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育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2024-06-09 03:22李兆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10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

李兆新

摘要 稻虾共育是一种立体高效的新型种养模式。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稻田选择、虾沟开挖、防逃设施固定、虾苗田管理、成虾场管理、日常管理以及成虾捕捞和亲虾留存方面,总结分析了稻虾共育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要点,并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3个方面探讨了稻虾共育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虾共育;生态种养;绿色农业;稻田改造;种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1;S9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10-0015-04

Efficient ecologic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rice-shrimp co-breeding

LI Zhaox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ureau, Huainan Maoji Social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Huainan 232000, China)

Abstract Rice-shrimp co-breeding is a new three-dimensional and efficient breeding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the key points of efficient ecologic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rice-shrimp co-breeding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ice field selection, shrimp ditches excavation, anti-escape-prevention facilities fixation, shrimp seedling field management, shrimp farm management, daily management, shrimp fishing and parent shrimp retention, etc. The benefits of rice-shrimp co-breeding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benefits, economic benefits and comprehensive benefits.

Keywords rice-shrimp co-breeding; ecological breeding; green agriculture; rice field reconstruction; breeding management

稻蝦共育是一种新型的立体高效种养模式,即对稻田内的浅水环境进行充分利用,适当辅助人为措施,同时进行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的一种种养结合模式[1]。在稻虾共育模式中,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以作为水稻生长的天然有机肥料,而稻田内的浮游生物、杂草等可作为小龙虾的饲料,水稻植株可以给小龙虾提供遮阴、隐藏和栖息的场所。该种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农田的复种指数,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田间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形成完整绿色生态闭环和提高种养协调发展均有着重要的作用[2]。

安徽淮南是重要的稻渔综合种养区之一,目前水稻种植面积28.1万hm2,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1.33万hm2。其中毛集实验区地处其西南部,近年来,该实验区以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稻虾种养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开展试点。2023年,实验区内新增稻虾种养面积100 hm2左右,稻虾综合种养面积累计达1 516.67 hm2,其中稻虾共育基地面积约40 hm2,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研究区稻虾共育生产实践,总结分析稻虾共育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要点及效益,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稻虾共育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要点分析

1.1 稻田选择

稻虾共育模式稻田周边要求有充足的优质水源,不易发生旱灾、涝灾,周围无污染源,配套水利设施完备,土壤肥沃且有较强的保水效果,以地势低洼的稻田为佳[3]。稻田面积结合小龙虾的规格而定,一般养殖虾苗的稻田面积相对较小,养殖成虾的稻田面积相对较大。单户种养面积不可过大,以控制在6.67~13.33 hm2为宜,每块稻田面积0.67~1.33 hm2;连片稻虾共育生态种养区域,面积可超过33.33 hm2。此外,稻田周围要求无高大树木遮挡,稻田周边配套完善的电力设备且道路畅通。

1.2 虾沟挖掘

虾沟内的水既可以保证烤田时为小龙虾提供栖息、繁育的环境,又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水源。稻田须提前挖好虾沟。沿着稻田周边距离田埂内侧0.5~1.0 m的位置挖掘虾沟,虾沟上口、底部宽度分别为3~4 m和1~3 m,深度为1.0~1.5 m,日常管理中虾沟内的水深至少达到80 cm,虾沟的坡比控制在1∶2为佳[3]。若稻田面积超过3.33 hm2,可在田间开挖宽1 m左右、深0.6~0.8 m的“十”字形虾沟,确保虾沟之间互相连通。虾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虾沟挖掘时,可选择机械在稻田的一侧开挖,预留约3 m宽机耕路,以便于田间机械作业。挖沟产生的田土可对田埂进行加高和加固,埂高要求比田面高0.8 m以上,埂宽3~4 m。田埂加固时每层土均须夯实,以确保其不漏水,在稻田内满水的情况下不坍塌。大田与虾沟之间筑起一道内埂,高30~40 cm、宽40~50 cm。改造后的稻田要做好环沟消毒,可施入生石灰750~1 500 kg/hm2,对环沟内的致病菌、敌害生物等起到灭杀效果;对于之前养殖过小龙虾或田间有亲虾的稻田,可选择茶粕300~375 kg/hm2进行消毒[4]。

1.3 防逃设施固定

稻田两端对角线位置安装入水口、放水口(位于稻田内另一端虾沟内最低位置),管口采用紧密、结实的铁丝网或双层聚乙烯网布(进水口选择60目规格,放水口选择40目规格)封口,既可以防止稻田内小龙虾逃逸,又可以避免野生鱼卵、蛙卵等通过入水口进入稻田内对蜕皮小龙虾产生危害。为避免雨季急流冲塌堤防,稻田内还需设置溢流口,并用密目双层网布封口。定期整修进水口、出水口,确保网布或铁丝网完整[5]。稻田四周外埂内侧的防逃网可选用光滑的塑料板、黑油布或双层聚乙烯网布(20目)等材料,防逃网高40 cm。

1.4 虾苗田管理

稻虾共育模式,每年4月中下旬收获成年小龙虾,虾沟内保留部分成虾。整田后,移栽提前在小拱棚内培育的水稻秧苗,一般于5月初完成移栽。水稻品种选择短生育期早稻、中籼稻等。5月底至6月上旬开始晒田,并清理虾沟内杂鱼,保持沟内水位低于田面10 cm,晒至田面裂口长度超过1 cm时结束晒田,之后逐渐复水。6—7月,稻田中可补充30~40只/kg规格的成虾375 kg/hm2左右。待水稻灌浆后叶片逐渐变黄时,于8月底干田,9月上中旬收获水稻并留高茬,之后再晒田2 d。稻田内的碎草统一收集之后即可复水,创造条件促使小龙虾的排卵孵化时间提前。夏季温度高,可在田埂周边搭建遮阴网,必要时喷水降温,维持空气中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小龙虾尽快排卵。此外,田埂周围按照一定的间隙种植爬草、水花生等植物,可起到一定的遮阴效果[3]。9月后检查小龙虾的卵孵化情况,并做好藻类培育。一次性往田间灌满水,种入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菌剂和藻类,1 d后逐渐降低水位,先降低至水深30 cm,保持3~5 d便于不排卵小龙虾挖洞,之后水位再降低至10~20 cm。菌剂施入一般3~5 d后虾沟内即出现大量藻类,之后出现大量的轮虫。一般水草种植面积为虾沟面积的50%,水草主要选择伊乐藻。初孵幼虾以自身卵黄囊为营养物质,蜕皮后开始摄食轮虫、藻类等。幼虾与母体分离时主要摄食红虫、轮虫,因此要控制虾沟内的水肥,确保红虫、轮虫和藻类等大量生长,创造有利于幼虾成活的养分环境。此外,可以人工投喂一些利于幼虾开口的饵料,如豆浆、虾奶粉等,尤其在幼虾刚脱离母体时适当增加虾奶粉的投喂比例。

当虾苗体长超过2.5 cm时,可以投喂高蛋白含量的小龙虾发酵饲料,并继续培育藻类等。作物收获后可将秸秆扎成把,固定于稻田周围的虾沟内,用于培育昆虫,也可为越冬虾苗提供庇护场所[4]。进入11月后,结合虾苗规格对投喂饲料的粒度进行一定的调整。12月至次年2月对大规格虾苗进行分塘。保持肥水条件以培育藻类,其间结合水中养分实际含量,间隔1~2 d进行1次少量投喂[5]。

1.5 成虾田管理

养殖成虾的稻田内水稻类型可选择适宜在当地种植、经过相关部门审定且品质优良的晚粳稻或中籼稻品种。要求其生育期较短(以135 d内为宜),叶片开展角度小,紧穗,耐肥和抗倒伏,以丰优香占等杂交籼稻或南粳9108等偏早熟粳稻为宜,或选择一些具有特色功能的水稻品种。第一次进行稻虾共育的稻田可在上年收获水稻后,结合土壤肥力實际施入基肥,可施入充分腐熟的粪肥4 500 kg/hm2,然后深翻整地、灌水(灌水深度为10~20 cm)和种草。次年水稻移栽前再旋耕1次;6月初培育水稻壮苗,7月上中旬按照30 cm×15 cm的行株距进行移栽,7月底前完成移栽。投放的虾苗要求体表有光泽,颜色深红或暗红,单只重量超过3.5 g,附肢健全、活动能力强。一般于3—4月投放自繁规格160~240尾/kg的幼虾,4—6月即可分批捕捞、上市销售。幼虾投放时先将虾苗浸在水中,1~2 min后捞出,重复2~3次,让其适应稻田内水温。第一次养殖小龙虾的稻田投放量控制在300~450 kg/hm2,已经养殖小龙虾的稻田可补投放75~150 kg/hm2。水稻秧苗移栽缓苗5 d后即可灌深水,促使小龙虾从虾沟中扩散到整个稻田[6]。8月底至9月上旬逐渐降低田间水层深度,将小龙虾逐渐引导到虾沟内,低茬收获水稻,并统一收集稻草。

1.6 日常管理

(1)水肥管理。烤田程度宜轻,一般水位降低至露出田面即可,且持续时间短,一旦发现小龙虾反应异常立即复水。插秧时田间水位以2~3 cm为宜,之后调节水位至4~6 cm,确保秧心不淹即可。水稻返青后田间水位保持在3 cm左右,有利于提高土壤和水体温度,促进水稻分蘖。待水稻有效分蘖结束后排干田水,进行2~3 d烤田;待水稻植株叶片颜色变为黄绿色时灌水,保持水深5 cm左右。水稻幼穗刚分化时水位增加至10~15 cm,一直持续到水稻成熟。水稻收获前7 d排干田面内积水。

稻田内施肥不可选择碳酸氢铵等对小龙虾有害的肥料类型。小龙虾脱壳期较为敏感,此阶段稻田内不可施肥、喷药。水稻分蘖期尽量少施肥或不施肥,具体结合土壤肥力实际确定,一般在水位降低至田面无水时进行施肥,1 d后再复水。

(2)用药管理。虾稻共育田病虫害防治药剂以生物类农药为主,要求毒性低、残留短且效果好,菊酯类及有机磷类等高毒农药禁止在稻虾共育田使用。螟虫防治可选择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稻曲病防治可选择井冈霉素等,稻瘟病防治可选择三环唑等药剂。严格按照药剂的安全使用浓度施用,且对准水稻植株叶面喷施,尽量避免药水直接喷到水中。施药时间因药剂类型不同有所差异,粉剂以有露水的清晨使用为宜,乳剂和水剂以下午使用为佳。喷药前田间水深增加至20 cm左右,施药后田间更换一次水。

(3)饲料投喂。小龙虾的日常投喂饲料中可适当添加植物和动物饲料,进行定点、定量和定时投喂。每日投喂量以小龙虾体重的3%~5%为宜。定期查看小龙虾取食情况,确保投放的饵料量适宜,如果2~3 h被吃完,则可适当增加投喂量,如果次日发现未吃完则适当减少投喂量[7]。

(4)增氧。往水体内增氧不仅可以为小龙虾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也可以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常见的增氧机类型有微孔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微孔增氧机安装在稻田的底部,通过不断往水体内输送氧气,增加水体溶氧量;水车式增氧机通过对田间水体进行不断搅拌,起到增加水体溶氧量的作用。一般晴天增氧机开机时间短,阴天开机时间长,雨天需24 h开机,以增加水体溶氧量,确保水体溶氧量充足,为小龙虾生长提供良好的水体环境。

1.7 成虾捕捞和亲虾留存

适时捕捞是小龙虾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在4—8月即可分批捕捞。捕捞前降低水位将小龙虾引诱至虾沟内深水区域,用网眼规格2.5~3.0 cm的地笼进行捕捞,确保捕捞成虾。为提高捕捞效率,可用医用纱布包裹诱饵后投放田间,每3~5 d更换地笼摆放位置,可大大增加捕捞数量。捕捞成虾时,要求捕大留小,确保田间留有足量的亲虾,一般虾沟内亲虾的保留量至少为225 kg/hm2 [3]。

2 稻虾共育模式效益分析

2.1 生态效益

稻虾共育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小龙虾等甲壳类动物对农药较敏感,因此,稻虾共育田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农药。一方面,小龙虾在田间活动采食稻田内的浮游生物,对降低田间病虫害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作为水稻生长的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施入量,实现良性循环,从而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与相同条件下单独种植水稻相比,稻虾共育模式下农药用量减幅和化肥用量降幅均比较明显,生态效益明显[8]。

2.2 经济效益

通过稻虾共育模式养殖的小龙虾品质佳,更受消费者青睐,小龙虾价格较高;稻米的品质更佳,市场需求较大,稻虾共育模式使种养户实现效益最大化[9]。实践中稻虾共育田块可较快回收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2.3 综合效益

稻虾共育模式可实现水、土地和人力等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优化。该模式同时开展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提高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农田的综合效益,同时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对劳动力的分工更加细化,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对农户增收致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0]。

3 结语

稻虾共育种养模式实现了农业及渔业的协调发展,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该种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对土地、水源和空间的利用率,增加了农户收入,还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是当前推广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之一。可結合实际积极开展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探索。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稻田选择、虾沟开挖、防逃设施固定、虾苗田管理、成虾场管理、日常管理以及成虾捕捞和亲虾留存等方面,对稻虾共育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探讨了稻虾共育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海洋,李永平,吴育虎,等. 盐城地区绿色高效虾稻共作模式技术与应用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2020(18):182-183.

[2] 许业宝,肖梅,金磊,等. 基于皖南烟稻轮作区稻虾共育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效益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103-105.

[3] 丁龙刚. 基于稻虾共育模式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21(17):30.

[4] 汪本福,杨志勇,张枝盛,等. 基于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4):4711-4713.

[5] 李必芝. 长丰县稻田养虾技术浅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21(9):177.

[6] 季良仓.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18,12(33):23-24.

[7] 陈博,应文婷,邓超凡,等. 小龙虾稻虾连作养殖技术要点[J]. 江西水产科技,2022(6):40-42.

[8] 沈亚强,厉宝仙,王保君,等. 新型水稻-小龙虾轮作模式关键技术及养殖成本、效益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1):111-114.

[9] 刘淼才. 滁州市“虾稻共作” 养殖模式关键技术[J]. 南方农业,2023,17(16):226-228.

[10] 王本龙. 五河县“虾稻共作” 种养模式的优势与关键技术要点[J]. 现代农业科技,2023(13):178-181.

(责编:何 艳)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
浅析家庭农场借助电商微商发展绿色农业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论我国绿色农业人才开发策略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绿色农业
微生物菌肥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
浅论绿色农业发展
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须破解的难题及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