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先老腿,每次上卫生间都得爬台阶,苦不堪言”“(入户)门前5级台阶,我和老伴儿都得坐着台阶向下挪”。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居家适老化改造中,台阶给不少高龄老人带来困扰,成为他们最迫切盼望解决的难题。
一道台阶不过10至15厘米高,但对年迈老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一道坎。或望“阶”兴叹,或费劲爬梯,有时还会因腿没抬到位而绊倒,相关数据显示,摔伤是65岁以上老人伤害死亡的首因,平均每10人就有3至4人发生过跌倒摔伤。因此,老人对居家、出行的通道平坦程度都有要求。但从现实情况看,各处的“高度差”不時可见,要抹平并不容易。比如,虽然老人苦恼的是自家卫生间,但若改造却涉及整个单元,其他邻居家人员构成和装修程度各异,改造共识难以达成;再如入户台阶属于公共区域,具体该哪些主体负责,同样有待协调。
桩桩件件看似小事,却是老人的“头等大事”,有时还是不好解决的难事。是否需要引入专门机构,有没有性价比更高的改造方案,呼唤集思广益。一方面,社区应当关照各个群体的基本诉求,最大限度做好利益平衡,另一方面,社会也应当多一些理解与支持。每家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老去。在力所能及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街坊邻居多多商量、多多包容,或许就能找出更优解。与此同时,中老年家庭也不妨尽早布局,提前预判未来的适老化要求,为自己留下更多改造窗口。
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老才是问题。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96亿。应对老龄化挑战、增进老年人福祉,不只是一种人文关怀,已然成为一种社会刚需。从台阶改造这样的小事开始,让老人不再费劲,提升的也是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
(摘自《北京日报》4.24 田闻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