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匠石运斤说配合

2024-06-08 13:14王丹誉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泥点钟子期魏征

王丹誉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庄子送葬的故事,说庄子送葬,经过好友惠子的坟墓,庄子回头对随从讲了一个郢人与匠石的故事。

据说,郢地有个人鼻尖被白石灰泥点溅到了。白石灰泥点像蚊蝇的翅膀那样既小又薄,郢人让匠石用斧子削掉这个泥点。只見匠石挥动斧子呼呼生风,微小而轻薄的白石灰泥点一下子被削除干净,郢人的鼻子丝毫无损。整个过程中,郢人都若无其事地站在原地,不曾有丝毫担心和害怕。

后来,好奇的宋国君主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他对于如此高超神妙的绝技感到非常惊奇,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表演,就召见匠石,对他说:“你也为我那样演示一番。”匠石却说:“我确实曾经能够帮别人削掉鼻尖上很小的白石灰泥点。可是,如今我的搭档郢人已经死去很久了,现在我无法再做到了。”

故事讲完后,庄子接着说,自从自己的好友惠子逝世,他再也找不到可以匹敌的辩论对手了。

庄子用这个故事既表达自己对逝去的辩友惠子的深切怀念,同时也阐明了搭档的重要性。

庄子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匠石运斤(斧)”或者称“运斧斫垩”。后来,人们借用这个故事,在请人修改文章等作品时,往往用“斧正”“郢正”等词表示尊敬和自谦。

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匠石一个人的精彩本事,实际上这是由匠石、郢人的完美组合共同完成的,并且在“A角”郢人逝后,“B角”匠石对宋元君也道出了自己原来能够成功运斧斫垩的个中奥妙。因为在这对组合中,实在无法区分出主角和配角。

伯牙是著名的古琴演奏大师,钟子期则是名副其实的弦乐欣赏专家。伯牙可以用五弦之琴来精彩绝伦地表现世间万象,无论是演奏巍巍的高山,还是演奏潺潺的流水,钟子期总是能心领神会。后来钟子期死后,伯牙因为再没有人能够听懂自己的弹奏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假使伯牙不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就不可能演奏出高山流水的乐章。同样,如果钟子期不是一个高超的音乐欣赏家,他也不会听出高山流水的韵律。他们也不可能成为音乐上的知音,现实生活中的挚友。伯牙也不会因子期之死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缺少欣赏的演奏不能成为音乐会,没有知音的琴手不能成为艺术家。

唐代名相魏征辅佐唐太宗17年,坚持直言上谏,批评皇帝过失,严肃朝纲法纪,为唐太宗开辟“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唐太宗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感叹:“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意思是用铜做镜子,可以帮助人着装戴帽整齐;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代兴衰更替;用别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经常拥有这三面“镜子”,用来防止自己犯错误。现在魏征死了,我就失去了一面“镜子”啊!之后,唐太宗命人给魏征画好肖像,高悬于凌烟阁,使魏征名列开国二十四功臣第四。从一方面看,魏征用自己的执着和担当,辅佐太宗开创一个“贞观之治”的盛世;从另一方面来看,则是因为唐太宗以自己宽广的胸怀,为魏征提供了一个可以直言进谏的政治舞台。

纵览千年,匠石与郢人的完美组合,伯牙与钟子期成千古知音,唐太宗与魏征为明君贤臣,都是在反复印证一个道理:同事之间,领导和部属之间,乃至普通的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精诚团结,像匠石与郢人、伯牙与钟子期、唐太宗与魏征一样相互碰撞、相互理解,相互切磋、相互磨合,最终达到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泥点钟子期魏征
有“泥点”也精彩
一块泥点的新生
——初中生抗挫主题心理辅导课
唐太宗与魏征
欢喜
伯牙鼓琴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Design of a novel correlative refl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or in-situ real-time chemical analysis∗
何谓“知音”
唐太宗因何会砸了魏徵的墓碑
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