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开了樱桃熟了

2024-06-07 04:27:50王溱
走向世界 2024年20期
关键词:中山公园樱桃树樱花

王溱

四月樱花开了

青岛樱花最集中也最出名的地方,是中山公园。上世纪初,德国利用所谓的“租借”,在青岛选择了一处占地百万平方米的空地,修建了一个植物试验场,种植了多达23万株花草树木,其中有2万多株是樱花。经过挑选,大约有1/10的樱花被种植在贯通南北,长1公里多的“森林公园”里,形成了一条颇为壮观的樱花走廊,后来被称为“樱花大道”。

到中山公园看樱花,是青岛人生活中的“大事”“喜事”。时光倒流半个多世纪前,当时国内形成规模的樱花种植并不多,而青岛中山公园却已是名声在外。康有为曾题诗:“落红盈寸铺三里,夹道樱花散似云。碧海蓝天景如画,纷纷游人画中来。”樱花花瓣像一把小雨伞,白色、粉红色居多,而且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如梦如幻,幽香艳丽。樱花有单樱双樱之分。单樱的花瓣颜色清淡,淡粉色或白色居多;双樱的花朵在待放时是浅粉色的,完全绽开后花色更艳丽,花瓣层层重叠。以前一些地方虽有种植,但非“单”即“双”难有“双全”。而青岛中山公园不但单樱、双樱俱存,品种也很丰富,像“关山”“普贤象”“郁金”“松月”“一叶”这些比较珍贵的花种,应有尽有、丰富多彩。

每当大地回春,樱花便开始竞相盛开。先是单樱,接下来十几天过后便是双樱登场。那时的中山公园,花海似锦、清香扑鼻,一道绚丽浪漫的风景赫然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领着孩子、搀着老人,情侣依偎在花丛中,朋友结伴在大树下,欢声笑语响成一片。许多游客举着相机、手机拍摄,然后迅速发到朋友圈,很快到处都“散发”着樱花的气息。记得小时候,先是母亲领我们兄弟来中山公园,身穿干净的衣服、脚蹬刷了白粉的胶鞋,一路蹦蹦跳跳像过年似的高兴;等长大了就和邻居、同学一起来看樱花,那时没有照相机,只能在树下摆摆样子,假装“咔嚓”一声;再后来有了爱人,自然就和爱人结伴前来。闻着樱花的香气,憧憬着未来的美好,那情景迄今仍犹记在心;再再后来,有了女儿,就有了一家人来赏花、拍照的欢乐,那是假日里最幸福的时光。徜徉在花海中,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里,抒发着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情怀,心情格外舒畅、愉悦。

这些年,种植樱花的地方越来越多,而且面积也越来越大。景点里有、校园里有、马路上有,连住宅小区也栽种了大量樱花,有的甚至直接以樱花命名。在青岛,有几处被称之“樱花”的居民小区,开发商打的就是樱花的招牌,卖的就是樱花的“品相”。春暖花開时节,从进入小区大门开始一直延伸到尽头,全是樱花树。挂满树枝的粉红色花瓣,如同一把厚实的大伞,站在树下仰面而望,绚丽多彩、满目鲜艳,犹如生活在芳香四溢的植物园里,一派“小园新种红樱,闲绕花枝便当游”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倍感生活的美好。这虽是开发商的妙笔,但更是大自然赋予人间绝美的礼物。

许多人喜欢樱花,因为它白里透红,像婴儿纯真的笑脸;又因为它洁白无瑕,似冬日里的白雪。盛开时,娇艳壮观,如雪如云,满目灿然,美不胜收,仿佛是一阕美艳的诗篇,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花落时,花瓣铺满大地,红的、粉的、白的、绿的,远远望去,像是在一片斑斓多彩的大海上泛起朵朵微波,犹如花的“波浪”,鲜艳夺目,美不胜收。吴伯萧曾写到:提起樱花,那的确是很热闹很艳丽的一种花。成行的盛开了起来,真像一抹桃色的彩云;迎风摆动着,怪妖冶的;像泡沫一样的轻松柔软。

在许多人的意识中,樱花源自日本。每年不少人专门去日本看樱花。其实樱花遍布世界各地,但也应该承认,日本居多,所以也被称为“东京樱花”“日本樱花”。实际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在宫苑里就能看到樱花华贵的身影,到了唐朝时私家庭院里有几株樱花树已不再是稀罕事。白居易诗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南朝宋王僧达在诗中的描述更具体:“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事实上樱花并不是日本的“特产”,它原产于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全世界野生樱花就有大约150多种,中国有50余种。”植物无国界,花草无疆土。美国华盛顿、韩国釜山、加拿大温哥华、德国波恩、泰国清迈、日本东京,我国的台湾、昆明、南京、武汉、青岛等地都是樱花美景之地。每年到了樱花盛开之时,这些地方会吸引大量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上世纪青岛被日本人两次践踏,接近百年的沧桑变化,许多痕迹早已磨平,唯独那年年盛开的樱花还有着东瀛的烙印。小时候见到樱花总是说,日本的樱花。长大后才逐渐知道,这完全是误解。不过也要承认,日本人善于“钻研”。他们从中国取回种子,经过农艺专家的多年培育研究,将樱花的品种提升到绝冠世界的水平,又把樱花定为“国花”,这就让人很容易产生错觉以为日本是樱花的“正头香主”。退回半个世纪前,樱花在中国还是属于“稀有花种”,许多城市很少有这种树木,许多百姓更是没见过这种白色夹带着粉色的花朵。想看樱花只有到景点,因而每到樱花开放时节,一些原本静谧人稀的地方喧声不断、人满为患,立时变成了花的海洋、人的海洋。不过也有例外,当年我曾住过一个大杂院,对面是一家工厂的围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里是日本人经营的一家卷烟厂,正是这个缘故,厂里栽种了许多樱花树,其中有几株正好对着我们大院。每到春风吹来之时,那些伸出围墙的树枝便开始冒出绿芽,然后绽开花朵,再之后便是满树白粉色。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什么花,只觉得特别,在其它地方看不到,后来听大人说才知道这是樱花。因为有了这几株樱花树,大院前的马路上常有人驻足欣赏,偶尔还有人站在墙下托着画板在写生。邻居们更会享受,闲来无事时端着大茶缸,坐着马扎子小板凳,一边拉呱一边欣赏对面的美景,好不惬意。遗憾的是樱花树在某一天被砍掉了,这段闲逸的时光也消失了。

樱花很美,所以还被誉为爱情的象征,代表着高雅、质朴和纯洁。每当樱花绽放时节,青岛中山公园会出现无数俊男靓女,他们手牵着手,在香气扑鼻的樱花树下轻言细语、卿卿我我,然后摆着各种动作拍照留念。他们从何处而来不得而知,但从他们的幸福的笑脸上、欢快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在这人的海洋、花的海洋、欢笑的海洋、幸福的海洋里,大自然和人融入一体,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气息,散发着春的芳香,呈现着蓬勃生机,每一个人都会感到无比的美好、快乐。

青岛中山公园的樱花一直保持有2000多株,这个规模在百年前可谓“盛大”,但现在说起来只能算是“小规模”。国内许多地方,动辄几千上万,甚至几十万株的樱花园、苗圃、基地,已不再稀罕。然而,令青岛人引以为傲、津津乐道的是,中山公园的樱花不仅品种优良、“资历老”,还具有保持了90年的“樱花会”,这在全国实属罕见。所谓的樱花会,是青岛市民约定俗成的一个老百姓自己的节日。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因为每年春季都会有大量的市民涌入中山公园欣赏樱花,这一举动渐渐地被演变成人与自然的固定“聚会”,坊间称之为“樱花会”,也叫“樱花节”。当年在青岛逗留过的许多著名文人,都曾目睹过其盛况,并做了详细记录。臧克家在回忆青岛时光的文章中关于樱花会的情景这样描述:各色的人穿着各色的衣裳,带着各色的心一齐朝着一个目的地出发,汇泉道上平素撇一块石头决不会打着个人的,今天却上海的大马路也不换。汽车接成一条线,扬起一道灰土,人低着头罩在这气氛中,几乎对面看不清人,只听见汽车的叫声,马车的蹄子声,人力车的铃铛声。可见当时的盛况是多么震撼。

青岛中山公园的樱花备受喜爱,并早已成为青岛地标式的景点,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中山公园所处的地里位置和历史。三山环抱、与海相邻,错落有致,起伏自然的地势、环境、风貌,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把青岛“山、海、岛、城”于一体的特色,呈现得淋漓尽致。中山公园还是青岛历史最悠久,环境最优美的一座市民休闲之地。它见证了青岛跌宕起伏,沧桑巨变的百年近代史,青岛市民对其确实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樱花,怎能不受人追捧?

五月樱桃熟了

五月春暖花开,也是樱桃收获的时节。此时的青岛若赶上周末,市区通往郊区的路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犹如“小长假”般的热闹。

到郊区吃樱桃是青岛市民的一道亮丽风景。许多人家会利用休息日“倾巢出动”,从市里赶往就近的乡镇,然后找一处樱桃园,或果农人家,围着那些硕果累累,挂满枝头的樱桃树,随意摘吃,尽情享受。吃多少不限制,只要交上“门票钱”,就看肚皮“能量”了,但要带走需要另外“算账”。许多人都是吃完再“带上”,送亲戚和朋友,或者留着自己享用。那热闹的场面,恰如诗中所言:“心源一种闲如水,同醉樱桃林下春”。

樱桃,也称莺桃又叫含桃。果形相似桃,而圆又如璎珠,故被命名为“樱桃”。其果实营养丰富、味道甜美,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而这其中比较有名气的品种“崂山短把红樱桃”,就诞生在青岛所属的崂山北宅镇(现为崂山区北宅街道办事处)。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时又出产娇嫩,色艳、味道绝佳的樱桃,林林总总有四五十个品种,被誉为“中国樱桃之乡”。

樱桃香甜,用青岛本地人的话说甜得“齁嗓子”,好吃得“没档了”。然而樱桃树又很难栽。它对环境条件很敏感,对土壤的湿度、温度、光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娇贵”又“事多”。以前农业科学知识欠缺,又没有相应的技术做支撑,许多农民也试着栽种,但成活率极低。所以,退回几十年前,樱桃属于水果中的“稀罕物”,轻易看不到也吃不到。即便市场上偶尔出现,也是一阵风很快便被抢购一空。而崂山区北宅一带,日照饱满、山地肥沃,具有优质的砂质壤土地,又有充足的崂山山泉水灌溉,自然就长势喜人。不过,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运出大山很不容易,加之樱桃的结果期很短又没有很好的储存条件,所以如果能在收获时节尝到来自崂山的樱桃,那是莫大的“口福”。记得母亲有位要好的同事老家在崂山北宅,家里种了好几棵樱桃树。樱桃成熟时,亲戚就会骑自行车“翻山越岭”,折腾大半天送来两篮子。这位同事很大方,从不吃“独食”,会把纸卷成圆筒把樱桃装在里面,送给母亲和其他朋友尝鲜。一个圆筒能装大约半斤樱桃,我们家四口人每人差不多也就二十来颗。舍不得一次吃掉,要分好多次。那樱桃吃起来真的很甜,满嘴芬芳,迄今还记忆犹新。

改革开放以后,樱桃的栽种也不再“神秘”,科学种植,让农民们尝到了极大的甜头。现在青岛下辖的几个区市都有樱桃,虽然品种不一样,但基本的甜度都大致相同,而且栽种面积大幅提高。西海岸的杨家山里有近200公顷,莱西也有上千亩,崂山北宅一带更为壮观,50余万株樱桃树遍布山间,樱桃树花盛开时花团锦簇、千姿百态,那白里衬红的花瓣,五彩缤纷、令人炫目,而当果实挂满树枝时,犹如一串串打磨精美的宝石,珠圆玉润,闪烁着耀眼的色泽,真可谓“蔚为壮观”。致富的“种子”一旦扎根,会让农民们迸发出无限活力。

摘樱桃早已成为青岛人一种不可缺失的消遣活动,也是幸福生活的体现。以前物质条件有限,忙着解决温饱是头等大事,哪还有闲情逸致去郊外摘樱桃。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追求浪漫和情调,而乡土气息的生活又成了不少城里人的念想。从1995年开始,青岛就有了樱桃节,每到五月中下旬,本市的甚至周边地区的市民也开着车赶来凑热闹。一时间,通往崂山的道路上全是吃樱桃的大军。樱桃园里笑声欢语频频传来,一堆堆一伙伙一群群激动的人们,穿梭在樱桃树下、欢叫和嬉闹声中,摘下一串串一粒粒又红又软的櫻桃,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品尝着那汁水四溢的甜美滋味,脸上无不露出欢欣而满足的笑容,有的一粒一粒吃不过瘾,就积攒起来“大把大把”吃。我们家就是如此,一买就是几斤,先一个个把“樱桃把”摘掉,然后放在盘里,等多了,就大口大口放开吃,二三斤不一会就只剩下了核,煞是过瘾。吃归吃、摘归摘,许多人更在意的是一种情怀,一种乐趣。樱桃无疑充当了媒介。

最高兴的还是果农,城里人到乡下吃樱桃,他们省得采摘也省得进城送货了。这些年,等人上门的果农越来越多,他们通过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做宣传、招客人,做得风生水起。之前去过一家果园,主人是位40多岁的农民,筹措投资了200多万,栽种了上千棵几十个品种的樱桃树,他的“广告”铺天盖地,在周围颇有名气。这些年每年收获季节,少则七八千人,多则上万人来园子里采摘。单是“门票”钱就赚得个盆满钵满。每逢见到来人,他脸上就堆满了笑容。想想日子一天好过一天,能不笑吗?

樱桃有花有叶有果实,所以人们喜欢用樱桃来代表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爱情、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前景,也许正是这份“独特”,樱桃成为艺术家们眼中和笔下的“神作”。陆俨少的画作里,樱红叶绿,光彩无限,春意浓浓;白居易曾有诗云:“绿蕙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让花钿。野人不敢求他事,唯借泉声伴醉眠。”在民间,还有“樱桃小嘴”一说,把一个时代人们对美的欣赏表达得有形有色、淋漓尽致。如今,时代在大踏步的向前,科技在飞速发展,交通枢纽四通八达,樱桃已不再是“稀罕”之物,遍布大江南北,收获时节随处可见。然而人们依旧喜爱它、赞美它,因为它那红红的、圆圆的果实,香甜润口的滋味,象征的是团圆和美,折射的是甜蜜幸福。这不正是人们的期盼和向往吗?

猜你喜欢
中山公园樱桃树樱花
樱桃树屋
现代装饰(2022年2期)2022-05-23 13:15:22
樱桃树上的座位
趣味(语文)(2021年4期)2021-08-05 07:52:04
赏樱花
大棚樱桃树冬季修剪要点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34
樱花
“樱桃树是我砍的”
樱花站
中山公园
百科知识(2017年2期)2017-03-17 18:14:14
一抹樱花粉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03:04:33
中山公园改造中的树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