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艳 朱世凡 方文敏
摘要:当前,军队院校教育“以战领教,为战教战”的氛围愈加浓烈,本文针对《军用机械基础》课程构建具有“为战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教学内容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按照“岗位导向,精准对接”的思路,对课程内容进行军事元素改造,将课程知识点与装备案例融合,注重培养分析和解决武器装备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员的指挥素质、战斗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军用机械基础、教学内容体系、军事元素、装备案例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军用机械基础》课程是我院面向兵种保障分队指挥专业对应的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工程等信息保障或对抗类专业学员开设的一门专业背景类工程技术课程。通过投影理论、绘图方法、常用机械结构等知识的学习,对培养学员的空间想象能力、图示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是科学文化与装备技术课程的衔接,是工程技术向装备技术与操作技能转化的桥梁。信息保障或对抗类装备均离不开精密机械与仪器这个载体,掌握必要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通用机械知识应用到装备技术、操作使用维护中来,为装备技术及运用打牢坚实的基础,培养学员“知装、用装、爱装”意识[1]。
1 确立为战育人的教学目标
面对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大发展和学院转型对教育带来的挑战,目前我院《军用机械基础》课程作为专业背景模块的一门工程技术类课程,其教学现状与培养适应部队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集中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与军事教育的任务不相适应。军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参照地方院校近机类专业的知识框架结构建立,体现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特点。而军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和未来军事斗争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二是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侧重于工程技术应用,与装备应用案例结合较少,不能将机械基础知识与装备有机深入融合,进而造成了通识教育和部队需求的脱节。
针对以上问题,项目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指引,牢记为战育人使命任务,课程教学必须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强化学员分析和解决工程或武器装备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及时将图学学术研究、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关注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时代性;推进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重视实践环节的训练,增强学员学习的收获感和成就感[2]。
2 构建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教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注重分析和解决工程或武器装备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两个方面入手优化重构课程内容,一方面强调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将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模块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另一方面,建立以装备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工作性能设计组成的新体系,在知识点中融入装备应用实例,突出武器装备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做到与知识点的融合,使学员对每一个装备实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实现从通用机械设计到装备应用实践的升华[3]。
在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对《军用机械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军事元素改造,将陆军炮兵防空兵典型主战装备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融合形式多样,有效对接岗位需求,如表1所示。
3 建立紧贴装备应用的教学模式
秉承“学为主体、教战为战”的教学理念,采取线上自学、精讲理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构建适应本课程教学的一套完整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1 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
在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设计混合式教学。“课前”、“课后”为异时异地教学实施阶段,“课中”为同时同地教学实施阶段。
课前阶段教员将设计并已制作好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和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在线配套课程资源上传至学习平台。学员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内容,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相关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完成教员设定的任务,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困惑及建议提交至学习平台,形成课前自主学习反馈。
课中开设典型问题探究,学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探究问题,采用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学员可通过作品展览、限时演讲、辩论会等形式,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在此过程中,教员不仅要对学员的学习成果予以点评和指导,引导学员反思在知识、技能上的收获,還要引导学员进行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反思和总结,并开展自我评价,建构协作意识。
课中的展示和交流完成后,学员根据教员和其他学员的建议,修改、完善、提炼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总结并提交至学习平台,以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和传播。在学员已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对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具有创新性设计等项目或新技术的应用等前沿知识或装备应用案例分析等内容开展课后网上拓展性学习。
例如表2为对“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单元设计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提纲。
3.2 融合拓展研讨教学活动
拓展研讨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后实践教学活动,采用“项目”式教学训练方法,将机械工程基础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现代机械产品中机构设计等有机融合起来,通过项目式教学对工程实际设计中问题的过程训练与剖析,提高学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初步拟定拓展研讨项目清单如表3所示,基于项目的学习,把学习与项目相结合,以学员为中心,充分考虑每一位学员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培养,学员通过自主的探索和思考,学习隐含项目背后的学科专业知识,培养有效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3.3 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成立了图学创新设计第二课堂,使教学环节从课堂内向课堂内外、从“被动接受学”向“自主创新学”结合转移,让学员在“做中学、研中学、交流中学”。学员参加各类机械创新设计等竞赛活动屡获佳绩,在増强创新思维和崇尚荣誉意识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了对外交流学习,提升了综合素养[1]。近3年学员参加安徽省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轻量化设计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机械类优化创新设计二等奖1项;个人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参加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团体一等奖1项;轻量化设计团体二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2、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展现了我院学员经典成图技术、产品信息建模的创新能力。学员参加学院举办的“开拓杯”学员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实现课堂教学和工程实践的无缝对接,提高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结语
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活动设计,使装备案例库多样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使学员的学习习惯从单纯的接受理论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索案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进而激发求知欲,主动创新探索,切实完成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装备中的机械知识→在装备中应用机械知识的能力提升,达到为战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肖鹏,田维群,胡启瑞.以为战育人为牵引的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5(385):150-152.
[2] 趙志勇,毛忠阳,王瑞,等.着眼“为战育人”的数据链课程建设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23):87-89.
[3] 苏新兵,张艳华,王超哲.立足为战育人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以“飞机飞行动力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5):62-65.
[4]黄超,冯航飞,高原,等.新时代军事特色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解剖学研究,2022:602-604.
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23年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以为战育人为牵引的《军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23JGKT006)
作者简介:汝艳(1981— ),女,安徽淮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图学教育、数字化设计及现代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