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2024-06-08 02:59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景山小学
天津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情境活动语文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景山小学 邹 杰

思辨能力是一种高阶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究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探寻。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线性架构方式,以语文实践为主线,创新以点带面的块状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综合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究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建构与优化策略,实现教学创新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

(一)明确符合“两个逻辑”的主题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明确“两个逻辑”,即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生活逻辑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境和问题,以及他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万物有灵”这一主题,收录了包括《白鹭》《珍珠鸟》等多篇文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环保行动”,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动植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份环保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语文、数学、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同时需要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最终解决问题,从而锻炼思辨能力。

学科逻辑是指小学语文学科所特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语文素养,同时引导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 课《将相和》教学为例,本篇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为学生揭示了廉颇与蔺相如两位中国古代“仕人”的形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探寻中国古代仕人的品格与智慧”,让学生深入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评价和比较这两位仕人的形象与行为。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文本阅读和课堂讨论,发现廉颇勇猛顽强的精神和忠诚的品质,以及蔺相如谋略高超的智慧和机智应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扮演廉颇和蔺相如,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还让学生学习廉颇与蔺相如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创设具备“六要素”的情境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情境创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活动。为了使情境更加高效,教师要确保情境设计具备“六要素”:第一,目标,即活动想要达到的目的。创设情境时,教师需明确学生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和实施。第二,角色,即学生在情境中的身份。教师需要考虑学生以什么身份参与活动,可以是组织者、研究员、艺术家等。角色设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情境,同时为他们提供一种身份认同。第三,对象,即情境中的主题或活动内容。教师要考虑情境是为了谁设计的,面向哪个年级和年龄段的学生。根据对象特性,教师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活动。第四,时空,即情境的时空背景。教师需要考虑何时何地做这个活动,可以是一个特定的时间(如周末或假期),也可以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如学校、社区或自然环境)。时空设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同时为他们提供一种真实的体验。第五,表现,即学生在情境中的行动和表现。教师需要考虑学生怎样去进行这个活动,可以是一种实践性的任务(如制作一个模型或进行一项实验),也可以是一种表达性的任务(如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画)。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同时为他们提供一种自我实现的途径。第六,结果,即情境要达到的效果。教师需要考虑情境要做成什么样才算成功,可以是一种具体的结果(如完成一个项目或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种情感上的结果(如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或提高自信心)。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成就感,同时为他们提供一种自我肯定和激励的来源。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具备情境创设的“六要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设计匹配“两种关系”的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设计匹配“两种关系”(内隐与外显的关系、典型与具体的关系)的实践活动,是培养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内隐和外显是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内隐知识是指难以言传的、程序性的知识,如技能、情感等;外显知识是指可以通过言语表达的、事实性的知识,如概念、命题等。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内隐和外显知识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挚爱亲情”这一主题展开,收录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多篇文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亲情回忆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家人的亲情时刻,收集照片、文字、音频等资源,记录他们与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温馨时刻和感人故事。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对事物、现象和问题的观察、探究,表达对家人深深的感激之情,并通过写作、朗读和展示等形式,将内隐的情感转化为外显的言语,以此提升思辨能力。

典型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某一类事物的共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而具体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或事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某个事物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责任”这一主题,收录了《从军行》《青山处处埋忠骨》等多篇古诗和文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责任’在我们身边:一次社会调查”,让学生深入了解“责任”这一主题,通过具体案例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身边的人对“责任”的看法。学生可以采访家人、老师、医生、警察等不同职业的人,了解他们对责任的看法以及实践。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学生可以了解责任的重要性,以及不同职业的人在承担责任方面的表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所收集的案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共性和特点。例如,医生在承担责任方面表现出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警察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表现出的责任和勇气等。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责任”这一主题的内涵,提高思辨能力。

二、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单篇设计,找准思维切入点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单篇设计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某一篇精选文章,找准思维切入点,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首先,教师要精选合适的文章,应考虑到文章内容、语言难度和思想深度,可以选择具有对比性或争议性的文章,以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其次,在单篇设计中,找准思维切入点是关键。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章中的问题、矛盾或转折点,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阅读完文章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角,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作者,会如何安排这个故事的结局?”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他们深入分析文章。

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中国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展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红楼春趣》这篇文章,以点带面地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如设立主题“《红楼梦》中的小人物探究”,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单篇文章切入,对妙玉、袭人、秦可卿等“红楼小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在单篇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个角色进行深入分析,如“袭人和妙玉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袭人和妙玉在小说中的人生选择对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何启示?”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

(二)单元整合,明确思辨串联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优化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单元整合、明确思辨串联线的方法来实现。单元整合是指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个单元进行主题整合,将具有相似主题或文化的课文进行归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元体系。单元整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每个单元的主题和重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明确思辨串联线是指在单元整合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每个单元主题设计相应的问题,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可以包括阅读理解、文本赏析、主题探讨、创作表达等方面,从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由此,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纵观统编版五年级教材不难发现,其中有多个关于“自然”主题的单元,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万物有灵”、第七单元的主题为“自然之趣”、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然”,三个单元从认识自然、理解自然、融入自然三个维度由远及近地剖析了“自然”这一大单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其整合,创建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与价值”,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全面认识、理解、融入自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表达和交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展示他们对自然的感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逐渐建立起对自然的系统性认知,并学会从多个角度探索与自然相关的问题,同时树立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从而积极参与保护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去。

(三)科学引导,拓展思维外延面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应用问题解决、讨论、辩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外延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引入多元化的主题,如环保、科技、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首先,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其次,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应重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软实力的评价。最后,评价方法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口头反馈、作品展示等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民间故事”这一主题展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主题为“传承文化,弘扬价值观”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民间故事的内涵与价值,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讨论这些故事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民间故事,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外延面,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口头表达、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成果质量。这样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明确符合“两个逻辑”的主题、创设具备“六要素”的情境等策略构建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同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需要注重科学引导,拓展学生思维外延面。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引入多元化的主题,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情境活动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