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数字化转型走向数据化改革

2024-06-07 12:16张新新潘煌
出版广角 2024年8期
关键词:产品化出版业要素

张新新?潘煌

【摘要】 出版业数据要素对促进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新数据出版业态以及推动融合出版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以基建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平台数字化为主体的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体现了出版数字化的加数价值;出版业数据化建设体现了出版数字化的乘数效应,通过出版业数据化建设流程构建、出版数据资源建设以及出版数据产品化,可以实现出版数据化改革的“裂变、聚合、生成”等乘数价值效应。

【关  键  词】新质生产力;数据出版;出版深度融合;出版业数据要素;出版数据乘数价值

【作者单位】张新新,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潘煌,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究”(23&ZD218)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0.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08.004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明确表述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经快速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管理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指出在12个行业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典型场景,推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明确要求“挖掘文化数据价值,贯通各类文化机构数据中心,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鼓励依托市场化机制开发文化大模型”。由此,作为文化产业的基础、核心组成部分的出版业,如何贯通各出版企业数据中心、激活出版数据潜能,依托市场化机制开发大模型产品,以释放出版业数据要素价值,成为新质生产力劳动对象质变对出版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一、出版业数据要素价值的引入

随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国家[1],出版企业如何“加快数智化转型,打造数据出版、智能出版等出版创新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2],如何充分发挥出版业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出版业劳动对象的质变,构建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据出版体系,成为摆在出版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1.傳统出版的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词,是指“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3]。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即参与生产过程付出劳动功能的人,劳动资料包含生产工具、基础设施等,劳动对象即原始类的土地与人造类的材料等[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要素有了传统与新兴之分,土地、劳动、资本属于三大传统生产要素,技术、管理、数据等属于新兴生产要素。

对出版业而言,土地要素主要以出版企业住所地、营业所在地或办公场所的建筑用地等形式出现,为出版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也是出版生产活动基本的保证。资本要素是“直接或间接投入到出版物、出版流程的金融资产或中间产品”[5],包括纸张原材料、油墨材料、排校设备、印制工具、物流发运设备等。劳动力要素是参与出版活动的劳动者,包括策划编辑、文字编辑、校对人员、印制人员、发行人员等。

2.新兴出版的生产要素

除了上述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三类传统生产要素,以数字出版为主体的新兴出版还将投入和配置更多的新兴生产要素,如管理、技术和数据等,本文主要分析出版业数据要素。数据要素是指那些“以电子形式存在的、通过计算的方式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并发挥重要价值的数据资源”[6]。由此可见,出版业的数据要素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通过计算方式参与出版活动并发挥重要价值的数据资源,是为满足特定出版需求而收集、加工、整理形成的专题化数据、数据集和数据产品。

相较于其他行业或领域的数据,出版业数据最鲜明的特征是高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真实性。出版数据的高质量体现在其大多是以知识的形式出现,是“特定时段内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数据或信息”[7]。例如,出版业蕴含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原理和法则的原理型知识,抑或基于认知和时间经验获得的技能型知识等。其二,完整性。出版数据往往能完整反映某个领域、某个行业或某个理论的全部内容,完整性是出版业对数据进入出版领域提出的首要要求。其三,及时性。出版数据往往以最新的成果、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形式出现,过时的、陈旧的内容难以通过选题论证,从而与出版数据无缘。其四,有效性。出版数据的有效与否,是衡量选题是否值得出版、是否具有出版价值的重要标准。

出版数据还具备其他领域数据的共同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非竞争性,即出版数据在同一时间内能被不同主体使用,进一步促进协同生产机制。数据具有规模性报酬递增、非竞争性、低成本复制的特点,并可作用于不同主体,与不同要素结合,产生不同程度的倍增效应。其二,非排他性,即要素与要素之间的渗透性强、连接性强,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不存在明确的边界。出版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融合催生的知识可以引导出版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催生的资产可形成新兴的数据资产。其三,非稀缺性。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版数据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包括内容数据、用户数据、交互数据与出版企业治理数据等。以上三大特点使得出版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出版业的关键生产要素。

3.出版业的数据要素价值

激发出版业数据要素潜能,释放出版业数据要素价值的意义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

第一,促进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质变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并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8]。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文化自信、高质量增长、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发展[9]。发展出版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作用于出版所形成的新质生产力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现出版业劳动对象的质变,在土地、资本、劳动力要素之外,供给内容数据、用户数据、交互数据和治理数据等出版业数据要素。其二,将数据这一新质劳动对象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工具优化组合从而实现质变。在出版产品服务的供给过程中,传统的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和新兴的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配置,实现整体生产要素层面的质变,从而推动出版生产要素与新质劳动者(数据编辑、数据首席官等)、新质生产资料(融合出版ERP、出版大语言模型、出版数据集等)的优化组合,促进出版业效率性、质变型的发展,提升出版业的新质生产力,进而实现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催生数据出版新业态,形成出版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如果说,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结果,是“数字技术赋能的出版”[10],是基于数字技术对作品进行编辑加工、复制后再传播的新型出版;那么,数据出版则是在劳动对象层面对出版业进行变革,从以作品、知识为劳动对象的出版变革为以数据为劳动对象的出版。数字出版属于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数据出版则是出版业的数据化改革。基于数字技术的视角,出版业的新业态包括“数字出版新业态、融合出版新业态”以及“出版+业态”[11]。基于数据要素的视角,以出版数据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出版数据的投入、使用、产出、传播和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出版,再次拓展了新興出版的边界,为新兴出版、融合出版注入了新的内涵。

数据出版“改革”的意义贯穿于出版业的各环节。一是以出版数据为劳动对象,一改以作品、版权素材(书稿)、知识为劳动对象的出版传统。二是以出版数据为核心元素的产业链环节将重塑,出版数据挖掘、数据要素、数据价值、数据产品、数据流通交易、数据资产评估、确权与入表等环节及相关责任都需探讨和落实。三是推动新型出版关系的建立,以出版数据首席官、出版数据资产评估师、出版数据分析师、出版数据建模师等为代表的数据编辑将塑造新的生产关系并与传统出版编辑、数字出版编辑形成多元互动,实现良性协同。总之,数据出版将以“元数据”与“知识标引”为着力点,显著提升出版工作效能,减少出版企业运营成本,并使之上下一体的协作更加系统化、体系化[12]。

第三,提供出版新研究范式的借鉴,为融合出版自主知识体系注入新的活力。数据出版是融合出版的新业态,一方面,数据资源源自传统出版,数据获取依赖于传统出版,数据流程建设与传统出版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数智技术工具、数据编辑、数据赋能模式等新实践新知识隶属新兴出版的范畴。融合出版自主知识体系是由“融合出版术语体系、价值体系、方法体系以及应用体系”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以数据为关键原料的知识生产范式的出现与知识形态的演变,意味着新的认识论或知识观正在悄然形成[13]。数据出版对融合出版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供给新的融合出版术语,如数据出版、内容数据、出版数据资源、出版数据资产等。其二,拓展融合出版价值体系,在纸质图书价值、数字图书价值之上,叠加了新的出版数据产品服务价值,在出版直接价值、数字化价值之上增添了新的数据化价值。其三,丰富融合出版方法体系,在原有的发展学方法、数字技术方法、“协同论”[14]等方法的基础上,新增数据的方法,包括数据挖掘方法、数据统计方法、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可视化方法等,在方法应用层面进一步推动了融合出版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升级。其四,拓宽融合出版应用体系,出版数据产品、出版数据流通与交易、出版数据资产入表等知识和理论将直接服务于数据出版实践,为融合出版实践应用开辟新的天地。

二、加数价值的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

“出版业要积极应对信息革命和传播格局的变化,融合数字化、数据化、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15],推动出版业编校印发各环节的更新换代,循序渐进推动实现中国出版现代化。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萌芽于2010年,经过15年的发展,历经出版基建、平台、资源的数字化,实现了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加数价值。

1.基建数字化

基建数字化的标志性工程,是2013年发布的《关于做好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通知》及其确立的出版业软硬件配置重点任务,指出要集中采购招标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所需的软件系统、专用硬件设备、通用硬件设备以及配套软件系统,包括“数字化加工软件、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协同编辑软件以及内容发布平台”[16]等。

2.资源数字化

资源数字化的标志性工程,是2014年发布的《关于做好中央文化企业数字资源库建设项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通知》及其所确定的开展数字资源管理、构建知识资源体系两项重点任务,解决了出版企业的存量资源、在制资源和增强资源建设路径问题,为出版企业数字出版、融合出版的开展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字、图片、音视频、3D模型数字内容资源基础,构建了“存得进、取得出、拆得开、组得好、可复用”的数字内容资源管理机制,并确立和应用了图片、条目数据、数字图片的数字内容资源定价机制。

3.平台数字化

平台数字化的标志性工程,是2015年发布的《关于做好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内容运营平台项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通知》及其确定的标准规范建设、数字内容产品研发以及行业级数字内容运营平台三项重点任务,解决了出版业数字内容运营平台的统一标准问题,支持多形态跨模态融合出版产品的研发,搭建了一系列专业特色突出的数字内容运营平台。

出版业平台数字化需要坚守内容为王的价值理念,秉承用户至上的需求观,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加强数字产品的营销工作[17]。数字内容运营平台是打通出版数据流通体系的窗口,也是出版新质劳动对象的关键要素,因此,出版业需打造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并提供出版数据服务的一系列平台。具体来看,一是在平台上根据用户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分析、排版与订阅等个性化服务,为数据化建设赋能;二是进一步细分出版业,形成面向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出版等各领域的平台,创新建设出版数据服务、出版数据资产评估、出版数据流通/交易共享等平台,为数据提供者、数据接受者创造价值并实现价值交付,为价值分配提供实施空间,从而确保出版业内高效流通的数据共享。

三、乘数价值体现的出版业数据化建设

从价值体系视角出发,出版业具备直接价值、数字化价值和数据化价值,其中,纸质书报刊的数据化价值是数智技术应用于出版业的落脚点,也是出版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关键标志。出版业数字化战略是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制定并落实“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据赋能为主线,以价值释放和创造为核心,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升级、重塑和再造”[18]的战略。出版业数据理念确立的核心在于,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关键要素,围绕出版数据挖掘、数据资源建设、数据产品研发、出版数据流通交易、出版数据资产化、出版数据安全等,构建与数据出版相适应的出版产业链各环节、各领域的体系与机制。

随着出版业数据理念的深入人心,出版业数据化建设流程、出版数据资源建设以及出版数据产品化,成为推动出版数字化转型向数据化改革发展的三个重要着力点。

1.出版业数据化建设流程

出版业数据化建设流程是指将数据提升至生产要素的地位,完成从数据资源采集到数据价值实现的整个流程。出版业数据化建设流程需历经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标引、数据计算、数据建模、数据服务、数据应用、数据治理等阶段。

(1)数据采集,须从出版业存量数据的转化、在制数据的建设、增量数据的获取三方面展开,即采取出版产品形态转化、出版企业日常运行维护、出版资源购置等方式获取一定数量的数据资源。数据采集要特别注意对内容数据、用户数据、交互数据以及出版企业内部治理数据的采集,这四种类型的数据是典型的出版业数据,直接关涉数据出版经营和治理。数据采集还要考虑对核心出版数据、重要出版数据以及一般数据的分级采集,为出版数据分级分类治理奠定基础。

(2)数据加工,即对采集的出版数据进行清洗,按照规定的格式、结构、属性、要素、关系等进行数据加工,直至其成为合格的出版数据。数据加工过程必不可少的是出版数据标准建设与应用,到目前为止,有关出版数据分级、出版数据分类、出版数据格式、出版数据传输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尚付阙如,亟待建立健全。

(3)数据标引,即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或应用知识体系”,对加工合格的出版数据进行标引,以为后续的数据关联、数据计算和数据建模做好准备。数据标引除了依照知识体系进行知识标引,还可应用时间戳技术对数据进行时间维度的标引。知识标引和时间维度标引可确保出版数据的唯一性,从而提高出版数据质量。

(4)数据产品化,即研发与应用大数据、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工具和软件,对出版数据进行计算、赋能和应用,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出版数据产品或提供高品质的出版数据服务。

(5)数据应用与服务,即出版业数据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高质量、高效益的出版数据产品,以满足用户的出版数据需求,或者提供查询、检索、生成等出版数据服务以满足用户需要。

(6)出版数据治理,即数据治理贯穿于出版数据的采集、加工、标引、产品化以及数据服务的全过程,可基于数据中台实现对出版数据资源、出版数据产品、出版数据资产等的实时治理。

2.出版数据资源建设

对何种数据类型进行建设是数据化建设尤其是数据采集的开端,出版数据资源建设应以分级分类为原则,并根据不同的出版数据类型有序推进。出版业的数据类型大致分为“内容数据、用户数据、交互数据与治理数据”“存量数据、在制数据与增量数据”“个人数据、企业数据与公共数据”“条数据与块数据”等。由此,出版数据资源建设可依据不同类别分别进行。

第一,针对出版业内容数据、用户数据、交互数据和治理数据,着重建设内容数据和治理数据。内容数据是出版大数据的主体和关键——图书、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兴媒体上的正文信息、相关标题、作者等的meta信息,是構建出版机构数字内容资产系统的核心所在[19];用户数据指用户个人信息(性别、职业、喜好、年龄等);交互数据指用户在软件与平台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痕迹(点赞、评论、收藏、转发等);治理数据指因出版企业经营管理而产生的管理与服务数据(企业规章制度、财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

第二,针对出版业存量数据、在制数据、增量数据的采集,以存量数据建设为基础,以在制数据建设为关键,以增量数据采集为突破口。存量数据建设是指对出版企业既存图书、期刊、音像出版物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加工;在制数据建设是指对出版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内容、用户、交互和治理数据进行采集和加工;增量数据是指除出版企业的主业相关数据之外,以交易流通等方式获取的数据资源,这也是出版业数据化建设要解决的一大关键问题。

第三,出版企业的对内对外数据。对内数据是指维持出版企业自身经营业务等非公共数据,包括出版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职称变动等数据;对外数据是指出版业务中的交易流通与使用等公开数据,包括出版数据产品、衍生品以及服务、交互等数据。出版业数据要素将会引发对全新概念的新阐释:何为出版业个人数据、企业数据、公共数据?可将作者创作的未经出版的作品或版权素材、作者个人信息等视作个人数据;将出版企业自身内部在运行过程中因出版各流程产生的过程数据(内容数据、发行数据、印刷复制数据、出版物元数据、版权数据)、出版企业日常运维数据(出版业网站数据、图书进出口数据、行政人员变动数据、财务更新数据)、出版企业挂牌上市等数据视为企业数据;将已出版的、超过版权保护期限的出版物视作公共数据,如公版图书书名、书号与重大选题相关数据。另外,在建设出版数据时,应始终坚持原始数据不出域的原则,审慎对待原始数据的共享与开放。

3.出版数据产品化

出版数据产品化是出版业数据要素价值进路的机枢,是出版业数据要素潜能激发的关键,是出版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基础。

(1)出版数据产品化价值

出版数据产品化是指基于出版数据资源,围绕目标用户数据需求,通过数智技术应用,研发出版数据产品、服务,以凝结出版业数据要素价值的过程。出版业数据要素价值的实现,须在出版数据产品化的基础上,通过出版数据交易流通、数据共享、数据开放等方式来实现。出版数据产品化最终目的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解锁出版业数据要素价值,核心是质量更高、形式更新的出版业产品服务,表现是基于要素驱动推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数字化出版的知识产品服务,出发点是为解决目前出版业数据流通不畅、数据质量不高、数据要素供给规模不大等问题。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出版数据产品化可推动完善出版要素市场体系。除传统的出版资本、劳动力、技术、版权、知识等要素市场以外,出版数据产品化提出了出版业数据要素的新需求,对出版业数据要素的类型、质量、数量和规模等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标准,由此,倒逼出版业数据要素市场健全和完善,进一步推动出版要素市场的发展。

第二,出版数据产品化可提升出版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要素(资本、劳动等)投入之外的技术进步(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因素”[20]。数据要素能够赋能出版各个流程,从而实现传统生产要素的改造优化,以及出版业要素向度在培育新兴生产要素方面的“回归重构”。例如,在生产环节,数据与劳动、人才等传统要素融合,进一步催生出版业生产要素;在制作环节,不同部门之间打通数据疏点,实现出版工作协同、一体、高效化;在分配环节,数据要素与各生产要素引导、驱动各类生产要素高效流动、聚集,优化各类生产要素配置[21]。在消费环节,出版业以用户数据、交互数据为劳动对象,通过精准刻画用户画像实现供需匹配,并作为洞悉市场、作出决策的有力凭证。上述出版数据产品的生产、制作、分配和消费环节,必然蕴含数智技术的充分应用,由此促使出版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

第三,出版数据产品化可促进出版业跨界深度融合发展。“数据二十条”明确提出“鼓励各类数据商交易、构建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流通使用”。数据本身具有的非物质形态、低成本高效益性决定了数据需要经过交易流通来进出市场体系。出版业通过自身数据池的积累,拓展数据编辑布局方向,形成出版数据产品集聚态势,加强与各行业、各领域、各类型的数据产品服务交易流通,从而推进出版业与数智技术以及影视、动漫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打造具有高密集度的知识和高附加值、强创新性的出版数据产品服务。

(2)出版数据产品化进路

出版数据产品化旨在充分发挥出版业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实现出版业数据要素的“裂变、聚合、生成”等预期价值。具体来讲,出版数据产品化可遵循制定出版数据产品规划、加速出版数据产品进程以及创新出版数据治理的基本进路。

第一,制定出版数据产品规划,明确出版数据产品方向。出版数据产品化的结果是形成出版数据产品和数据出版服务。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出版规划,规定出版数据产品研发、数据出版服务供给的任务、目标和举措,是实现出版数据产品化的有效进路。具体而言,出版数据产品研发、服务供给可围绕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研发出版数据产品,即围绕出版数据资源,应用先进数智技术,通过加工、制作、封装等环节研发出版数据产品,包括单一型出版数据产品、集合型的出版数据库、出版数据集、出版大语言模型、出版垂直领域的生成式AI服务等。另一方面,提供数据出版服务,即基于海量出版数据语料库、数据集等,为用户提供数据下载、数据查询、数据定制、文字生成、音频生成、视频生成等数据服务。

第二,加速出版数据产品化进程,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一是基于出版业数据要素“裂变”效应,丰富出版数据类型,把图书、章节、论文、句段、词汇、单个字甚至笔画等作为出版数据,并形成“小至笔画,大至图书”的出版数据产品格局。二是基于出版业数据要素“聚合”效应,以知识体系细分应用场景,针对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专业出版三大类别,构建特定领域、特定行业、特定学科的海量出版数据语料库,对内提供优化出版流程,对外提供查询、检索与定制化服务。三是推动公共数据共享与开发,完善公共数据交换标准与机制。例如,以试点的形式推动出版与影视、动漫等产业在公共数据方面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統开放共享或数据互换。

第三,强化出版数据产品化治理,优化出版数据产品化进程。在出版数据产品定价方面,应以稀缺性、生产成本、时效性为价值评估标准,尽快形成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定价体系;在出版数据产品收益分配方面,应确保收益分配予数据提供者、加工者、使用者、经营者等参与主体,以激励数据共享为原则,适当向数据价值赋能者给予一定收益分配倾斜,构建出版可信流通体系。

四、结语

以出版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据出版,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出版传播体系的重要着力点。为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出版业须从以下方面着力:巩固、发展、优化出版业数智化基础设施,以出版基建、内容资源、运营平台等三者的数字化实现劳动资料的质变;落实数据要素理念,丰富出版数据类型,构建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明确出版数据化流程,切实推进出版业数据化建设;以出版业数据要素价值的实现为出发点,通过出版数据产品化,丰富出版业劳动对象,释放出版业数据要素价值。

新质生产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在与出版业的结合与应用方面,仍须加强纵深研究,如劳动者的质变、生产工具的质变、出版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等,以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挂牌即将满月,已在多个场合亮相:国家数据局运行,更好释放数据价值[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11-23.

[2]方卿,张新新.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创新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J]. 编辑之友,2024(2):29-35.

[3]徐斌,李燕芳,杨玉梅. 论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的差别[J]. 生产力研究,2006(3):91-93.

[4]于刃刚,戴宏伟. 生产要素论[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

[5]张新新,孙瑾. 要素·结构·功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经济维度分析:基于提高出版经济活动质量的视角[J]. 数字出版研究,2023(4):47-56.

[6]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揭晓[EB/OL]. (2023-

12-26)[2024-04-1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6328262329506534&wfr=spider&for=pc.

[7]张新新,刘骐荣.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据出版:动因、机理与进路[J]. 出版与印刷,2024(2):34-44.

[8]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N]. 光明日报,2023-12-18.

[9]张新新.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界定与基本特征[J]. 编辑之友,2023(3):15-24.

[10]张新新. 数字出版概念述评与新解:数字出版概念20年综述与思考[J]. 科技与出版,2020(7):43-56.

[11]张新新. “十四五”教育出版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思考:基于发展与治理向度[J]. 出版广角,2021(24):32-39.

[12]周怡,胡大卫,段学俭,等. 元数据:数字出版发展的根基[J]. 编辑学刊,2011(5):30-33.

[13]郝祥军,顾小清. AI重塑知识观:数据科学影响下的知识创造与教育发展[J]. 中国远程教育,2023(5):13-23.

[14]张新新,钟惠婷.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协同机制思考:基于协同论的视角[J]. 出版廣角,2022(9):60-66.

[15]隅人,张巍远,刘兵. 浅论中国式现代化与出版工作[J]. 出版广角,2023(2):4-10.

[16]张新新. 数字出版调治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4.

[17]张雪珍,方颖芝. 从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谈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J]. 出版发行研究,2018(11):29-32.

[18]张新新. 基于出版业数字化战略视角的“十

四五”数字出版发展刍议[J]. 科技与出版,2021(1):65-76.

[19]张新新,庄红权,丁靖佳. 数字出版技术[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

[20]易纲,樊纲,李岩.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 经济研究,2003(8):13-20.

[21]张夏恒,刘彩霞. 数据要素推进新质生产力实现的内在机制与路径研究[J/OL]. 产业经济评论(2024-03-13).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P-nLd6Zao0D-wMxA6zkChS-K7oO12mUCaMwrf3SGjqDACFSgMPKzvjDtNvmukirpzcMToIsBlzDBSkITXCyr64uWPjrYCvAKqSdjTw8YtrSYZr6crv04_SZpf4Nuf6DWc3CK2hCH0k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猜你喜欢
产品化出版业要素
空间天线产品化在“资源”系列卫星上的应用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装置型号与产品化一体化工作模式初探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重大主题报道的产品化思维——《生活中的价值观故事》的探索和思考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弯道加速——筑福集团的房屋安全产品化创新之路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