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路两侧景观的提升措施

2024-06-07 08:28刘畅
新农民 2024年14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道路

刘畅

摘要:作者介绍了道路两侧景观提升的发展历程、概念与研究意义。以兴延高速(昌平段)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为例,从规划设计思路、项目背景、政策、总体规划设计、工程作业、改造提升后展现的典型设计方案效果等阐述了高速道路化身为绿色通道的实施路径,以期为今后的道路绿色廊道建设提供参考,为相关领域技术和施工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道路;景观提升;绿色通道

高速公路两侧景观提升工程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和广大市民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高速公路作为城市重要交通通道和重要景观廊道,加强高速绿色通道建设,提升其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对展示城市形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改善附近居民人居环境、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补齐生态短板,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城市意义深远,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體现。

1 道路两侧景观提升的概念与意义

1.1 道路两侧景观提升的发展历程

各类道路景观设计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仅注重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确保行车安全通畅,主要着眼于道路线形设计、结构设计、力学计算等公路本身的建设,尚未提出系统的公路景观设计理论;第二阶段,开始注重道路以外的附属设施、环境保护、管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使道路的功能得以更充分地发挥,但道路景观设计大多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部分提出,初步的道路景观设计理论开始出现;第三阶段,着眼于道路的多功能利用,不仅使用路面,还利用立体空间(诸如立体交叉及地下空间),道路景观设计理论出现与生态学、美学等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的态势。

1.2 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的门户,沿线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城市形象影响巨大。目前部分高速沿线绿化工作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森林长廊量少质差,农田林网残缺严重,村庄绿化推进缓慢,道路、河渠、塘坝绿化空白较多),绿化水平与周边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高速路两侧景观提升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构建以城市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体系和打造城市建设框架奠定坚实基础,其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绿化与美化功能的持续发挥,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2 兴延高速现状分析

2.1 项目背景及意义

兴延高速起点为北京市西北六环双横立交桥,终端位于延庆区营城子立交收费站北侧,接延崇高速,全长42 km,其中昌平段长30.2 km。兴延高速公路作为2019年世园会及2022年冬奥会规划的重点配套工程及重大交通保障项目之一,要突出冬奥会、世园会等重点地区和节点区域的绿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盛会景观氛围和绿色背景。同时该工程的实施对提升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对展示首都和国家形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政策指引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指出2020年

发展目标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北京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让北京成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谐宜居城市,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1]。同时,兴延高速是北京市延庆区举办2019年(A1级)世界园艺博览会重点配套工程,还是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的重要保障工程,是重要交通通道和重要景观廊道,也是“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联系京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交通纽带。

2.3 项目现状

2.3.1 兴延高速(昌平段)道路情况

兴延高速(昌平段)总长30.2 km。其中,平原段16.6 km,设计100 km/h,山区段13.6 km,设计80 km/h。

穿越河流3处,平原段穿越城市道路18条。桥区节点共4处,分别为六环路立交、温南路立交、服务中心、雁南路立交。隧道4段,分别为白羊沟隧道,梯子峪隧道,浇花峪隧道、石峡隧道。

2.3.2 兴延高速(昌平段)周边用地类型

兴延高速(昌平段)平原段用地类型主要为现状林地(约75%),其余依次为河道等水利设施、有碍观瞻建筑、村庄、基本农田和其他建设用地。山区段全部为林地。

2.3.3 兴延高速(昌平段)沿线植被现状

兴延高速(昌平段)平原段树种主要包括国槐、杨树、榆树、柳树、银杏、油松等;山区地段树种主要包括侧柏、栾树、油松,其余为杂灌。道路可视范围内(尤其平原地区)常绿树比重较小。道路两侧林地工程类型包括平原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多为带状交错,其中平原造林工程效果普遍较好,其他工程受投资限制所致,普遍效果较差,加之林地景观被新建道路分割,道路与现有林地界面参差不齐,景观破碎。

3 项目总体规划设计

3.1 设计原则

3.1.1 生态优先和物种多样性原则

依托现状林木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注重蜜源及食源植物的应用,满足生物多样性的需求。

3.1.2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生态区位、坡度、坡向、海拔、土质等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3.1.3 节奏有序、突出特色原则

通过勾边打底形成沿线基调,重要节点增加特色植物组团,形成大气统一、节奏有序、重点突出的廊道景观。

3.1.4 新旧相融、系统稳定原则

将新造林与原有林充分融合,形成新旧交融,斑块互锁、结构稳定的近自然生态廊道森林景观。

3.2 设计内容

3.2.1 平原段绿化工程

(1)新增造林部分。为丰富场地景观层次,开展庭院工程,对地块内进行微地形塑造,新植常绿乔木,主要为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桧柏和云杉;新植落叶乔木,主要为元宝枫、绒毛白蜡、秋紫白蜡、栾树、国槐、金叶槐等;新植亚乔木,主要为金叶榆、山桃等;新植灌木,主要为金叶莸、黄栌、金园丁香等;新植地被,主要为紫花地丁、沙地柏、玉簪等。

(2)改造提升部分。对土壤进行土壤改良,尽可能保留现状树,种植设计充分考虑利用现状树造景,组织景观空间。对现状长势较差、枯死木进行移植。新植常绿乔木,主要为油松、白皮松和华山松等;新植落叶乔木,主要为国槐、金叶榆、栾树、金叶复叶槭等;新植亚乔木,主要为山桃、红叶李、亚当海棠等;新植灌木,主要为紫丁香、黄刺玫、金园丁香等;新植地被花卉,主要为紫花地丁、

沙地柏等。

3.2.2 山区段绿化工程

对山地可视区范围内开展改造提升,项目浇灌均采用水车浇水,水车只能开到山脚且能到的地方有限,需要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储水罐。山区土层较薄,需客土种植,栽植中需对土壤进行土壤改良。新植常绿乔木,主要为油松、侧柏、白皮松;新植落叶乔木,主要为栾树、栓皮栎、元宝枫;新植亚乔木,主要为山桃、山杏;新植花灌木,主要为黄栌。

4 工程作业内容

4.1 地形营造、整地与土壤改良

在平原地区,充分应用对视野有聚焦和引导作用的各类地形,以提升景观、调节小气候、丰富物种多样性。营造凸地形、凹地形和自然起伏的微地形,如:土丘、谷地、台地、斜坡等各类地形,为景观打造奠定丰富的地形基础。

山区地区严格按照设计规格整地,采取穴状整地。施工时按从上到下,先挖后凿的顺序进行整地。挖穴时尽量少破坏原有植被,对原有树木要抚育保留。

4.2 苗木品质

平原地区选择落叶乔木胸径8 cm以上、常绿乔木高度3 m以上规格的苗木,重要节点适当增加苗木规格及彩叶树种。按照优先使用北京本地苗木,本地苗木具有“二证一签”,即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地检疫合格证、苗木标签,外埠苗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和苗木标签。苗木要生长健壮、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冻害。

山区地区主要选择树种为油松、侧柏、白皮松、元宝枫、栓皮栎山桃等。要求树冠丰满,长势旺盛,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等。

4.3 修剪

带冠栽植的苗木,应在保证树冠原有完整性的基础上,剪去病虫枝、伤残枝、重叠枝、内膛过密枝等,使主侧枝均匀分布。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修根,剔除严重劈裂和病害感染的根系,保留根长30 cm以上。

4.4 假植

苗木运到现场后,裸根苗木应当天种植,不能立即种植的苗木应及时进行假植。假植沟应选背阴处、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方,且覆土厚度不宜超过20 cm;土球苗应当采取措施,保持土球湿润。

4.5 栽植

平原地区春季造林应在萌发前完成栽植工作,原则上以3月中旬—5月上旬为宜。栽植时先回填地表熟土,再将苗木放于种植穴中心,保持苗干直立。栽植时可应用一定量菌根肥、生根粉、抗蒸腾剂、保水剂、地膜等材料。

山区地区春季干旱少雨,造林时间紧迫,必须做到苗木随起、随运、随栽,避免栽植时间长,影响成活。栽植时要栽直、埋严、踏实、砌好外坡,埂的高度要高出坑面10~20 cm。栽后要在穴的上沿开出导流坡,以利雨水流入坑内。

4.6 浇水

平原地区栽后围砌圆形外土埯,树埯内径应不小于原种植穴大小,树盘深为20~25 cm,牢固整齐,蓄水能力强。栽后24 h内应及时浇足定根水,并在1周内再浇第2次水,以后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确保苗木成活,浇足透水后可覆土保墒。

山区地区坡地的树堰做成半圆形,开口朝向坡上部。栽后24 h内及时浇足定根水,并在1周内浇第2次水,之后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确保苗木成活,浇足透水后可视情况覆盖保墒。

5 典型设计方案效果

5.1 新增地块增加道路沿线色彩及立体效果

在新增地块中,通过增加常绿树及彩叶树种植比例,基调段突出常绿树,利用银中杨等高大乔木突出林缘线的起伏层次,同时强调行车过程中的色彩跳跃,达到了色彩分明,错落有致的立体景观。

5.2 新增与改造地块连接,突出景观效果连贯性

设计范围为改造地块、新增地块交错排列,实际应用中将零散的造林地块利用灌木及常绿串连起来,并增加常绿树的种植比例,调整斑块林木结构,保证冬季景观的连续性。同时增加彩叶树条带,增加行车过程中的色彩跳跃性。

5.3 山区段典型段落效果

山区植物种植设计主要结合地形、地势、阴阳坡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第一层前山面增加常绿乔木、秋色叶树种。在地势、地形上,考虑到温度受高差的影响,因此以耐寒、耐旱的常绿植物为侧重点,并结合落叶乔木及彩叶乔木。形成斑块状的混交林植物种植。在阴阳坡方面主要是结合植物的阴阳喜好采取种植设计。其中阳坡为“常绿+落叶+彩叶+灌木“的种植形式,侧柏、栾树、山桃、山杏打造林间层次结构;阴坡着重以油松、黄栌进行林间层次搭配。

6 结语

兴延高速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的实施以增加绿化厚度、宽度和广度为手段,使该兴延沿线作为连接自然景区和周边环境的过渡纽带,营造了自然森林生态空间。项目的实施,将把兴延高速沿线变成北京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基本形成山区绿屏、平原绿海、城市绿景的生态景观,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了城市宜居环境和广大市民的生活品质。

我国正面临发展模式下人们对绿色景观的迫切需求,对相关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生态廊道,达到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绿化与美化功能的持续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清波,张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获批 北京将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綠色空间结构[J].绿化与生活,2018,1(248):13.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东明县绿色通道建设方案
绿色通道车辆查验设备在京秦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请为医疗创新开通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