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瑄
自然保护区竟然堂而皇之地变成了采砂区,日前,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典型案例,其中,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调查人员在湖南常德市下沉督察时发现,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津市的澧水河口湿地保护区内,数艘高大的采砂船正在进行采砂作业,洲滩内还堆存着大量的砂石。
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采石、挖沙。而通过卫星影像图可以看到,这些船只却恰恰在湿地保护区内采砂、选砂、污染。如此胆大妄为,是哪里来的底气?
随着督察深入,原来,2019年7月常德市澧县水利部门违规审批,允许澧县2家公司在孟姜垸洲滩内进行采砂作业。不仅如此,当地监管部门还试图推进非法采砂的“合法化”。2022年12月,津市市政府拟将孟姜垸洲滩调出澧水河口湿地保护区,未得到上级部门批準。2023年9月,湖南省水利厅印发《湖南省湘资沅澧干流及洞庭湖河道采砂规划(2023—2027年)》,明确要求孟姜垸采区“在相关自然保护地范围调整方案批复前,不得采砂”,但同年10月澧县水利部门再次违规审批,同意4家采砂公司继续采砂作业。
澧县水利部门的违规审批、津市市政府的非法调整保护区范围,这些行为无不透露出对法律的无视和对生态保护的漠视。
每年3月至6月是洞庭湖的特别保护期,该保护区除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鱼类鲶之外,还分布着各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310余种,包括部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动物。大肆的采砂行为,对当地的生态破坏是致命的。
常年来,非法采砂屡禁不止,就在5月初,《半月谈》记者走访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还发现,长江支流砂石采运管理相对混乱,有些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为不法团伙虚开管理单,对非法倒卖和使用管理单睁只眼闭只眼。
从过往案例来看,不论是监管人员与不法团伙的勾连,还是合法企业与不法团伙的合谋,都将砂石采运管理单当成一块肥肉,将监管制度当成用来交易的商品。本质上看,这都是监管虚置、制度空转的结果。
监管失能,不仅助长砂石市场的无序竞争,更严重的还会破坏航道危及通行安全,损坏堤岸威胁水利防洪设施安全,影响水体物质稳定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
相关部门违规审批采砂作业,本质上是图谋一时的眼前利益,属于典型的“靠湖吃湖”。要真正走出这种屡禁不止、整而不改的治理循环,除了要强化问责,将环保责任落到实处,还有必要推动相关治理机制、干部考核机制等的优化,以提升环保治理的能动性,让监管不再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