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晨玥
[常州老年大学 学工处,江苏 常州 213003]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保障老年人的根本权益,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需要与时俱进的社会治理体系,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制定规则、协调管理、维护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强调“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1]。作为我国老龄事业和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办好老年教育不仅满足老年人获取知识的学习需求、提升生命的生活品质,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社区是老年教育的主要载体,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引导老年人践行积极老龄观,是一个无法跨越的教育模式。现今,老年教育资源的集中点仍以老年大学为主,以老年大学为中心点,将各类资源辐射进社区教育,将为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截至2022年底,常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05.54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7.12%,65岁以上80.71万,占比20.74%[2]。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对生活品质提升至关重要。老年教育的高层次需求、个性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也将进一步上升,这些都对老年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社区老年教育主要是依托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院、开放大学等载体,开展包含老年学校教育、居家入户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3]。常州市现有的老年教育体系很难满足社区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主要表现为老年教育的资源相对集中、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所欠缺、资源内容较为单一,三者相互影响。教育资源的相对集中凸显了老年大学的重要性。虽然资源的集中有利于整合学习资源,配备规范的课程,培养高素质的老年教育工作者,但也对大多数由于主客观因素出勤困难的老年人形成了无形的壁垒。这部分老年人想接受教育,想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奈何客观条件存在困难。
资源共享方面的欠缺,引发的思考是如何将现有较为集中的资源共享出去,让更多的人享受优质资源,突破教育的时间、空间限制,真正发挥社区的功能,发挥社区老年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社区丰富教育课程。受师资、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院、开放大学等在社区开展的课程以文化生活类、信息技术类、艺术健身类课程为主[2],班级学员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严重影响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这就导致有能力有条件的老年人更倾向于老年大学这类正规学习单位,相互促进之下,老年教育的教育资源必然会趋向于集中老年大学,资源的覆盖、辐射继续欠缺和不足。
常州市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基本建立“市、辖市(区)、街道(镇)、社区(村)”的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常州市现拥有市级老年大学(老年学院)2所,县级7所,在辖市(区)老年大学全覆盖的基础上,街道(镇)老年学校建成率达66%,社区(村)老年教育文化活动场所建有率达90%以上,全市参加各级各类老年教育学习活动的人数占老年人比例达33%[4]。2022年,常州市首次发布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形成覆盖面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灵活、规范有序的全市老年教育新格局,不断完善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实现街道(镇)老年学校建成率达80%,社区(村)老年教育文化活动场所(学习点)建有率达100%,全市参加各级各类老年教育学习活动的人数占老年人比例达40%以上[5]。
1.拓展方式渐进化。为了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需求,老年教育不断向公共文化资源拓展,向养老机构延伸,向社会渐进式扩展。常州老年大学已在市福利院颐养园、金东方颐养中心、南湖养生园等处设立分校、校外办班点和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吸引了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及志愿者积极参与老年教育的各项工作。
2.教育内容多元化。目前老年教学的课程和内容比较适应当下的需求变化,在淘汰和更新中不断优胜劣汰,实现多元化发展。唱跳类、修身养性类、保健类等传统课程,仍然受老年群体的喜爱,在此基础上,逐渐淘汰计算机初级、传统烹饪等普及类课程,增设有关思想、生命、社科、文史、智能和生活类课程。
3.授课方式智能化。近几年,全市老年远程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常州老年大学推出的“乐活云课堂”和“大观直播平台”,实现了老年人在时间和空间的学习自由化,实现了老年教育网络智能化发展的目标。此外,常州老年大学在新生报名和缴费管理、学员分类分群管理、师资准入管理以及直播录播课程管理等方面均植入了网络智能系统,为老年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切实提高了现代化办学水平。
4.教育改革创新化。只有改革才能让老年教育有持续不断的生命力,改革的着力点之一是课程。常州老年大学率先进行了课程的全面改革,建立了老年教育培养方案指导下的课程框架体系,该体系日渐趋于有宽度、有梯度。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引导老年学员更科学、合理、持续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帮助老年学员积攒学分,合理分流,弹性学习,从横向和纵向上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实现课程结业和荣誉毕业。此外,社团活动、设施设备、办学模式等方面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全市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在全国老年大学系统的论文征集和技艺比赛中载誉满满;建立的远程教育直播平台处在全省领先水平,并在省内部分地区得到推广;部分办学单位在全国、全省交流老年教育办学经验,帮助广大老年学员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管理体制有待继续完善。全市县级老年大学共有7个,主城区的4个老年大学均系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运行,其他几个区的老年大学仍属卫生健康部门或者老干部局等相关部门主管[6]。老年大学所属部门不同,势必造成管理体制的不统一、不协调,模糊了老年教育发展方向。
2.办学标准需规范化。2023年,中共常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常州市老年教育机构建设与评估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公布了《常州市老年大学(学校)建设标准及评估细则(试行)》《常州市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点建设标准及评估细则(试行)》,详细制定了各类老年教育机构的建设标准、达标要求及评级规则,为老年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评估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意见》成为全省首个以标准化建设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市级地方标准[7]。标准的出台,最终是为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虽然给了全市老年大学(学校)、办学点一个工作方阵,但是标准化道路仍旧任重而道远。
3.投入机制仍需加强。由于老年教育的培训费较少,目前办学经费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许多老年教育办学机构因经费有限缺乏可持续性。尤其是许多基层老年教育机构,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机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老年教育[6]。
社区老年教育的基点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一切工作中,包括在教育等活动中充分体现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求,发展人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8]65。老年人不同于青少年,他们的学习目的以兴趣和提升自身素养为主。因此,社区老年教育的服务方式,需倾向于体验式、互动式,让老年人感觉到有趣,愿意走出家门、踏入“学堂”。在服务内容的选择上,从老年人呼声最高的课程入手,逐步引导拓展至全方位的课程内容,帮助老年人打开视野,跳出自己的安全舒适区,从认知上逐步接受从没接触过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学以致用。
“赋权增能”理论就很好地诠释了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核心。1999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对“赋权增能”的解释为: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提高个人的、人际的、社会经济的和政治的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自己状况的目的的过程[9]658。依据我国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和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赋权增能”理论从本质上赋予了社区老年教育价值,这种价值导向给予了老年教育从业者工作方向,构建出适合于当下社区老年教育的指导框架。
持续完善老年大学的管理制度和办学章程,改善能够满足老年人教学需求、符合身心健康、符合环境和消防安全等标准的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和办公条件。同时,要有稳定的办学投入及经费管理办法,配备符合办学要求和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老年教育系统。探索以学校牵头的老年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鼓励更多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举办老年教育机构,在办学模式示范、教学业务指导、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对区域内老年教育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在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形式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课程要合理,要有系统化的框架体系,有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有符合当下老年人需求的课程设置,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生活,融入时代变革,提高生活品质。建立一支有素养、有专业、有技能的师资队伍,在招聘、培训、考核等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定恰当的制度,合理推进教师的职称评定、业务进修、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给予教师晋升通道和平台。摸索和开创不同模式的教学形式,可以在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备课,实施精准教学,开展个性化答疑与辅导,减轻负担,提高效率;可以通过讲座、游学、考察、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多样化方式,开展老年教育教学活动。
1.依托老年大学统领全市老年教育。利用老年大学资源,建立老年教育指导和服务中心,并积极发挥其在全市老年教育领域的统筹引领作用。立足于普惠老年人终身学习需求,坚持走“面向社区、多点办学、示范带动、辐射普及”的发展之路,深入辖区(市)、街道(乡)、社区(村)进行宣传和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
2.鼓励老年大学开办教学点。探索以常州老年大学、常州开放大学老年教育学院等牵头的老年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和开办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将教育资源向城乡社区延伸,依托社区教育体系,在各城乡社区举办社区学校、学习中心、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等。以就近、便捷、快乐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便民服务,在老年人熟悉的社区或附近建设教学地点,拉近老年人住所与教育点的距离,提升社区教育中心的功能性,创立具有常州特色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社合作”新模式,实现辐射更广的老年教育办学目标。
3.支持老年大学开展送教进社区活动。这里的“教”具有双层含义。一是配送学习资源。让学校的各类学习资源分层次、分梯队地进入城乡社区,最有利的方式就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将各类资源智能化投入社区。常州老年大学积极响应常州市教育局2021年度的智慧助老项目,全力开展“跨越老年人数字鸿沟,共享智慧生活”行动,提供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区、乡镇,共享文化养老的成果。二是培育专兼职教师。基于老年教育的特色,“教师”概念的外延可以不断扩大,既可以有专职教师、知名专家,有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亦可以有志愿者。专职教师对应于目前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略显不足。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许许多多由于生理、地理条件等不便到校学习的老年人,老年大学一方面可大量培训本校志愿者,输送本校学员深入社区、养老院等,另一方面可支持社区组织有意向的志愿者到校学习,统一培训,可以到学校现场听课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学习,上课内容上传到云端,可供志愿者反复学习[10]。
4.推动老年大学数字化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1]老年教育应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智能教育模式,将数字化技术融入老年教育,让数字化技术服务于老龄社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和校园文化创新”等主要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12]。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老年大学则承担着这一使命,在21世纪继续完善老年教育“乐活云课堂”“大观直播”“空中课堂”以及志愿者“社区课堂”等远程教育平台。利用常州老年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和常州开放大学“空中课堂”,推行网上老年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条件的老年大学可按照有关要求举办网上老年大学,开发适合老年人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开展在线老年教育,同时向社区(农村)提供老年教育数字资源服务,通过各类渠道将优质老年学习资源辐射进农村,并提供数据支持、设备配置、技术培训、应用反馈等技能服务。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环境,是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发展老年教育的方针政策,无论是社区,还是老年大学的老年教育工作者都承载着巨大的使命。要不断挖掘老年教育工作中的新突破点,全方位联动,创建良好的老年教育环境氛围,让老年教育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