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作品,想必全世界的人都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学乃至人类文明谱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莎翁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故事有多好,甚至也不是因为思想有多深刻,而是在遍览群书、历经人事后,会发现他的作品最耐读,最吸引人。毋庸置疑,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俗文学,但内涵很深厚。即使再过一千年、一万年,莎士比亚的作品都是学习英文最经典的教材。
莎士比亞的作品有两大主题,第一是歌颂生的美好和伟大,展现生命天然的高贵;第二是感叹人世间各种各样的不幸,揭露人性中不同层次的阴暗。莎翁无法协调这两个东西,他时时刻刻都体会到“生命的矛盾”。恰恰是这种对生命矛盾的挖掘,让他的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毕竟,直到现在,人类仍然无法解决那些似乎与生俱来的矛盾。
莎士比亚非常关注个体内心深处的感受,从不故意粉饰人性。我们从小到大,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要成全“大我”,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莎士比亚却提醒我们,要低下头看看“小我”是什么。“小我”可能有些懦弱,有些贪婪,有些不可理喻,甚至有些难言的龌龊,但绝大部分时候,这就是我们真实的面目。
正如木心说的那样:“莎士比亚的作品,无为,剧中也有好人坏人,但他关心怎么个好法,怎么个坏法。人性,近看是看不清的,远看才能看清。人间百态,莎士比亚退得很开。退得最远最开的,是上帝。莎士比亚,是仅次于上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