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彩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如何运用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经济发展依然成为了“三农”振兴的重要工作。我国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简要阐述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农业经济;互惠互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战略的布局,农村有了更好更快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将目光瞄准“科技+农业”。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农村现代化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平台,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农村现代化管理、生态保护、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解决方案。
1 简述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
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本质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帮助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以高产、优质、高效为标准,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助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生产,提升农业水平,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1.1 現代化农业机械可以有效的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农业生产实现降本增效
农业机械化涵盖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化技术主要依靠机械设备进行作业,合理开了传统农业以人取胜的状态。实行农业机械化,能够从根本上解放劳动力,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了产量规模。
1.2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链
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发展中。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呈现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态势,如在农业生产中,智能温控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出现,实现了机械自动化、智能化作业,各种环保型的机器设备不断被开发和投入市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也在农业机械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投入,农业生产实现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发展。因此,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2 农业科技创新全方位赋能农业经济发展
2.1 用现代化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传统农业中,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以数字化技术、机械化技术、系统化平台等为依托,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这对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助力农业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商、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农业旅游等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以智慧农业发展为例,随着信息化技术随着不断推广和应用,农业生产呈现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特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加速布局智慧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发展。
2.2 用现代化乡村治理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通过应用农业创新技术,建立乡村信息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的连通,为村民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的同时,政府也可以更好地掌握乡村的动态,能够及时响应村民诉求,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可以简化社会管理流程,提升信息处理效率,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如通过“互联网+”模式以及数字政务平台的运用,可以加强人才培养,加速城乡融合,提升乡村形象,实现多元化共治。另外,将数字金融普惠引入乡村振兴建设中,有利于区域产业的长效发展,为乡村经济和产业建设注入新
的活力。
2.3 用现代化魅力乡村实现农村经济发展
美丽乡村战略中,首先是要改变乡村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借助农业科技创新,可以通过卫星、GPS定位、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等,实时监测乡村的生态环境情况,减少污染和不规范开发。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不但可以精准监测各种污染问题,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挖掘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与创新思路[2]。对推动田园观光、乡村经济、生态旅游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比如可以通过生态数据监测平台接受气候数据来预测天气情况,提前做好预警,另外,乡村生态治理的数字化,为乡村民众参与生态共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与方式,让村民能够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高效解决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
2.4 用城乡融合拉快农业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关键。现代化乡村的建设,有助于弥合城乡的数字鸿沟,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与整合利用。以教育行业和医疗行业为例,通过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开发,将在线平台引入乡村,补齐农村教育和医疗短板,实现教育和医疗的公平性。
3 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农业科技创新涉及了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元素,对于乡村来说,无论是农业、产业还是旅游发展水平都较为缓慢,其农业科技运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网络分布不足
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核心,也是乡村想要开发和发展的关键。现代化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包含道路、水电等建设,还包含了信息网络、物流等建设以及传统基础设备的智能化升级。相比于城市来说,我国乡村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农村的宽带、数字网络、5G基站等建设尚未全面覆盖,信号基站的建设量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在很多地方网络运行速度慢,甚至很多山区没有信号。尤其是在天气状况较差的时候,网络信号中断等问题是常态。其次是区域内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水平低。拿农业来说,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还是以传统人力作业为主,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如机械化的使用、智慧种植、智慧物流、电商等建设都还未能够达到现代化农业的水平,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少,物流的建设中冷链和相关的智慧化体系较为缺乏,导致农业经济发展
受限。
3.2 科技整合性不强,现代化农业建设分散
在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农村的科技整合性不强,导致现代化农业建设缺乏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整合,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着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成效。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分散性表现在各地的技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共享、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资源失衡,各地的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科技整合性不强,难以相互衔接和配合,增加了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难度。比如现代化农业建设中,涉及多个物流、环保、网络等科学技术的共同运作,如农产品物联网、区域旅游开发等,由于很多乡村地区农业科技仍然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科技投入分散化,技术投入单一、规模小,无法进行规模化整合,缺乏统一规划又较难形成产业集群。这就导致了即使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力度大,但无法真正地落到实处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依旧缓慢。
3.3 农业科技管理制度不完善,使用频率不高
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建设仍然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是缺少相关的制度保障和考核机制,导致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成效以及管理没办法保障。其次是缺少监督,导致在农业科技使用频率不高,甚至会由于各种原因将花大价钱投入的科技束之高阁,一方面造成了经济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
3.4 支撑人才不足,数字化意识薄弱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由于专业性人才不足,导致乡村的现代化科学技术革新进程缓慢。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發展环境较差,导致很多专业的技术性人才不愿到农村工作,这就让农业技术化转型缺少人员支持。其次是农村人口向着城镇发展,导致农村的劳动力不足,无法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另外,农民的数字意识不强,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来说很多村民和政府工作人员都将其作为娱乐、工作的工具,而不是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无法真正应用到农业建设中去。
4 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施路径
4.1 政府部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力度,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大通信基站建设,以及农村网络的覆盖率,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同时,对道路、水电、公共场所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空间布局结构,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各个部门应该通力合作,为乡村的供水、供电、道路交通、信息网络等提供支持,保证稳定的基础设施运营。同时,通过生态环境改善,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3]。政府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如对机械化农业、智慧产业、区域旅游等设立政府基金,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典型设立专利基金,用“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资金奖励,不但能够激发村民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还能够为区域探索“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提供更多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用活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实现“科技+农业+集体经济”一体化发展,让农业科技创新带动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创建,对农业类专利、商标等加大激励性奖励,提升农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品牌创建理念,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4.2 实现技术整合开辟农业经济发展新方向
农业经济发展一方面依靠的是区域资源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客观因素。如平原地区发展农业、景点周边可以发展旅游业;另一方面则依靠科技创新,将区域科技投入与创新进行有效整合,以“组合拳”的形式,开辟农业经济发展新方向。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将这些特点进行开发。如对于风景名胜较多,基础建设较好的区域,可以依托景点开展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结合国家政策和地域特色,打造“一村一品”,最大化地利用乡村资源,并通过农业科技的引入、创新,实现乡村特色资源的开发、推广、销售,实现品牌、经济、乡村建设的全面开发。
4.3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农业经济发展
政府需要完善人才引进策略,对于专业数字化人才和技术人才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等方式,将其引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完善区域的配套建设,优化乡村发展环境,引入并留住人才。而对于区域内的农民来说,需要通过培训、扶持等方式,吸引本土人员回流。比如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通过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提高农民的技术本领,联合多个部门针对性地开设品牌建设、标准化建设、种植技术等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投入和创新步伐,在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改变农民的生产意识,实现技术化的培育[4]。充分引导返乡创业中青年农民主动参与到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活动中,利用中青年的知识储备,发挥其主动性,合理应用政策激励与继续教育,助力他们成为高素质农民的骨干;使用“互联网+”及远程站点的培训功能,进行线上培训或远程教育,增强培训效果。
4.4 健全科技运用体系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全面实现农业科技创新,需要从产业、政府等各个部门之间实现高效协同,调整和优化部门职能,实现高效的数据共享和网络互通,实现科技创新投入的规模化与合理化,并将数据管理和应用提升到乡镇的战略和发展层面,利用海量数据和技术,优化内部环境。乡政府需要做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总体规划与部署,在落实中央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构建一套符合区域特点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保障制度。同时,乡政府也需要成立监督小组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这样才能够发挥制度建设的价值,完善的乡镇数字化管理制度,需要将乡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门之间做到信息的连通,通过责任制等多种举措,将风险分摊,各部门之间有监督和执行的权利与义务,对达标的部门和个人予以奖励。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保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合理实施。
5 结语
农业科技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了农业经济规模化发展。可以说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农业科技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产值产量[5]。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此外,农业科技还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投入,是现代农业向着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的推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因此,持续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支撑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 叶翔宇.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业科技进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
[2] 郭颖.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2):17-20.
[3] 李武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22.
[4] 李贵兰.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4):72.
[5] 孟大海.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4(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