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臣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0
2019 年8 月10 日颁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50 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群众体育发展事业作为重点议题,对于夯实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我国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推动民众参与,提升民众体质健康,丰富文娱活动,壮大群众体育事业。赛事是群众体育事业最为关键的支撑,要想实现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做到群众体育赛事的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体育赛事的服务供给质量[2]。排球项目作为我国优势项目,在我国有着较为良好的发展基础,已成为推动我国学校体育以及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项目。研究以全民健身为视角,对业余排球赛事发展困境进行研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助力业余排球赛事高质量发展。
随着当前民众体育参与意识的不断觉醒,相关体育赛事得以不断发展,尤其在我国一二线城市,群众体育赛事发展态势较好,各类规模赛事不断涌现,能够满足不同水平群众的赛事参与需求。体育赛事能够有效活跃群众体育氛围,为民众体育参与提供展示自我水平的重要平台。于排球赛事而言,不断优化赛事供给质量,完善赛事服务体系,能够为广大排球爱好者提供良好的相互交流切磋途径,提高参赛黏性。
健康中国作为我国党和政府为推动民众身心健康发展而出台的重大战略,其强调要以体育为重要载体与途径,提升我国民众身心健康发展水平。体育赛事是民众健身娱乐的重要形式,推动业余赛事发展,鼓励更多人参与体育赛事,感受体育赛事带来的身心方面的促进功能,能够促进民众自发主动参与其中[3]。诸多实践证明,长期参与体育赛事能够形成稳定、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将体育参与以及健康促进作为自身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积极回应健康中国战略。
近些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快速发展。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以及物质财富,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中华各族儿女智慧的结晶,展示了各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象征着中华民族大团结强大的感染力。为积极响应我国诸多文化促进战略,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为各族儿女体育交流互动提供了平台。在此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得以不断传播,在促进举办地地区文化推广和社会经济价值发展的同时,也汲取和接纳了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
排球项目是我国优势竞赛项目,尤其我国女排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结合实践调研,认为目前业余排球赛事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赛事发展状况较好,水平较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参赛选手需求。然而从业余排球竞赛整体发展现状来看,相较于其他赛事,排球赛事数量显著不足,整体上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排球赛事长期发展滞后。笔者在调研某市排球赛事时了解到,有当地排球爱好者表示该地区每年仅有一项市级排球比赛,且参赛人数较少,影响力远落后于其他竞赛项目。
高质量赛事服务能够有效提高赛事影响力,促进更多排球爱好者参与。结合调研,认为当前赛事管理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赛事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滞后。目前,依然有诸多排球赛事组织与管理人员为非专业人员,在排球赛事编排、赛事执裁以及赛场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例如,目前业余排球赛事裁判员水平普遍不高,缺乏专业执裁能力,在比赛掌控、裁判规则等方面依然较为欠缺,误判、错判问题依然较为严重。第二,赛事后勤保障体系落后。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是赛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对于省级群众排球赛事等大型赛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当前赛事后勤保障普遍滞后,赛事组织方更为倾向于比赛管理,对于后勤保障缺乏足够重视。例如,志愿者培训不足,在候场管理、场地维护等方面欠缺。
在我国群众体育赛事发展过程中,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起着重要助推作用。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基层组织协会,其扎根基层,已成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5]。从业余排球赛事发展状况来看,相关协会组织尚未发挥自身应有功能,无法有效形成合力,继而推动排球赛事发展。例如,当前业余排球赛事办赛主体单一,尤其在中小城市,赛事承办以地方体育局以及相关文旅部门为主,地方业余排球协会尚未真正融入赛事承办与管理中去。究其原因,是基层排球协会自身资金不足、办赛经验较少,在承办相关赛事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此外,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赛事审批管理较为严格,自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审批,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承办赛事以来,相关社会组织承办赛事意识依然较为薄弱。同时,各地体育部门对于将办赛权下放体育协会缺乏足够信任,导致在实践中办赛主体单一,协会力量融入不够。
提高赛事知名度,增强赛事影响力,打造品牌赛事,能够有效促进赛事可持续发展。其他业余赛事,例如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云南省都市周末杯足球擂台赛等赛事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赛事规模较大,赛事水平较高,而排球赛事整体上影响力较弱,目前尚未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造成排球赛事在群众业余赛事体系中被逐渐边缘化,制约了其高质量发展。各地在发展群众体育赛事过程中更为倾向于群众基础好、影响力较大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运动项目,例如马拉松、篮球等项目。
政府部门作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推动主体,对于促进业余排球赛事发展具有关键意义。首先,政府应积极鼓励各地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简政放权,将赛事举办权下放给社会性主体。对于发展明显滞后的群众赛事,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例如场地供给等,以激发赛事发展活力,活跃群众赛事氛围[6]。其次,加大资金支持,保障赛事良性发展。各地体育部门应积极下拨相关专款,激发体育协会承办赛事的积极性。同时,降低准入门槛,鼓励社会性企业参与地方赛事服务。最后,政府应积极优化赛事发展环境,做好服务者及规划者,强化政府服务于民的意识,积极协调多元主体参与赛事发展,加强各部门的联动互通,进而更好地为群众体育赛事服务。
第一,重视赛事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提升赛事管理人员专业办赛能力,能够从整体上促进赛事发展,提升赛事专业化水平。相关管理部门应重视对赛事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赛事执裁、综合协调、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专项提升。例如,各地排球协会可邀请国家级教练员对本地区赛事裁判进行裁判能力培训,夯实基本裁判规则,提高执裁公平公正性。第二,建立标准化赛事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是赛事科学化管理,促进赛事结构优化的一项重要工具,是推动体育运动赛事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有效保障。要对排球赛事组织中的竞赛管理、活动策划、品牌宣传、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进行全过程、全环节优化,对赛事运行进行质量管控,以科学、专业的操作标准进行赛事管理。
我国当下对于群众体育高度重视,不断推动着体育组织协会的发展,发挥了其在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中的独特价值[7],能够有效提高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从政府层面来看,应制定相关利好政策,鼓励基层排球协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参与排球赛事的举办,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协会为支撑的多元办赛主体,构建立体多层次赛事体系。各主体明确的分工及协调的配合可以促进群众体育赛事的良好运行,形成高效、有序的组织结构,促进群众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例如,对于小型系列排球赛事,可以以协会为单一办赛主体,在筹办大型系列赛事中,形成政府主导、协会协同的办赛格局,发挥政府部门在资源配置、部门协调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多部门互利共生。调研中,某市排球协会负责人表示,该市政府部门在举办市级全民健身排球项目赛事中,将赛事执裁、赛事报名等方面工作委托给排球协会,同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发挥了排球协会的组织功能。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赛事宣传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加大赛事宣传力度,能够促进更多人了解排球赛事,继而参与其中,扩大赛事规模,提高赛事影响力。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力量,拓宽赛事传播途径。例如,对于大型排球赛事,赛事后勤保障部门可制作相关宣传短片,将赛事理念、赛事口号以及相关软硬件设施纳入其中,通过赛事官方抖音、微信公众号让更多排球爱好者能够了解赛事,参与其中。其次,对于省级及以上业余排球系列赛事,赛事官方可利用体育明星效应,通过邀请相关知名排球运动员参与表演赛以及担任赛事代言人等方式,有效提高赛事影响力。例如,2017 中国接力公开赛在广州进行,比赛以业余选手为参赛主体,同时还邀请了中国田径4×100 m接力队、各省4×100 m接力队以及国际4×100 m接力精英队参赛,规模空前盛大,为赛事运动员以及观众提供了视觉盛宴,同时有效提高了赛事知名度。
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能够有效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伟大战略。发展体育赛事既是当前群众体育事业的重点议题,又是积极回应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排球赛事作为我国群众体育赛事的重要构成,具有多元价值。今后应从多层面着手,在赛事宣传、赛事管理服务、办赛主体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变革,实现业余排球赛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