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利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策略

2024-06-07 12:13仇光玉
新农民 2024年14期
关键词:改造

仇光玉

摘要:水利灌区工程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均衡配置区域范围内可利用的水资源,避免干旱季节导致缺水问题,为灌区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水源。由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领域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之渠系建筑物存在输水渗漏问题,严重降低灌溉用水效率,所以,水利灌区节水工作是重点,可以通过实施现代化节水改造工程实现。从现在较为常用的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情况来看,主要对象是配套设施、泵站以及渠道衬砌等,本文针对水利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策略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水利灌区;节水配套工程;改造;自动化信息技术;施工管理策略

水利罐区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有效方法是实施节水配套改造,强化灌区管理工作,提高节水效率,塑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是,从当前这项工作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导致灌区节水效果不够理想。这就需要对灌区实施升级改造,强化改造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以充分发挥灌区价值,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的目标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节水效率,保证配套设施的完善性,通过科学管理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1.1 提高节水效率

灌区制定并不断完善节水制度,做好节水理念宣传工作,对周围居民传播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并现场指导,全面普及渠道管道化改造技术,使得水资源供应服务质量提高。与此同时,灌区还要合理应用灌溉水利用系数,以实现改造目标。

所谓的灌溉水利用系数(ηω),就是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与引入渠首水量之间的比例,工作人员据此明确渗漏损失以及水量损失。比如,白天进行农业灌溉,夜间排放水,由于引水过量或者配水不合理,就会导致各种问题,包括渠尾泄水、渠道跑水以及深层次渗漏等等。为了避免水资源浪费,就要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通过渠道衬砌将渗漏导致的水量损失降低,同时对水资源强化管理工作,合理规划用水。

1.2 保证配套设施的完善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过程中,提高工程布局的合理性,保证灌区灌排管理工作到位,工程组织管理、用水管理以及经营管理更加完备,使得水源灌溉工程、输配水工程、排水设施以及配套设施更加齐全且使用过程中具有耐久性,确保灌排水工程设施配套率,即已有配套设施在总配套设施中的占有率较高,超过90%。

1.3 管理科学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需要制度的支撑,所以,要将符合工程实际的现代管理制度制定出来,运行先进管理机制,控制总量的同时还要实施定额管理,保证管理科学化,保证水价与水费计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提高透明度,基于维护以及工程管理经费都要落实到位。灌区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实施科学化管理,做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4 保护生态环境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高效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现象,以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具体的工作中,要以农业生产和居民环境质量作为主要方向,布置灌排设施的同时,保证与周围自然环境有较高的协调性,将灌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得农村环境有所改善,气候环境良好,不仅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而且还可以塑造良好的景观效应,为开发旅游项目创造良好条件。

2 当前灌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骨干渠道衬砌

骨干渠道中有衬砌不到位的现象,田间渠道出现明显破损却没有及时修补,配套设施不全,即便实施节水改造,但是不够完全,水资源质量无法保证,有严重的污染现象,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出现严重浪费问题。

2.2 经费使用与筹措

部分灌区经济上采用自收自支方式,所获得经济收益为单位所有,可以自主支配,同时,单位也要承担支出费用,即便有结余也不需要上交,出现缺口则需要自主承担。当灌区运营情况不佳,导致经费不足,就会遇到各种困难,诸如设施技术维护不当,不能实施有效的运行管理,没有能力对抗自然灾害,甚至由于决策失误导致设施故障问题,严重影响灌区农田灌溉[1]。

2.3 技術管理队伍建设

灌区管理人员结构不当。灌区管理人员结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知识结构,另一个是年龄结构。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但是,随着技术升级以及设备更新,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工作中专业能力有限,加之水处理工程项目管理滞后,不能有效实施水利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工作。在实施管理的时候,灌区技术力量较弱,对于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非常不利,不利于灌区更好的发展。此外,人员结构老化,人员职业素质与其承担的工作不匹配。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区的水利工程,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与城市的距离远,往来交通不便,应届毕业大学生与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基层工作,造成人员补充不足,导致“断层”现象。

2.4 灌区计量设施

灌区计量设施有诸多优势:达到精确灌溉效果,灌区计量设施通过水量计量设备、水位传感器等设备,能够对每一个区域的灌溉量精准测量,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避免灌溉过度或者灌溉不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智能化管理,灌区计量设施结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监督控制并实施智能化管理,为科学灌溉提供有力支持,管理人员使用智能手机APP或者电脑端实时查看灌区内的各项数据,保证管理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灌区计量设施的应用有助于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部分灌区计量设施不够先进,即便应用信息技术设备,但是由于维护不当,导致其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不能真正意义地实现灌区计量信息化。

2.5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机制不够健全。我国一些地区对灌区水质监测没有高度重视,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水污染监测体系。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水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水污染监测系统的使用无法满足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各地区没有针对性的实施政策,如果系统不能健康运行,没有统一和明确的标准来监测灌区水质、原始样品、空白测试、样品,也没有标签回收等领域的具体实施规则,也没有制定质量控制结果数据检验标准的明确要求,这可能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并妨碍监测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行灌区水质监测过程中,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这也是水环境进一步治理的重要基础,但目前评估灌区水质监测结果缺乏真实准确性。一些工作人员没有根据客观监测结果输入数据,而是纳入了主观想法,导致数据不准确。

3 水利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策略

水利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有效实施,旨在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更好地发挥其各项功能,促使灌区水资源有效调节,周围农田具备抵抗干旱以及洪涝的能力,农村产业结构快速转变,农业经济结构经过调整之后优化,趋于合理性。通过有效实施各项水利工程措施,保护水土资源的同时提高利用率,生产能力提升,人口环境容量也相应地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增加,为安居乐业提供保障。这项改造工程切实发挥作用,在于其能够提高渠道以及沟道防洪标准,使灌区运营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经济建设成果,为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证,对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水利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应用信息技术实施用水量监测以及灌区管理

为了将节水工作落实,要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灌区周围农业用水需求开展管理工作,应用信息技术系统的时候也要不断扩大范围,实现科技管理、信息化管理,使得水利管理能力提高[2]。

水利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中,用水检测设备应用先进信息技术,灌区管理自动化,推进灌区现代化运营。比如,灌区取水口处安装在线监测系统,覆盖工业领域、居民生活区以及服务业,对于取水情况全过程监测,以图像监控或者视频监控方式计量,同时,在分水口安装在线计量设施,提高计量的准确率。

进行用水量检测以及灌区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传统模式,而是充分发挥传统检测技术优势,结合使用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操作,甚至做到智能化检测。开展灌区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在线实施管理,所产生的信息实现共享,即便管理人员不在现场,也可以实施远程管理,应用遥感技术指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处理,以推进灌区快速发展。

3.2 强化培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水利灌区节水配套工程现代化改造,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旨在优化灌区管理工作,同时,对工作人员职业素质有很高要求。所有灌区工作人员要适应新的工程环境,就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即学习专业知识,各种现代化仪器设备都能够熟练操作。灌区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做好培训工作,除了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性培训之外,还要为他们设置技术交流平台,针对国内外先进技术以及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沟通、解决。

所有工作人员接受培训之后,要求严格按照行业从业标准技术操作,并对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实施阶段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衡量指标,与奖金挂钩,同时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3]。

灌区新引进的人才,管理人员要对其专业水平予以考察,鼓励在职人员进修深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还要认真考察灌区基层水利服务单位运营情况,针对从业人员岗位工作内容实施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技术操作水平的同时,还要传授灌区水利政策,对基层管理人员团队结构不断调整,使其专业能力增强,能够承担起现代化灌区管理职责。

3.3 多渠道获得资金以增加投入

灌区续建配套以及节水改造工程施工中,要增加资金投入量,投资力度,就要多渠道获得资金。灌区要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诸如“一事一议”政策,就是灌区周围村庄的村民委员会针对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开展宣传活动,让村民认识到这是对自身有益的工程,采用办一件事开一次会的方式,经过民主程序,由村民自愿出资;“民办公助”政策,国家或者政府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民间力量推进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通过融入多元化社会资金,鼓励其他符合条件的单位以多种融资方式投入到灌区建设中。具体的实施中,要严格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展开工作,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资金融入渠道,让更多的受益群体参与建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4]。

3.4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数字化

灌区典型监测田块安装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传感器是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测量土壤的湿度、温度、盐度等参数。传感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感器具有高精度、低功耗、小型化和快速响应,长期实施土壤墒情跟踪监测,对于土壤的各项参数准确掌握,而且提高工作效率。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数据信息定期采集,灌区墒情的动态变化情况实时掌握。通过运行墒情自动监测装置,应用土壤水分测定仪就可以对多种类型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准确测量。整个系统的运行实现全数字化,能够测量土壤干密度,分析土壤物理特性,对水资源充分利用以及促进农业生产起到重要的作用。

3.5 健全水质监测质量管理机制

水质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要健全水质监测质量管理机制,实施实验室质量控制制度,要求所有操作人员的各项操作规范化、精细化,使得水质监测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极具可信度[5]。比如,精心水质监测过程中,标准曲线设定完毕之后,要控制在浓度限以内,实验过程中开展平行实验。采用规范的监测方法,以获得准确的采样结果。样品经过检验之后,所获得的结果体现于报告中,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时反馈,以此为依据指导工程施工。

4 结语

通过研究明确,灌区节水配套工程改造的目标是推进当地农业进一步发展,保证粮食安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要措施。灌区实施节水配套改造,灌区实际灌溉水量增加,更加接近计划灌溉水量,作物有充足的水资源,生长条件得以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更加合理,当地的粮食产量增加,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灌区节水配套工程改造之后,灌溉水充分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用水量增加,对生态平衡以及自然生态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聪,宋鑫智,李宗红.潘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经验探讨[J].山东水利,2021(12):30-31.

[2] 陈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干渠设计与优化[J].陕西水利,2021(12):78-79+82.

[3] 侯恩德.青龙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效益分析[J].地下水,2021,43(5):119-121.

[4] 孙小铭.四川省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成效及现代化建设思考[J].中国水利,2021(17):46-48.

[5] 周宝佳,代琼.重庆市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问題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21,41(16):52-54.

猜你喜欢
改造
安全型时间继电器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
探讨使用网络终端技术改造小型印刷厂计算机排版系统
京隆电厂脱硝技术改造案例分析
矿井主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与改造
江西广电网络设区市数字电视备份平台改造方案
电力系统水轮发电机调速器的改造探讨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调查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