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粑粑

2024-06-07 17:35普良武
金沙江文艺 2024年5期
关键词:谷种苞谷石磨

普良武(彝族)

食堂懒懒地横在山谷那边,凉风自由穿梭在木栅栏窗户上,山谷中稻田里的蛙王子虫明星也把它当作简陋的音乐厅。苞谷地守候着只有三间教室的学校。这便是我亲爱的母校。

那时读书的日子过得很苦哟,肚里每天没有多少粮食果腹,常常半饱半饥,弄得我整天头脑晕乎乎昏沉沉的,学习也就稀里糊涂混着走了,脑子里什么也记不得。唯一记得的是,每天放学吃饭的时刻。

教室门口有十多棵毛桃树,撵着开学之际,开出红艳艳的花朵,如火如荼的美丽景色占据了教室门口的那块红土地。一放学,同学们顾不上赏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木栅栏窗口打饭。只有一口锅的厨房里,秃顶炊事员摇晃着白亮亮的脑袋,一勺米饭一瓢白菜汤往同学伸来的饭碗里盛,忙活得直不起腰杆。吃着简单的饭菜,同学们或蹲或站,一個个狼吞虎咽,谁也不留意我的存在。我依靠着桃树杆,默默掏出母亲亲手做的苦荞粑粑,在红艳艳的桃花掩映下吃起来。放久了的粑粑像石头一样坚硬,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地啃,细细地嚼,才能嚼出苦涩的滋味,才能打发掉我的饥肠辘辘。苦荞的苦味,如苦苦的日子浸入我的五脏六腑。没人会注意到我皱紧眉头的苦相,只有头顶的桃花枝看着我独自一人承受着苦苦的滋味。

这个时候,我觉得头顶的挑花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因为她陪我度过人生中最苦涩的日子。透过桃花缝隙,我似乎看到了父亲拽着扁角老黄牛的尾巴,把着犁棒,犁光头山上的荞地。蓝蓝的天空下,殷红的土地如一块补疤呈现在光头山上,母亲闪动着灵活的身子,不失时机地把荞种播下。想象着光头山斜坡上荞地里荞花飘飘,母亲也飘着白发施化肥拔除杂草的情景,我使劲啃了一嘴荞粑粑。想象着在空寂的鸡窝山上,母亲用瘦弱的身躯背负一大篮苞谷,挪着碎步颤巍巍走在回家的小道上的样子,我艰难地咽下苦荞粑粑。苦荞的苦,没有母亲的日子苦。

我知道,家里没有多少粮食可煮,更没有多余的粮食交给食堂换取饭票,因而每天中午放学后我也就不可能到食堂打饭吃了。母亲不忍心我在学校里忍饥挨饿,把扎柜底的苦荞搜刮来,用石磨磨成荞面粉,做成椭圆形的荞粑粑,用大锅炕熟,再放在簸箕里晾干就可以带到学校里吃了。我每天来上学时,母亲都要用报纸包一块巴掌大的苦荞粑粑,塞在我的书包里,让我中午放学后躲到没人的角落将就着吃。浅绿色的苦荞粑粑炕熟后变成深绿色的,坚硬而味苦,只能小口小口吃,或需要咸菜包裹着才能下咽。每天放学时,我都躲在教室门前的桃树下一小嘴一小嘴地啃,细细地嚼,慢慢地咽,把苦荞粑粑苦苦的滋味埋进心里。这时,我一边啃苦荞粑粑,一边欣赏着头顶的桃花,不知不觉又想起了父亲撒秧时的情景。

随着柳树发出翠绿的嫩芽,桃花开满枝头,春天的空气中携来丝丝暖意之际,父亲把家里仅剩的一点谷种倒进石缸里浸泡两三天,然后装进麻袋里,裹紧,摆在火塘旁,跟人一起烤火,等谷子尖头冒出细嫩的小芽,就选个黄道吉日准备撒秧。撒秧前,父亲做了许多准备,把仪式搞得特别隆重端庄。他撇几枝红灿灿的桃花枝,带上秃犁头,捎上两个鸡蛋,一小碗米,一块巴掌大的腊肉,拿上三炷香,把谷种背到鸡窝山下的秧田边。父亲在秧苗田一角找个好位置,支起老秃犁,把鸡蛋、腊肉放在米碗上,插上桃花枝,觉得老犁头伴着桃花枝的美艳,享受着米肉蛋的香味,今后会安心犁地了,才插上香,虔诚地跪下来对着秧田磕三个响头,然后沐浴着绚丽的春光,小声祷告:“鸡窝山的水,求您长流不断,佑我秧苗天天有水喝;光头山的风,求您悠悠地吹,别把我家的荞树吹倒了;扁头山的雨,求您慢慢洒,滋养我家的苞谷树,来年我家的苞谷粒如马牙一样大;溜——溜——我的太阳神,请赐人间风调雨顺吧,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父亲把谷种轻轻撒进秧苗田里,明媚的阳光照着他小心翼翼地抛撒谷种的样子让我永生难忘。

我不止一次见过这样的场景,母亲从山上砍柴回来,刚卸下柴草,就拿起拉磨杆,套上拉磨绳索拉响沉闷的石磨。在一声声呜呜地石磨声中,苦荞面雪花般从磨沿边飞扬下来,石磨边槽里慢慢垫起一小层惨绿的荞面,那惨淡的绿荞面就像我们凄惨的生活。磨好荞面,母亲用扫面帚把荞面扫进盆里,和水,反复揉,拍成椭圆粑粑,放入锅里炕,一阵烟熏火燎后捞出来,放在筲箕里盖上纱布晾干,就可以当一天的主食了。

我啃苦荞粑粑的每一天,都想着父亲和母亲,渐渐地,苦荞的滋味居然苦里透着香甜。一直到我参加工作后,那些雪绿的荞面,依旧洋洋洒洒飘荡在我的心间。

责任编辑:余继聪

猜你喜欢
谷种苞谷石磨
石磨
到山地里捡苞谷
谷种移裁和试验计划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中国多民族死体型谷种起源神话研究*
推磨
我生命中的苞谷元素
烧苞谷
水稻湿润育秧技术要点
浓浓石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