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探索

2024-06-08 03:10甘国荣吕桂梅张校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12期
关键词:工科应用型课程体系

李 帅,甘国荣,吕桂梅,张校锋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广西 来宾 530031)

一、将产业集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发展的基础

新工科建设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须在顶层设计及政策引导上下功夫[1-2]。新工科是基于科技创新的工程教育,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然而,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一,与企业的合作不足;其二,企业参与学校的产教融合项目不足;其三,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的力度不大。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开展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产教和育人模式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进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产教深度融合可以使学校从办学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4]。

二、构建以“课程体系+专业群”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为导向,结合新工科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规律,构建以“课程体系+专业群”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5-6]。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职业学校没有形成“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实训环境”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同时,专业之间存在相互独立、难以融合的问题,造成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1+X”证书制度实施以来,部分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单位,有的学生没有一技之长、“有工不做、有职不就”,出现就业难、职业转换难和升级难等问题[7]。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在课程体系上下功夫,构建以“职业教育课程+专业群”为核心的多元培养体系:一是构建专业群建设与新工科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二是依托重点行业企业需求,以专业群建设和产业集群形成为前提,按照新工科发展要求建设课程体系。三是对已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与改革。四是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职业规划,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订。五是围绕新工科建设,优化课程群的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一)构建专业群与新工科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

新工科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新工科对技能人才提出的要求差距较大。为适应新工科发展对复合型技术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教育课程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目前,职业教育中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是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课程改革。这类课程往往具有较强的学科属性,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准确全面的知识结构。对于新工科发展而言,这种学习模式显然不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二)依托重点行业需求发展建设新工科课程体系

高校应以服务为宗旨,根据新工科发展要求,依托重点行业企业需求,以专业群建设和产业集群形成为前提,建设课程体系。

1.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依托院校传统工科专业,在如机械电子工程、机械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项目化课程、模块化教学、项目团队教学”等先进理念和经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创新与改革,建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新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体现工科专业特色和优势的模块化教材和项目化教学体系;按照岗位工作任务与行业标准要求,创造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实践实训条件;建立了由企业专家、教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训练而形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2.依托国家重大工程与产业需求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工程与产业需求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例如,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工业机器人专业中引进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依托学校机电装备技术学科及机械电子学院相关专业建设的需要,开展基于企业岗位需求和行业标准的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三)对传统工科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与改革

新工科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因此,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就有了自主选择所学专业技能课程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时要考虑所学专业、所学技能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度,可以考虑根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设计学习内容,也可以基于岗位工作流程设计学习内容。例如,某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将汽车服务工程和信息系统课程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汽车服务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课程群。

(四)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职业规划制订人培方案和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高校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正在由注重“教会学生”向注重“教会学生工作”转变,由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向重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转变。对此,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8]。因此,职业院校应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职业规划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专业建设、课程标准研究及教学实施等方面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各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要求的总体设计和安排。通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围绕新工科建设优化课程群和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产业需求对专业进行优化建设,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加强产业发展对新工科人才需求调研。实施添加新兴工科专业建设,优化传统工科专业并改造升级,推动现有工科专业交叉融合,大力培养复合型工科类人才。

以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结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和实施课程,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任务的对接、课程体系与培训体系的对接。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岗位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专业教学标准和校本课程标准。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能力素质模型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所需的特定工作任务或技能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相关配套要求。

三、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重要方式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包括学校与企业、学校与专业或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也包括学校与行业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9-10]。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实现产教融合,还可以实现产教融合的“双向化”发展:一是学生能通过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对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再学习,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二是校企双方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基础,促进学生个人素质发展。三是校企双方能够实现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四是校企双方能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更深入的交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五是校企双方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共同开发和推广一些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实现“双向化”发展。

校企合作是现代大学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学校教育体制改革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产物[11]。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和锻炼学生,既可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又可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既有利于加强学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又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通过实践教学改革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高校的工科专业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这也就决定了在学科发展中,培养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工科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欠佳,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不够重视,基础比较薄弱且缺乏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对此,应通过实践教学改革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第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创新“实践教学中心+校内实训室”相结合的实验、实训模式,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应用工程能力和工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校内实验室,实现实训和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第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根据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以满足新工科需要。第三,完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在实习考核中引入企业导师、项目负责人对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进行全面考评的模式。四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五、建设多层次高水平教师队伍,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建设师资队伍

为适应新工科发展趋势,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应在教学名师、“双师型”教师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下功夫。

第一,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将中青年教师和青年教师纳入学校骨干教师团队进行支持,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第二,搭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平台。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教学资源建设平台,以网络、信息化手段重构教育内容体系,优化教学过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进行课程建设与管理;利用“双创”平台对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构建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机制。第三,加强产学研合作。

六、将新工科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领域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转变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维定式,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工科项目、工程应用项目和实践创新创业项目,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依托行业企业建立职业教育师资联盟,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条件和作用,以校企合作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教师队伍机制,通过新工科建设项目、工程应用创业项目及实践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一是以学校新工科建设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工程实践活动(如:“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二是以学校新工科平台建设项目开展工程应用、创业活动等;三是以学校新工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四是以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载体,构建一批校企合作育人基地。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改革中,立足于区域产业集群建设,探索适应新工科产业变革和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新工科为目标,全面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教学、顶岗实习平台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五个方面的工作,构建符合新工程的人才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工科应用型课程体系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