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时先吃一粒蔓越莓软糖,吃早饭时随餐嚼一粒葡萄籽软糖,餐后再配一颗酵素软糖,睡前半小时再来两颗褪黑素软糖……日前,一份中国年轻人线上保健品消费方式洞察报告显示,“90后”正成为购买功能性食品的新生力量。但专家提醒,功能性软糖不是零食更非药物!
当成零食吃
“酸酸甜甜,全當吃零食啦!”“90后”小曾服用功能性食品已有3年,她每个月都会花2000多元买这些瓶瓶罐罐,每款功效都不同,美白、滋养、助眠、增强免疫力……像小曾一样,当下年轻人生活节奏快,追求高效率,在养生上同样如此。相较于传统需要蒸、煮、炖、熬才能食用的养生食材,或制成胶囊、粉剂难以下咽的保健食品,年轻人更青睐外表好看、吃着美味的“功能性零食”。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伍佩英认为,软糖是常见零食,将营养素加入其中,升级换代成功能性零食,可能更符合时下的消费场景与消费需求。如果产品本身带有“蓝帽子”(我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那么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都是有保证的,作为膳食补充剂是合格的。
食用有规范
“防脱发少白头护发生发”的生物素软糖,每天嚼两粒就能“吃出嫩白玫瑰肌”的水果糖,餐后吃一颗“排毒解油”帮助瘦身的酵素软糖……也许是因为口感太佳,不少消费者将“功能性软糖”当糖吃。有网友说“把褪黑素(软糖)纯粹当零食吃了”,还有人直言“一天吃完一整盒”。伍佩英提醒,功能性食品虽然做成零食的模样,但毕竟添加了营养素,食用前要查看说明书,在推荐的安全剂量内使用,不能擅自调整剂量。
不少消费者购买功能性食品,是出于健康、体重、形象等方面的焦虑,但他们缺乏足够的营养学知识,往往希望立竿见影甚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这也给了许多不法厂商钻空子的机会。因此,面对缺了一张“处方签”的功能性食品,消费者必须明确,功能性软糖并不是糖,也不是宣传有“功能”便真有点石成金的效果。伍佩英还特别提醒,功能性食品仅能当作膳食补充剂,绝不可替代药品。
(摘自《新民晚报》 梅一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