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芳
依据《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山东省在扩大艺术类专业统考范围、从严管理艺术类校考的同时,对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也提升到新高度。艺术类的各专业类别,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以普通类一段线为基数,按教育部规定各专业类别的比例划定。对艺术类省级统考学生来说,专业课考得再好,文化课还占总成绩的50%,这给艺术特色高中文化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音乐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艺术特色高中,历史学科是艺术生高考必选科目之一。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艺术生历史教学活动中运用大单元教学思路开展授课活动,能够全面渗透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核心素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音乐学校为例,从大单元教学视角对艺术特色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尝试性探索。
一、基于核心素养,艺术特色高中开展历史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适应艺术生的学情
音乐学校作为综合性的艺术特色高中,开设美术、书法、音乐(声乐、器乐)、播音与主持、戏剧表演、舞蹈表演等专业。与普通高中生相比较,艺术生的整体文化课入学水平不高,历史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但是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学生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运用唯物史观深入解读历史事物和现象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大单元可以是历史教材中呈现的单元,也可以是历史教师根据历史教学主题,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重组形成的新的单元。历史大单元教学通过知识整合和提炼主题,能够避免与初中知识的重复。在同一知识点上适当拓展思维广度与深度,便于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分析材料的基本方法。大单元教学更能适应艺术生的实际学情,更有利于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渗透。
(二)有助于提高艺术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三年,艺术生至少有一半时间花费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尤其是高三上学期冲刺艺考时,文化课学习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高三文化课学习时间通常集中在专业课统考(现在一般在12月份)结束之后再进行。如果有的学生要参加某些学校组织的校考,那么集中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还要往后拖(一般校考集中在2月份左右,有的甚至更晚一点)。因为在专业课上花费的时间较长,所以留给文化课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且时间比较零散、碎片化。
目前的艺考环境与以往不同,文化课在录取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艺术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快速提高成绩。文化课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模式,而应讲究方法,以效率为主。历史大单元教学能够避免艺术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突出单元重难点,提取历史大概念,重基础、抓主干。教师要在高一、高二年级的时候通过历史大单元教学帮助艺术生打牢基础,在高三备考艺术科目的同时,抽出碎片化的时间来巩固之前梳理出来的历史主线、主题、大概念,为艺考之后文化课冲刺做好准备,这样将极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艺考形势。
(三)有助于艺术生的德育培养
艺术生的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相对偏弱,表现在感情丰富、富有想象力,追求自由、自主、开放的环境,但是容易冲动、情绪化,忽视集体主义,欠缺组织纪律性,比较散漫。当前,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与学生真实发生有关、有趣、有用的连接,而大单元不再是原有知识点的简单相加,而是最小的课程单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素养发展要求,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基本单位和重要路径。大单元教学能够充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教学过程中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艺术生理性思维的同时,有助于艺术生德育的落实。历史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和居安思危情怀的培养,使艺术生树立世界意识和危机意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二、基于核心素养,艺术特色高中开展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教材单元内容,提炼单元主题和大概念
在单元教案设计中,历史教师需要依据课程标准提炼主题和大概念。大概念是落实大单元教学的抓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艺术生根据历史大概念对单元知识进行深层解读,提高艺术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为例,明至清中叶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以及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型时期。明清时期伴随着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经济、文化、科技、对外关系等方面都有新发展。同时,世界形势发生巨变。这一时期的中国未能跟上世界潮流,中国传统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本单元有四条主线: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清的边疆治理;明清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明清的对外交往和统治危机。其中,政治制度、边疆治理、经济、科技与文化、对外交往、统治危机是本单元的重要概念,聚焦这些大概念,教师将原来的 “教材单元”建构为“教学单元”, 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生的深度学习。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整体内容,教师将本单元主题定为“鼎盛与危机”,依据时序沿革和主题逻辑,通过拆分重组,聚焦大概念,形成单元体系:从政治制度看鼎盛与危机;从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看鼎盛与危机;从经济、科技与文化看鼎盛与危机。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学以主题为基、以大概念为线、以问题为支,融通共进,同时理清支撑这些概念的核心知识。这样的历史大单元教学帮助艺术生构建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有效实现历史单元的深度学习。
(二)依据历史核心主题,形成新的大单元教学
为了让艺术生深入透彻地理解历史核心主题,使所学历史知识更加系统化,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合理创新历史教学思路,优化单元教学设计,整合两个或多个单元,形成新的教学单元。
例如,在讲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這一核心主题时,教师可以以这一核心主题为纲,打破原有的教材单元,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秦朝)、巩固(两汉时期)、发展(隋唐时期)、鼎盛(明至清中叶)为主线,形成新的教学单元,再以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大概念为抓手,引导学生构建横跨多个单元的思维导图,便于艺术生探究历史核心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脉络清晰、通俗易懂的全方位历史知识框架图。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利于学生运用联想思维建立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易懂易学却不容易遗忘。同时,启发学生根据知识框架图分析秦朝、两汉时期、隋唐时期、明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而加深学生对历史核心知识的理解,使其形成良好的历史系统化认知意识,从而高效渗透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核心素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围绕历史大概念形成新的大单元教学
为了让艺术生深入、透彻、系统地理解历史大概念,在大单元教学思路的指导下,教师将不同单元的同一大概念进行整合,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大概念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探寻历史发展规律,从而提高深度学习质量。
例如,在讲解古代选官制度这一大概念时,教师以时间为主线,串联起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从夏商周的世卿世禄制和战国的军功爵制,到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从选拔方式和选拔标准的对比变化引导学生深度解析,探索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趋势。
在这样的大概念整体构建中,学生一步步探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举荐逐渐发展为公开选拔;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并更加公开、公平、客观;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对比分析,学生推导出一个结论: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辩证唯物史观,客观评价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深远影响:首先,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其次,科举制度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它使得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导致文化多样性和思想自由的缺失。最后,科举制度使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受到功利主义和应试主义的侵蚀,导致文化精神和思想品质的低落。
教师围绕大概念创建新的历史大单元活动,不仅使艺术生将知识点进行合理串联,还能借此启发其辩证思维,建立时空观念,引导其尝试从多个角度出发,用辩证唯物史观看待事件的本质内涵,提高历史解释和历史分析能力。
(四)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情境,开展大单元教学
高效的历史大单元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借助情境展开。所以大单元备课时,教师要能创造出有内容、有温度、有价值的情境,并能将情境自然融入课时中,让情境真正发挥激趣和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历史情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真实情境,另一类是真实情境。非真实情境包括课本概念的简单呈现、从一个历史概念到另一个历史概念、从一个抽象表达到另一个抽象表达等。例如,在无任何史料的情况下,直接比较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这就是典型的非真实情境。这些非真实情境无助于学生将历史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也无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素养。因此,在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不用或者少用非真实情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指出:历史学科考试中的真实情境是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借助真实情境来考查关键能力。因此,在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历史真实情境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学术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生活情境。学术情境是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社会情境是指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查,如某种风俗的来源、某国际争端的历史背景。学习情境是指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这类情境也是历史教学活动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生活情境是指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遇到与历史有关的问题。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赏析一幅宣传画《工人新村》(1952年)。“1952年,工人新村,散步的工人、玩耍的孩子、自行车、电灯、生产模范锦旗、向日葵、红旗、远处的厂房、烟囱,天上的鸽子”,每个细节都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此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中运用真实情境,求真、求新,关注时代下的人和物,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按艺术专业类别分层作业,巩固大单元教学成果
音乐学校各艺术专业学生入学成绩不同,播音与主持学生中考入学成绩最高,其次为美术、书法、音乐专业,戏剧表演和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入学成绩最低,这与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要求相符。依据《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以普通类一段线为基数,按教育部规定各专业类别的比例划定。播音与主持类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为普通类一段线;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书法类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为普通类一段线的75%;舞蹈类、表(导)演类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为普通类一段线的65%。
虽然同为艺术生,但是各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和高考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按照艺术专业类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分层作业,作业评级标准也尽可能体现多样性和综合性。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给戏剧表演和舞蹈表演的学生布置《马嘎尔尼访华》历史情景剧本创作及表演的作业,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调动学生創作表演的积极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除了剧本创作之外,还可以增加作业量,如结合“鼎盛与危机”单元主题,把握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历史学科素养提出后,历史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历史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教育变革要求。随着艺考改革的深入,在艺术特色高中开展历史大单元教学,将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建立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结构,不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艺术生历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提高艺术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促进艺术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