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故宫出版新篇章

2024-06-07 12:15:06章宏伟
出版广角 2024年7期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创

【摘要】故宫出版社不断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寻求融合出版等新的传播方式,深入挖掘和利用故宫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托出版工作积累成果和故宫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精品图书助力学术故宫建设,以电子出版助力数字故宫建设,以文创产品助力活力故宫建设,走出了一条从图书出版到文创融合的崭新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  键  词】故宫出版社;图书出版;融合出版;文创产品

【作者单位】章宏伟,故宫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07.001

成立于1983年的故宫出版社紧紧依靠故宫这座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宝库,立足故宫,面向世界,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传统出版为龙头,积极开拓数字融合出版,全力研发文创产品,是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的展示平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1]。故宫出版社通过探索更多的发展路径,寻求融合出版等新的出版和传播方式,深入挖掘和利用故宫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托出版工作积累成果和故宫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精品圖书助力学术故宫建设,以电子出版助力数字故宫建设,以文创产品助力活力故宫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实现自身的时代价值与使命,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

一、聚焦主业,图书出版工作亮点纷呈

出版是人类知识积累和传承的重要抓手,出版物凝结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集聚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成果,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宫出版社以出版精品图书为主责主业,近期主要选题均被纳入故宫博物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彰显了其出版工作与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紧密联系。

故宫出版社始终把图书的学术水准放在首位,出版了《清朝通史》《中国文物考古通论》《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紫禁书系》《徐邦达集》《单士元集》《罗福颐集》《明代宫廷史研究丛书》《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等高水平、成系列的学术著作,为提升故宫博物院的学术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以故宫博物院全面清点的馆藏文物为基础,从故宫博物院186万件(套)藏品中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物15万件(套),按照陶瓷、绘画、法书、碑帖、青铜、玉石、珍宝等分为26编,总规模预计500卷,被誉为“纸上故宫”。《清史图典》以历史遗迹、文物影像叙述历史,开创了国家纂修《清史》增设图典体例的先河。《故宫古琴》首次尝试将古琴做CT影像,并给出精准的测量数据,使该书成为斫制古琴的圣典。《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故宫藏影》,集观赏与讲述于一体,展示故宫博物院宫殿建筑、典藏文物和各种经典图录的《故宫经典》系列,依托故宫博物院35万余件陶瓷藏品,以朝代、窑口、品种等多视角展示古代陶瓷之美的《古代陶瓷经典》系列,与书画相关的《米芾全集》《二王全集》《四僧全集》《赵孟頫全集》,都是故宫出版社出版品质的体现,形成了以陶瓷、书画、玉器、家具等为重点的鲜明的出版特色。

近年来,故宫出版社推出了反映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基础上历次举办重大展览的图录《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茶·世界 卷一》《宋拓魅力》《祥开万象:故宫西藏文物联展》《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还有汇聚历代名品精粹的《中国历代法书精品大观》《中国历代绘画精品大观》《珍藏版红楼梦绘画图集》,以及《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藏品概述》《故宫学视野丛书》《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乾隆茶舍与茶器》《紫禁城建筑之道》等学术论著。

《故宫日历》连续出版15年,畅销600万册,被誉为“中国最美日历”,引领了日历类图书出版潮流和主题日历文创风潮。《故宫日历·2024年》推出了生肖版、书画版、儿童版、中英文版等多个版本,并且在编辑上努力创新,书画版日历增加了专家讲解的音频,让画作中人、物动起来的AR视频,以及每个季度不同的书页香味;儿童版日历打破传统日历书思维,以“时光宝盒”的形式向少儿读者呈现了262个“故宫龙文物”及可互动卷轴。2019年,故宫出版社首推《谜宫》系列文化解谜书,将博物馆知识与人们喜闻乐见的解谜互动结合,发行超过70万册,创造了单册2020万元的出版众筹世界纪录。

《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符号解读》让读者在探寻中华文化之旅的过程中,感悟中华文化的灵魂和中华民族团结的根脉,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2]。全书将民族团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贯穿其中,除了对故宫的解读,还有对黄河、长江、良渚古城、黄帝陵、殷墟、大运河、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等的解读,共解读了17种中华文化符号。该书体现了故宫出版的特点——走出故宫但又不完全脱离故宫,图文并茂,凸显故宫特色。目前该书已在香港推出了繁体字版,正在逐步落实将其翻译成蒙、藏、维等少数民族文字,英、法、阿、日等外国文字,以及盲文、音频出版物,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华传统符号的故事。

近期,《故宫百科全书》《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尺牍全集》被补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与此同时,故宫出版社策划了一批具有鲜明故宫特色的出版物,包括《耿宝昌文集》《陈万里日记》《杨新文集》等故宫专家的文集学术图书选题,以及《故宫万象》《悦读故宫》系列图书选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选题结构。《故宫万象》丛书涉及建筑、书法、绘画、玉器、陶瓷、雕塑、金石、服饰、历史照片等,对故宫博物院所藏25类文物均有反映,第一辑出版100卷,收录的文物达数万件之巨,所纳之广为故宫出版社历年之最,纵贯古今,融通中西,汇聚故宫必知必读之内容,凝聚故宫专家逐一遴选、优中择优的心血。《悦读故宫》丛书为普及型轻阅读读本,旨在传播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体现故宫博物院的建筑、文物、历史等三大特色。《故宫设计全集》《故宫色谱》《故宫纹样》以故宫的建筑和文物藏品为灵感源泉,用设计语言打通古今,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尝试。

出版工作是文化传承和积累的重要抓手,故宫出版社的工作重心是通过图书出版充分发掘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与内涵,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多方位展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價值、时代价值,激活故宫所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成果全民共享,推出一批有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故宫学理论专著,以及一批深入浅出的大众通俗读物,坚持开发不同类型的出版物,打造代表国家水准的精品力作。

二、开拓创新,谋划融合出版新模式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着社会运行方式,AR/V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出版产业深度融合,出版产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出版融合是必经之路[3]。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作出重要部署,为推动出版业融合发展、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文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故宫出版社要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深耕融合出版,助力社会主义出版强国建设。故宫出版社要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以“数字故宫”建设为指引,把数字化和融合出版作为主攻方向,结合自身的特色优势,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数字化发展新路,设计规划融合出版的内容与模式,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深度融合[1]。比如,出版社近期推出电子出版物《探秘丹青》《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紫禁城里过大年”数字沉浸式体验数字馆等,在融合出版领域迈上了新台阶。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尝试将NFC加密、AR数字、Marker等技术与故宫文物保护研究相结合的电子出版物。第一集为《妙顶金龙——彩画之美》《层叠安澜——斗拱之力》《有无相生——裱糊之道》,是对故宫古代建筑遗产中官式彩画、斗拱、皇家裱糊等三种修缮技艺的拆解与揭秘[4]。体验者手持手机或平板电脑,轻碰可获得“古建修缮馆守护令”,随即可用这一身份识别令沉浸在等比例还原的故宫养心殿数字空间场景中,对平日只能抬头仰望的官式天花彩画、斗拱及皇家裱糊,近距离地进行360度3D空间式互动修缮。元宇宙空间名为“紫禁妙境”,在这里,守护者须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跟随传承师傅,学习如何分析古建病害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病害特诊进行“修旧如旧”和“预防性保护”,并分享自己的古建修缮成果[4]。读者沉浸式体验如何对文物进行“修旧如旧”,借助数字技术身临其境地探究故宫文物修复的奥秘,增强文物保护的理念与知识,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探秘丹青》是从故宫博物院宏富藏品中撷取代表性作品,利用数字技术对其进行解构、再现的电子出版物。该项目可让读者基于第一视角以线上沉浸游玩的方式,走进传世名作之中进行感知、解读、游玩、探秘。《探秘丹青》依托封装引擎技术,让读者只需通过手机、IPAD、智能电视等电子设备,就能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进入丹青的探秘世界。《探秘丹青》首季推出《绘境》《竞技》《闲趣》《入宴》《仙游》等5部作品。通过数字技术还原藏品背后故事,以“今”入“古”,让数字技术为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流传千年的笔墨丹青穿屏而出,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让读者以第一人称视角“浸入”,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所绽放的耀眼光彩。

“紫禁城里过大年”数字馆是故宫出版社践行数字融合出版的成果,其学术背景源于2019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贺岁迎祥”新年主题大展。展览以数字融合的形式于龙年春节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亮相,占地15000平方米,是首次以数字融合出版的形式在“宫外”落地的项目,是故宫出版社近年来在数字融合出版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也是对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建设的有力呼应。该项目依托馆藏文物开发紫禁城年俗知识,通过数字技术、场景展览展示、多媒体互动空间等多元化手段,全景再现紫禁城内外的新年气象。“紫禁城里过大年”数字馆内九组主题场景运用全息投影、数字交互等方式对故宫收藏的新年文物进行多媒体数字展示,打破了文物展览的时空局限,在不动用文物本体的前提下,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使那些深藏在博物馆中的绘画、文献和礼俗通过创新场景、动感视效和趣味情节与大众见面,给大众呈现一场完美的文化盛宴。从“紫禁城里过大年”数字馆这个项目来看,被各界所认同的融合出版多元形式为“故宫走出故宫”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尤其为北京以外地区的“博物馆+文旅教育产业”提供了新的样板。待《紫禁城里过大年》电子出版物出版后,读者还可以“把故宫的年节文化带回家”,这是践行故宫融合出版的成果。

故宫出版社正在研发的《故宫XR大场景》数字出版物,依托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文物保护经验,以故宫历史文化与文物保护为内容核心,运用可调动参与者在虚拟世界中融合感官的XR技术,为大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参观和学习体验,让大众可深度体验与感受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明精髓,理解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价值[1]。XR即扩展现实,是一种包含了AR、VR、MR多种技术相融合的技术手段。XR技术利用计算机将真实世界与虚拟内容结合,构建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并运用视觉、听觉(未来可能还有嗅觉和触觉)等信号,为观者营造出深度沉浸式的体验。具体来看,《故宫XR大场景》依托故宫历史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精华,融合文物保护过程中的感人故事,结合XR技术对内容进行数字化转化,以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超高历史还原度,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为受众带来沉浸式学习体验;带领受众跨越历史,触达不可及的神秘宫殿,从历史传承、建筑艺术、人文仪式等不同维度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探寻故宫之秘,体会建筑之美与庄重仪式中的文化脉络,践行对先人智慧的致敬、对文化根基的坚守,以及对东方文明的探寻。

技术迭代引领文化消费创新,文化数字资产化、AICG人工智能创造、XR虚拟现实体验、元宇宙等新技术正在催生文化场景和体验革命,我国需要这些新技术来驱动中国文化的年轻化消费,创造时代的新文化产品范本。对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通过现代化阐释将学术成果转变成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创产品以及影视和舞台艺术作品,让藏在博物馆里的稀世珍品亮相荧屏,努力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现文物的价值[5],积极把博物馆搬上“云端”,实现保护成果的开放共享,是故宫出版社一直以来坚持的目标。数字化传播有助于拉近大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加深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开拓故宫文化传播的新方式、新局面,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5]。随着故宫数字出版工作的不断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面世,向全社会展现故宫数字出版创新的活力。目前故宫出版社正在酝酿故宫数字出版实验室与故宫数字出版沉浸式体验馆,将助力传统文化在科技与出版的融合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故宫出版社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助力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与“活力故宫”建设,运用数字科技领域最新的XR技术,策划出版数字出版物。这些数字出版物运用数字化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内容,促进了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的深度融合。故宫出版社以高质量原创数字出版物引领数字出版行业,树立行业标准,推动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为文博行业与文物保护工作作出积极贡献。未来,故宫出版社将以数字时代新质生产力提升受众文化自信;发挥XR技术优势,构建沉浸全景环绕式的数字场景以再现历史情节,帮助大众尤其年轻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故宫历史文化;通过互动探索、视听震撼等多维技术手段,激发年轻受众对故宫中相关文物保护方式的探索热情。

三、拓展产业链,开拓文旅融合新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用文化为旅游赋能,如何通过旅游推广文化,让诗和远方同行,成为文化行业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故宫出版社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探索故宫文化和文旅项目融合的产业模式,将故宫与当地文化IP结合,打造新空间,同时将数字化展览、文创产品、图书、研学等融为一体。故宫出版社围绕文物活化,以文化为旅游赋能,研发了系列数字展览IP,对文旅产业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数字化IP可以转化为线下巡展、主题馆等形式落地,融入热门景区、商业地产、特色文旅小镇等业态,结合地方文化,打造具有文化魅力和商业价值的文旅融合项目[6]。

2018年5月,故宫出版社与凤凰数字科技携手创制《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IP,并将其打造成创新型文旅体验项目,在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以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形式落地,引发了观展热潮,并由此开启了全国巡展[5]。2018—2021年,《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从故宫出发,在广州国际媒体港、绍兴科技馆、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等地展出,并创新开发了主题馆形式,永久落地山东青岛海上皇宫、山西太原古县城等地,该项目融合城市在地文化,成为文博跨界数字艺术新文旅地标[5]。

“紫禁城里过大年”项目围绕衣食住行玩开发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融合数字游乐、精选文创、非遗互动、研学课堂、艺术主题乐园、数字文创等多种形态,从一本书延伸而出,充分体现了融合出版的多元化特色。该项目进行模块化建设,建立了多元化基础模型,各模块独立又围绕同一核心,为后续融合出版产品的市场化提供了基础模型,构建了基本的产品体系,并为市场化提供了标准模块,将在全国复制推廣。故宫出版社拆分组合“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基础模块,以“长期+短期”“文化+科技”“线下+线上”联动等多种形态推进融合出版,以IP品牌化运作方式走向市场,进行大胆的尝试创新,提供了基础样板。“紫禁城里过大年”项目为二级市场的文旅融合、品牌和内容输出指明了方向,也带动了故宫文旅行业内容升级,让大众进一步强化品牌认知。故宫出版社坚持深挖故宫文化,让文物活起来,比如,其以紫檀木边嵌牙骨珐琅大吉葫芦图挂屏为原型,从新春习俗、日常生活,装置艺术、非遗技艺等层面出发,借助数字3D技术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再创作和应用。故宫出版社还将文物复刻、二创的专属印章与文创产品、现场游玩内容结合,使得集章打卡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重要一环。整体来看,“紫禁城里过大年”项目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丰富了游客的文旅消费内容,提升了交互空间活力与经济效益。此外,还有融合出版体验馆,其融合创新、丰富的内容以及多元化业态,为“故宫走出故宫”提供了新的尝试方向。

“紫禁城里过大年”数字节落地鸟巢也被赋予深刻的含义。鸟巢是与故宫博物院一同坐落在中轴线上的重要文化坐标,故宫文化携手国家体育场大IP,以创新的呈现形式挖掘文化体育内涵,生动诠释中国精神。比如,“鸟巢欢乐冰雪季”与数字故宫——“紫禁城里过大年”数字文化节深度融合,旨在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体育运动的力量有机结合,力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更多人参与活动,以更多元的方式丰富首都新春文化生活。这些活动顺应了国家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大背景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故宫出版社将努力走出去,在国际文化舞台上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四、助力“活力故宫”建设,文创产品引领潮流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故宫出版社的全资子公司——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文创产品研发工作,把故宫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宫的建筑与藏品是文创构思的源泉,但不是所有的资源都适合开发文创。找到适合开发文创的素材需要深厚的研究积淀。适合开发文创的素材不是非得要艺术史名作,也不是非得要珍贵文物,而是要考虑主题是否喜闻乐见,构图色彩是否便于呈现,面目神情是否可爱讨喜,同时还需赋予产品明确的客户定位,不同的消费者需要具有不同风格、功能和价位的产品。消费者既需要物美价廉、容易理解,不要求过多知识储备的产品,也需要文化元素突出、设计新颖、包装精致、具有品质感的礼品,以及以收藏为目标、高端小众、限量独特的产品。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传递紫禁城美学”为原则致力于文创研发,打造“活力故宫”,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故宫中国节”项目、“金榜题名”项目、“宫囍·龙凤呈祥”项目等三个主题性文创项目将文物、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以沉浸式、互动式的数字化方式向人们展示年节文化、科举文化、婚庆文化。壁纸文创产品基于传统图案,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将具有悠久历史的京绣(宫绣)、苏绣融入室内整体装饰,实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表达。“榫卯”益智积木玩具,以燕尾榫为设计理念,让孩子体验中国建筑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6]。结合国际图书节,故宫出版社推出文化创意产品,如岁朝佳兆系列子母壶套装、酒具套装、花器、茶具套装,以冷枚《梧桐双兔图》为主题的金桂浮月系列马克杯套装、斜挎帆布包、两人食餐具套装,千里江山系列艺术长巾、艺术折扇、艺术团扇,事事如意系列挂画、成套茶具等,向人们展示故宫多年来注重文化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特色,传递直观的故宫文化形象。

故宫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文化的物质承载,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随时代发展的直接体现。故宫博物院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振文化创意产业,激活故宫所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文物活起来”。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创意上强调与大众的亲近性,让大众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把故宫带回家。故宫出版社承担着故宫文创产品研发的主要工作,关于故宫文创产品,笔者一直在思考,能否把紫禁城的生活美学融入当下时尚生活中,这就要先探讨什么是紫禁城的生活美学,比如,故宫里所能体现的建筑审美、园艺审美、书画审美、陶瓷审美等[2],故宫文创产品之所以能够让大家喜欢,主要原因就是产品里蕴含了这些审美元素。故宫出版社在未来的文创产品研发中,将更深入细致地挖掘契合传统文化同时又能体现生活美学的产品,将博物馆研究成果进行大众化和当代化的创新,让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下生活密切关联,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和文化建设,不断拓展文化影响力,这才是博物馆文创更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五、结语

建社40年以来,故宫出版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不断提升出版质量,依托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文化资源,发挥“艺术水准高、学术品位好、文化积累厚”的优势,以众多高品质的出版物“让文物活起来”,成果丰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文化在新时代征程中的地位作用,明确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務。故宫博物院在2025年将迎来建院100周年,各项事业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故宫出版社以此为契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在故宫文华殿展出的“汇流澄鉴:故宫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展”,首次以“图书+文物”的形式呈现故宫出版社40年发展历程。展厅中的300余种精品图书和20余件珍贵文物被编排在创、塑、博、谋、新五个主题之下,全景式再现并总结了1983年以来故宫出版的成绩。展览内容一如主题“汇流澄鉴”,撷取古人的智慧,创新今人的体验,这是故宫出版的精神所在。

故宫出版社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踔厉奋进,赓续前行。坚定文化自信,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敏锐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不断适应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变化,坚持走融合发展的道路;构建格调高雅、品质优秀、产品丰富的图书体系,打造更多富含文化内涵、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将出版工作融合到故宫博物院发展的工作中,用出版工作推进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融通,并将之传承、发扬下去[7];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扎实的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1]孙海悦. 让故宫文化可观可触可享:访故宫出版社社长章宏伟[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02-21.

[2]张丽. 用中华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N]. 人民政协报,2023-07-24.

[3]黄楚新,曹月娟. 以融合出版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J]. 中国编辑,2023(6):80-84.

[4]刘峰. 让丰沛的珍宝资源“活”起来[J]. 出版人,2023(12):60-61.

[5]王旭东. 立足故宫  积累传承:写在故宫出版社成立四十周年之际[J]. 紫禁城,2023(3):15-21.

[6]章宏伟. 守正创新:以出版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J]. 出版广角,2022(15):36-41.

[7]章宏伟. 凝心聚力谋发展  踔厉奋发启新程[J]. 紫禁城,2023(3):194-215.

猜你喜欢
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5:34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雪中故宫
“不落灰”的文创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50
铧芯文创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礼物
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