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分析

2024-06-09 03:22裴吉兵谢晋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10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裴吉兵 谢晋

摘要 本文对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为水稻生产中二化螟防治提供参考。该虫害二化螟发生具有主代危害重,二三代间歇性重发;区域间发生程度差异较大;危害时间较长,世代交替明显的特点。不同年份间二化螟发生程度受虫口基数、气候、二化螟抗药性及防治方法等因素影响。二化螟防治可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等措施。其中农业防治包括调整结构,合理布局;翻耕灭茬,灌水灭蛹等措施;物理防治包括诱虫灯、性诱剂等措施;生物防治包括天敌、趋性等措施;药剂防治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防治时间、防治药剂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虫口基数;农业防治;综合防治;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3;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10-0086-03

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种植过程中易遭病虫危害,其中螟害发生记载较早。二化螟在水稻生产上常有发生,危害程度不全一致。安徽马鞍山含山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北岸,属于江淮丘陵地区,常年种植水稻面积较大。二化螟作为该地区水稻种植害虫之一,一旦发生易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发生严重时可能造成水稻产量损失50%以上,是威胁水稻生产安全的因素之一[1]。近年来,二化螟发生程度有加重趋势,危害面积呈扩大趋势[2]。本研究对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为二化螟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二化螟发生特点及危害情况分析

研究区水稻早期以双季稻种植模式为主,兼有部分单季稻种植模式,二化螟发生危害较重,一代危害早稻分蘖期,造成大范围枯心苗和枯鞘;三代危害晚稻,形成枯鞘,造成全年水稻损失较大。随着水稻种植方式发生变化,以油菜—水稻轮作种植模式为主的种植区二代二化螟发生相对较轻。后期出现部分直播一季中稻,二化螟发生程度随之发生变化,以一三代发生较重,二代发生相对偏轻。近年来,该地区种植方式多为小麦—水稻或油菜—水稻轮作种植模式,二化螟发生程度相对较轻。

1.1 危害代际差异

一代二化螟一般危害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危害早栽中稻大田和秧田为主,在早栽再生稻上落卵量较大,危害较重,导致部分稻田出现僵苗现象。三代二化螟危害一般在迟栽杂交中稻及虾稻田上发生较重,单季杂交粳稻发生相对较轻。实际生产中,年份、栽培方式、作物品种分布以及播期等不同,二三代二化螟发生程度也有所不同[3]。

1.2 区域及品种差异

不同区域二化螟发生程度不同。部分再生稻种植区域二化螟发生程度高于其他单季稻种植区域;一般情况下,在混栽水稻区域二化螟发生程度高于水稻生育期相对一致区域;在岗地丘陵、沟渠水库边等区域二化螟发生程度高于平原种植水稻区域[4]。水稻品种间二化螟发生也存在差异,其发生程度随着水稻品种抗性、品种间结构及播种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般籼稻及杂交稻品种发生程度高于粳、糯稻品种[5]。

1.3 危害时间差异

由于二化螟寄居作物不同,一代发育时间存在差异。相关研究表明,在野生茭白中越冬的二化螟幼虫通常比在稻桩中越冬的二化螟幼虫早5~8 d羽化,整个越冬代幼虫羽化时间约20 d[6]。7月中下旬依次进入二代卵孵盛期,由于发育时间上差异较大,加之天气的影响,发生时期有一定的重叠,二三代可能出现多个卵孵高峰,且峰值不明显,导致二三代发生时间较长,世代交替明显。

2 二化螟发生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年份二化螟发生轻重有差异,影响其发生程度的因素包括虫口基数、气候、抗药性及防治方法等方面。

2.1 虫口基数

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主栽品种和稻田周边生态环境等不断变化,会影响二化螟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7]。如耕作制度从种植双季稻变为种植一季中稻、油菜—水稻轮作或小麦—水稻轮作等;小规模种植变为较大规模种植,品种、播期一致性较高。这些改变影响了二化螟发生的空间和食料条件,也影响次年二化螟虫口基数的多少[8]。近年来,该地区推广再生稻種植,水稻移栽生育期提前10~15 d,为越冬代二化螟产卵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可能造成再生稻生产中二化螟集中危害,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后期各代虫口基数。

2.2 气候

近年来,受高温天气影响的年份较多,冬季温暖的气候降低了二化螟越冬代死亡率,冬后虫口基数增加;另外,高温天气加快了二化螟生育进程,整个生育期缩短,世代交替明显,危害时间延长,有些年份可能出现完整的三代[9]。实际生产中,出现部分二化螟在冬油菜和春后小麦上危害的现象。

2.3 抗药性

二化螟的防治药剂选择一般由种植户决定,为追求较高的防治效果,通常采用大剂量,多种农药复配的方式开展防治。由于农药使用不够科学,使二化螟对部分防治药剂产生了抗药性,导致部分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不理想[10]。

2.4 防治方法

二化螟发生的年份差异与防治方法有一定关系。一是种植户对二化螟防治时间掌握不够准确,部分种植户在见到危害症状后开始施药,此时二化螟钻蛀,防治难度较大,且虫龄变大抗性增加,错过了低龄幼虫期的最佳用药时间。二是不同性质的药剂特性有所不同,部分生物农药需要提前施用效果较好,部分农药在特定条件下不能使用,防治时若未针对不同药剂的使用特性进行针对性施用,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三是防治的药械性能以及无人机防治技术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11]。

3 二化螟防治措施分析

结合该地区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在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采用避螟栽培技术,结合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方法开展综合防治[12]。

3.1 农业防治

3.1.1 调整结构,合理布局  在一定范围内,分区域连片种植相似水稻品种,统一播种时期,减少二化螟“桥梁田”,同时使承载二化螟危害田面积扩大,相对减轻危害。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可采用油菜+杂交水稻或小麦+粳、糯水稻直播、移栽或播期统一的方式进行。部分田块可以适时延迟播种,避开一代二化螟危害高峰时段。

3.1.2 翻耕灭茬,灌水灭蛹  在水稻收割时尽量低茬收割,粉碎秸秆,机械性杀死秸秆内幼虫;次年在土壤翻耕后,在二化螟羽化前(5月上中旬)进行田间灌水,保持一定的深水层7 d左右,可使部分老龄幼虫及转移能力差的蛹窒息死亡,使二化螟越冬代虫口基数降低,进而减轻全年各代发生程度。生产中,可在每年4月中下旬,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前集中翻耕灭茬整田,铲除田边、沟边杂草,以减少虫源[13]。

3.2 物理防治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来诱杀成虫,一盏灯可控制4 hm2水稻田,可在4月中旬装灯,并挂上接虫袋,每日傍晚开灯,次日凌晨关灯。性引诱剂诱杀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破坏成虫雌雄比例以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一般安装诱捕器密度为15个/hm2,使用时保持水盆诱捕器的盆口高度始终高出稻株0.2 m,诱芯离水面5~10 cm,每20~30 d更换一次诱芯。在水稻秧田期,二化螟产卵高峰期后,人工摘除卵块可以有效降低大田二化螟发生程度。

3.3 生物防治

在稻田四周的田埂边上种植香根草,利用二化螟趋嫩叶产卵的特性,诱集二化螟在香根草上产卵,减少其在水稻上的危害。后期可对香根草、二化螟幼虫和卵集中灭除。稻田养鸭是防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之一,鸭子食性杂,以二化螟幼虫为食,可在水稻分蘖期释放20日龄的鸭苗在水稻大田中,采食二代螟幼虫,能够有效防治二代二化螟[14]。

3.4 药剂防治

3.4.1 防治时间  根据二化螟发生虫量逐代增加的特点,做好一代防治工作,抑制虫口基数,控制全年总体虫量,减轻危害程度。二三代可根据发生情况进行防治。在螟虫防治时,要结合水稻生育期开展,一般水稻圆秆期后减少用药。实际生产中,应早栽一季中稻及再生稻以减轻二化螟危害。水稻大田期防治标准为分蘖期枯鞘株率达5%以上或卵块量达750粒/hm2,当田间危害较重,灯下峰次较多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防治次数[15]。

3.4.2 防治药剂  在水稻秧苗期使用“送嫁药”防控二化螟,一般在移栽前使用持效时间长的化学或生物药剂防治。生物药剂可选用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80亿孢子/g以上)或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化学药剂可选用四唑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以上)、阿维菌素(1.8%以上)、阿维·甲氧虫酰肼和乙多·甲氧虫等。注意药剂轮换施用,以生物农药防治时应适当提前在卵孵初期施用。建议使用高含量阿维菌素或高含量甲维盐、杀虫单或杀虫双等药剂混用,世代重叠严重时建议增加氟铃脲等杀卵性较强的药剂,提倡添加有机硅等增效剂,以提高农药利用率[16]。

3.4.3 防治方法  无人机防治时注意药液量不少于30 kg/hm2,且需添加沉降剂;担架式或者自走式喷雾器对水量要求在450 kg/hm2以上,喷雾均匀。施药时田间保持3~5 cm浅水层,并保水5~7 d。

综上,本文对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二化螟发生具有主代危害重,二三代间歇性重发;区域间发生程度差异较大;危害时间较长,世代交替明顯的特点。不同年份间二化螟发生程度受虫口基数、气候、二化螟抗药性及防治方法等因素影响。二化螟防治措施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等。农业防治包括调整结构,合理布局;翻耕灭茬,灌水灭蛹等;物理防治包括诱虫灯、性诱剂等措施;生物防治包括天敌、趋性等措施;药剂防治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防治时间、防治药剂和防治方法。研究结果为水稻生产的二化螟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夏汉炎. 我国水稻虫害研究进展[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145-146.

[2] 于成宝. 水稻二化螟发生与防治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2020(11):95-96.

[3] 鲁定国. 水稻 “三病三虫” 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7):21-22.

[4] 陶良宝,刘庆艳. 水稻二化螟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0(9):116,119.

[5] 郑宛莹.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措施[J]. 江西农业,2020(10):33,35.

[6] 郑许松. 茭白田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其植物源杀虫质筛选[D]. 杭州:浙江大学,2003.

[7] 鲍海波,刘宝生,周长勇,等. 江淮地区机械旱直播粳稻与机插秧粳稻病虫草害发生差异[J]. 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3):124-131.

[8] 李文辉,甘甜,艾琪,等.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及防治综述[J]. 乡村科技,2023,14(19):102-105.

[9] 徐红星,杨亚军,郑许松,等.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水稻害虫治理成就与展望[J]. 应用昆虫学报,2019,56(6):1163-1177.

[10] 唐利平,李小芳,李倩,等.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 现代农业科技,2020(10):90-91.

[11] 李光权.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浅析[J]. 四川农业科技,2020(3):32-33.

[12] 肖林座. 论水稻二化螟的危害与防控[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1):69-70.

[13] 张相,裴艳,杜立波,等. 桃源县水稻二化螟发生逐年加重原因与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2022(8):158-159,213.

[14] 姜雪梅,姜戴庆,张玲艳. 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南方农机,2019,50(14):67.

[15]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2019年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控技术[J]. 湖南农业,2019(5):12.

[16] 郑莉. 9种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药效试验[J]. 上海农业科技,2020(5):142-143,148.

(责编:李 媛)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