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4-06-07 09:24刘学强
新农民 2024年13期
关键词:水稻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刘学强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的发展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而水稻作为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进行水稻栽培的过程中,栽培技术与水稻的产量、品质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我国农业农村部门的发展出发,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水稻栽培田间管理技术上,并对其进行了持续的分析与研究,并采用了科学、合理的优化措施,保证了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病虫害的控制是水稻生产工作的重点,只有加强了病虫害的控制工作,才能保证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提高区域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为此,本文着重从稻田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水稻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在目前的水稻生产中,经常需要种植者对水稻的种植技术给予更多的关注,在选种、施肥、浇水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好技术控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势,促进水稻的产量。但在生产实践中,一些种植户对关键栽培技术的掌握不到位,病虫害频发,极大地影响了水稻的生产效益,对我国水稻产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对水稻栽培和病虫害的控制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这一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这对相关的水稻种植户来说是有帮助的。

1 水稻种植技术

1.1 科学選种

在种植过程中,对水稻品种的科学筛选是保证其高产的先决条件。随着杂交水稻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多样化的水稻品种,各有特点。不同的水稻品种对气候、土壤和温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适宜于本地环境的品种,在选用早熟水稻时,应尽量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而晚熟稻应选用感光性好、耐寒耐热的品种,以便更好地发挥品种的优点,达到较好的栽培效果。将大米种子挑选出来,浸泡3~5 d,挑选阳光充足的天气,晾干3~4 h,再用清水冲洗,催芽。

1.2 合理育苗

在育秧方面,通常田、苗比为1∶25,稻田用561孔

育秧软片约70个/hm2。在选苗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不让稻田里的杂草太多,可以在头30 d左右将稻田深耕细翻,同时给稻田浇足水,把稻田浇透,在快播种的时候,也要重新翻耕,防止出现大块的土壤。在起畦时,也要对盘碟的宽度进行适当的设定,一般可设定在1.2 m左右,并且每一张苗床上的2片软碟之间不要有空隙,防止死苗。往碟子里倒些肥料,然后用扫帚把它们扫平[1]。

1.3 科学插秧

移栽后,水稻的叶龄长到3.4~4.0时,即可进行插秧工作,通常在秧龄约为半个月的时候进行,移栽时,先把70%的秧苗扔到田里,再把剩下的30%的秧苗补抛,并留下插秧通道,其宽度约为1 m,插秧作业时,种植人员可采用后退插秧的方法,也可采用插秧机进行插秧,尽管移栽机的作业效率较高,但也不是每一个种植地区都适用,所以,在实际插秧时,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对插秧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例如,在开阔平坦的农田上,可以使用插秧机进行作业,既省时又省力,还能提高插秧的效果。如果是梯田、农田不平的地方,则需要进行人工移栽。此外,在移栽的时候,也要注意到气候环境对移栽的影响,通常都是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因为雨天会增加移栽的难度,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到幼苗的存活率。在实际移栽时,也要对秧苗的栽植密度进行适当的控制,要针对各田块的肥力状况,选用适宜的移栽密度。

2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工作

2.1 水稻种植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水稻种植工作的初期,完备的准备工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后期的水稻长势有着紧密的关系。目前,在进行水稻栽培的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工作,挑选好的土壤,保证符合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管理和要求,并根据对土壤本身的水分、温度及影响因子的认识,来判定该地区水稻的长势。此外,在对稻种进行筛选的前提下,要充分认识稻区的环境因子、温度因子等因素,保证所选出的品种符合当地环境的生长要求和规范,从而推动水稻的健

康成长[2]。

2.2 水稻出苗阶段管理工作

在幼苗期,种植人员要对植株的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但是,在未进入秧苗期,外部气温偏高时,应加强环境通风,适时对水稻进行降温处理,以防止在秧苗期,因高温而导致的植株灼伤等问题。针对这一点,目前在幼苗期,必须严格控制播种的温度,使其达到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此外,在整个水稻生长期,种植人员要根据实际的种植情况,采用环境通风的方法,如果遇到雷暴天气,要做好防雨、防水的措施,防止秧苗受到外部环境因子的影响,为后期的水稻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重视水稻分蘖期管理工作

水稻在分蘖期的总体生长速率比较快,但是在这个时期,对于环境、温度等相关因子的要求和规范都比较高,并且还需要对水温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免发生不合理的问题,保证水稻的分蘖效果。水稻在分蘖期需较长时间的日照,但是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会造成植株死亡。但在控水方面,若失水不当,则会导致秧苗缺氧,而失水又会影响苗体内的水分供应。在这一点上,在分蘖期,要严格控制浇水的量,采用灌溉的方式,严格控制浇水的高度,让地表的温度升高,让土壤中的养分流失,保证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健康成长,并且要对稻田中的杂草进行适当的处理,防止和水稻争夺养分,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从种植工人的立场出发,对整个稻田的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观测,并对相应的杂草进行及时的治理,营造一个有利于水稻健康成长的环境[3]。

3 水稻种植中的主要病虫害

3.1 水稻病害

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包括立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其中,水稻的立枯病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会使植株变得矮小、功能下降,整个植株都是黄色的,如果病情太重,幼苗会腐烂。稻曲病以抽穗至乳熟时期发生频率最高,且多发生在穗部。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由稻瘟菌引起的世界性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3.2 水稻虫害

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稻飞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严重影响稻米的充实度,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与品质。

4 水稻种植期间病虫害防治技术

4.1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主要有去除病枝、改良水稻生长环境和涂抹预防性药物等。

4.2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使用化学药物对各类病害、虫害进行防治。如对蚜虫,可在育苗阶段向稻苗喷施一定量的杀虫药剂,将蚜虫在产卵前灭绝,防止蚜虫大规模爆发。针对水稻烂秧病,在育苗阶段向稻苗根部浇灌适量的双效灵类灭菌药物,达到防治目的。对叶斑病,在育苗阶段通过喷洒杀菌剂消除病菌,防止病菌滋生与爆发。化学防治技术的优点是见效快,防治彻底,成本也比较可控;缺点是污染性大。在应用农药防治病害时需控制好农药用量,应明确,过度使用农药会使空气、土壤等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同时也会对植物与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水稻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防治的过程中,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是最常用的方法,化学防治技术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效果很好,但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选用合格的、对环境污染性强、不合格、残留成分多的农药,在喷洒农药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控制好用量,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选用适合的农药,既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又能保障水稻的质量[4]。

4.3 生物防治

在水稻病虫害的控制中,生物技术具有绿色、无害、无污染的优点,所以要加大推广的力度,主要有稻田养鸭,稻鱼共生。就稻田而言,稻田里的水和微生物比较多,是一个很适合鸭的地方,可以给鸭提供一个很好的活动空间,还可以用来消灭害虫和虫卵,减少水稻虫害的发生。鸭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排泄物,这些排泄物可以供给稻米的营养,从而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通常,早稻在4月底—

5月底进行放鸭治虫效果最好,而晚稻在7月下旬—8月上中旬开始放鸭治虫效果最佳,需要注意的是,稻田养鸭应以质量在0.2 kg左右的雏鸭为宜,避免体积、重量过大对秧苗造成破坏。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控制放养的数量,雏鸭平均900~1050只/667 m2。例如,水稻田具有很好的保水保肥性能,有足够的水源,方便的灌溉和排水,良好的光照,所以很适合养鱼。在养鱼之前,要对田埂进行加固加高,开挖鱼沟,安装拦鱼栅,以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等为主要食物。规格100 g/尾,15~20 kg/hm2为宜。在播种之前,可以将浓度3%~5%的食盐水浸泡3~5 min,然后将其放置在雨函处或鱼槽内。通过稻渔共生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5]。

4.4 无公害防治技术

无污染技术的最大特征是生态环保、安全可靠,对水稻幼苗没有任何的影响和损伤,促进了水稻幼苗的快速生长。在使用无公害技术来控制病虫害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微生物、鸟类和昆虫等对相应的病菌、虫菌进行驱赶和清除,提高水稻的免疫力和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提高水稻的存活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地运用微生物控制技术,达到增强水稻抗病、抗虫、提高存活率的目的。具体如水稻在成长过程中易受到蚜虫的威胁,为降低蚜虫对水稻的影响,就可在育苗阶段,于育苗土壤或育苗液中引进白僵菌,利用白僵菌破坏害虫内部身体结构,降低其的危害性。

4.5 有机水稻草害防除

在有机水稻田中,应以人工除草、稻鸭共养为主。对于面积较大的水田,一般采用人工除草的方法,对后期的防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水稻生育期,需要对高龄杂草进行多次人工除草。在插秧45 d后,要对大田进行连续的灌水,以保证大田的湿度,促进杂草的滋生。通过反复翻耕,把土壤中的杂草从土壤中挖出来,减少了农田中发生杂草的概率,达到了对有机稻田的有效治理。在生产上,要采用更为综合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多方位防治杂草的目的。“稻鸭共养”模式对鸭业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通过鸭群在稻田中的行为,可以有效地控制稻田中的杂草[6]。

4.6 种子与稻田防治

对水稻的虫害,也可分为种子的控制和稻田的控制。第一,水稻的病蟲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种子控制开始,即在源头上控制病虫害。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水稻生长期的病虫害。例如,将种子放置于太阳下进行消毒灭菌,然后将晒出的种子放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用清水浸泡1周,再用消毒药水对种子进行消毒控制,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播种。第二,对稻田进行防治,主要是增加耕作深度,放水灌溉,在水稻还没有播种的时候,要将田间的杂草和病虫害秸秆清理干净,防止病虫害和秧苗接触,在降雨之后,要及时对稻田进行排水,防止稻田被水淹没[7]。

5 长期防治措施

5.1 持续治理水稻种植的病虫害

除运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外,还应探索怎样在稻作中进行长期控制。第一,要不断地对水稻生产中的病虫害进行治理,不仅要注重对水稻病虫害的各个阶段的控制,还要在生产后的整个过程中,对病虫害的控制,还要根据当地的作物种植方式、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气候特征、地理条件等因素,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水稻经济体系。第二,要在农民中加大对水稻生产中病虫害的长期控制力度,并对农民进行一些有关病虫害的控制。

5.2 加大水稻病虫害防治研究

在长期的病虫害治理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研究,针对其发生机理和生长发育规律,改进各类防控措施的效果,充分利用其优势,准确地掌握其生态变化,从而提升其综合治理的成效和水稻的产量与品质[8]。

6 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水稻的生长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其生长规律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有关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还要对田间的管理进行持续改进,做好病虫害的防控工作,这样才能达到水稻的高产优产的需求,提升整体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春梅,刘爽,田国龙.水稻种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6):3-4.

[2] 朱书群.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应用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22(31):21-23.

[3] 鞠凤梅.北方优质水稻种植关键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1,12(19):67-69.

[4] 钟伟.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深思[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1(1):6.

[5] 依旺教,杨富春,李宁,等.浅析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农家科技,2021(1):22.

[6] 金颖.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探析[J].农业科学,2021(2):75-77.

[7] 周云全,梅玲芳.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3):24-25.

[8] 管检芬.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4):27-28.

猜你喜欢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