播出,武术节目被消费的同时,又转变成一个生产者,吸引一大批观众,这批观众被作为一种资源卖给广告商,导致受众群体逐渐商品化,成为媒介盈利的主要手段。节目组为增加节目效益,邀请大批高热度明星参加节目,这样做的目的是获取大批观众,但从未接触过武术的明星习练不出武术该有的精气神,真正的武术精神也并未得到发扬,所以新媒体商业化利益不利于武术体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从而对其国际传播造成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奥运争光计划成为各个国家体育赛事中的首要任务,非奥运会项目从而受到冷落,这无疑让武术的传统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中华武术为了向奥林匹克所倡导的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现代竞技体育靠拢,在技术上不断追求高、难、美、新,失去了原本所具有的技击性,逐渐体操化、舞蹈化,不断向休闲健身和大众表演方向转变,使竞技武术距离武术本身越来越远。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武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也不断加剧,这无疑给武术的生存空间带来压迫。
想要更好地构建武术国际话语体系,必须增强武术自身文化实力,结合武术的理论进行实践,提升武术话语认同感。首先,加强传播群体的武术理论知识。中国武术内容丰富、体系庞大,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特色,通过编写武术文化教材,对武术传播者进行武术文化理论知识培训,将武术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学校,提升武术文化的传承力度。其次,将武术教育内容与市场相结合,打造受众群体易于接受的表现形式。武术文化内涵深厚、难以理解,淡化武术套路,突出实用性,将武术教育内容简单化、立体化,建立文化认同感,促进中华武术文化的快速传播。中国武术应以更加自信、平和的态度积极面对,让中国武术与世界平等对话。
语言是人类交流对话的工具,是信息的符号和文化的载体。中国武术对外传播需要注重武术学术话语的构建,提升武术国际话语体系,跨越武术交流屏障,真正实现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目标。
重视武术双语教学,实现中西方武术文化语境融合。重视武术双语教学对国家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武术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国际型武术人才[7],还可以使中西方武术文化思维融会贯通。除此之外,运用新媒体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宣传中华武术文化,打造更多以武术为题材的影视剧,丰富武术话语体系的内容形式,转变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增强国外受众群体对武术的理解能力,拉近其与武术之间的距离,提高对武术的学习兴趣,打破中西方文化交流屏障,以此来提升武术话语体系国际传播的效果。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体和武术话语体系国际传播的主导核心,因此,打造一支全面的武术人才队伍是当下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新媒体时代,提高武术传播人才队伍的文化素养,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新媒体的国际竞争力,还能够增强我国武术话语体系的国际分量,为武术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带来优势。
武术国际传播缺乏兼具语言话语、行为话语以及文本话语创造与阐释能力的综合性人才[8]。武术人才队伍的培养,不仅是技术和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包括新媒体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首先,可以通过院校细化武术课程设置,增设武术特色项目,开设武术双语教学,加强武术技能强化,培养合格的武术专业人才队伍。其次,依托高校加强新媒体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在掌握新媒体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同时打造一批武术知识扎实、国际化视野开阔的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还可让海外华侨以及留学生作为武术对外传播的媒介,其不仅精通他国语言,对国外的文化和新媒体也较为了解,让其将武术的优秀文化内容发布到国外的社交媒体上,从而使武术在国际上的传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武术不同于现下流行的竞技项目,其没有专门的外文网站,也没有专门观看武术赛事的国外网络平台,这让武术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在国际上很难得到提高,中华武术话语也难以在国际中发声,从而影响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华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应以建设武术国际赛事品牌为理念,加强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向国外受众群体传播中华武术的声音。
设立武术国际传播的外文官网。武术外文官网中设置的武术项目应丰富全面,可供受众群体进行多样选择,武术外文官网主页内容设计可以以受众兴趣度高的武术项目为导向。如太极拳在国际传播中较为广泛,深受大众喜爱,由此可将太极拳的比赛视频和图片放在主页,增加武术外文官网的点击率,找到真正的武术国际传播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推送,激发受众浏览兴趣,增加受众黏性。
开通有关武术赛事的国际频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武术的国际传播带来了便捷性、时效性,开通观看武术赛事的窗口,拓展武术的传播渠道,扩大武术国际话语传播的范围,进而提升武术话语影响力。
新媒体赋予了每一个人自由言论的通道,人人皆可利用新媒体充分使用自身的言论自由权利,成为武术国际推广的传播主体。新媒体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其既可以促进武术文化发展,推动武术国际话语体系构建,也可以传播不良信息,对武术文化发展产生负能量,这都取决于武术传播主体的自身道德意识。因此,在新媒体中,传播主体对武术国际传播的信息要做到客观、真实,不能因个人主观情绪而对武术文化恶意曲解传播,不能为了博得关注或获得利益价值而传播,应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对武术相关事件的信息描述进行传播,主动承担起武术话语体系国际推广的责任与义务。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武术作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载体,要以大数据为依托,充分利用由互联网和物联网主导建立起来的虚拟数字空间,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打造中国武术文化品牌,体现中国国家形象的武术文化软实力,逐步化解武术在对外传播中出现的失语现象,从而建立起武术文化在国际地位中的话语体系,发出武术独有的世纪响亮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