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庆节,回母校当涂二中参加高中毕业30周年聚会,却意外发现当年任教我们文科班的老师一个都没有来。问组委会同学,才知道有的老师已仙逝,有的已卧病在床多年,有的已神志不太清醒,班主任傅书宝老师也已83岁高龄,行动不便了。回忆中,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师当年都和蔼可亲,教学严谨,对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关怀备至。如今,他们都已经退休,淡出了教学舞台。作为学生,按照我的记忆来清晰呈现他们当年的教学风采和可贵品格,应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991年9月,我进入母校文科班,任课老师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全部是新面孔,与高一时无一重合。这些老师怎么样呢?班里所有同学都充满期待。
傅书宝老师开始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听说他之前是丹阳中学(地方高中)的校长,后来调动到县城当涂二中担任数学老师。此时傅老师已经50多岁,头发稀疏,但疏而不乱地被梳到一边,勉强遮得住头皮。他眼睛很小,戴着小小的眼镜,讲课时眼镜常常滑到鼻尖上。
傅老师说话慢条斯理,语速适中,操着一口浓重的丹阳地方方言,常常把“圆”说成“鱼”的读音。他讲课思路非常清晰,论证过程非常严谨,逐层深入,鞭辟入里,如同庖丁解牛一样,直至水到渠成地得出最后结论。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傅老师上课也偶有卡壳的时候,解题到中途,忽然忘了后面的步骤,这时候他就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提醒我一下。”然后尴尬地笑笑,“老了,思维转不动了。”我很喜欢傅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解题思路,在他的指导下,和高一时期相比,我的数学成绩有了长足进步。
傅老师对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学生特别关心,尤其关心我们的学习。他经常说:“你们一定要有自己的高考目标。农村来的同学,都肩负着考上大学的重任,如果考不上大学,高中三年的苦就白吃了。”那时候,我们这些农村学生想考大学都想疯了,记得自己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梦:高考结束,分数出来了,我的好友赵家苗同学考上了东浦大学,而我却迟迟不知道高考结果。心里一急,梦醒了。第二天去找傅老师说起这个奇怪的梦,他搔着脑袋说:“哎呀,没听说过东浦大学,上海倒是有个浦东,不过这地方才刚刚开发呢。”然后他在我的脑袋上拍了拍,“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好好努力,你肯定会考上你向往的山东大学历史系。一定要加油!”
傅老师虽然年龄大了,但思想一点都不保守。每年元旦,班级都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联欢晚会,这是师生欢聚的节日,更是我们青春岁月的见证。高二下学期,全班同学包了一辆大巴车,兴高采烈地去南京春游,中华门、中山陵、灵谷寺、玄武湖公园等景点,都给我们师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些活动,全部是傅老师倡议组织的,他非常尊重学生的少年情怀,力求在艰苦的高中岁月给我们留下青春应有的气息和活力。我们的高中求学生涯虽然艰辛,但绝不沉闷。
1993年高考前两天,班级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位男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思念,给班里某位女生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书信,结果该女生哭得梨花带雨,闹得天翻地覆,男生急得要跳楼。作为班长,我把该男生稳住,同时派人去找傅老师。傅老师来后先弄清了事情的原委,然后哭笑不得地说:“咦,马上就要高考了,还想着这事,真是莫名其妙。考不上大学,一切都是浮云;考上理想大学,才有追求心爱女生的资格。切记呀!”然后他哈哈大笑起来,我们也跟着笑起来。一场危机就这样化解了,我们也朦胧懂得了非常现实的爱情和学业的关系。
高考结果出来了,我们文科班折戟沉沙,没有一个考上本科的。这对傅老师而言是个沉重打击。那真是一个无比苦涩的暑假,让人痛不欲生。我也知道自己考砸了,但不知道具体分数,于是头昏脑胀地去傅老师家里拿分数条。他好像一下子老去了好多岁,拿出分数条交到我手里后,不无痛心地说:“高考前的两次模拟大考,你们考得多好啊!一直以为你和鲁伦怀是班级的双保险,没想到你们俩都没有考上本科。我这段时间都不敢出门,怕遇到学校领导,怕遇到家长。”然后重重地叹了口气。
听了这番话,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强忍着没有流下来。我决心复读一年,明年争取考上本科。但家里没有人同意我的决定,他们认为,没有十足把握是不能轻易尝试的,何况我已经考上师专,未来的工作已经有保障了,没必要冒险。就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村里三年前考上本科的小飞大哥开导我说:“高考未必能决定未来,如果你真有决心,大专毕业后可以考研究生。”这番话使我一下子感到释然了。
去母校调档案的时候,我又去了傅老师家里,告诉他未来考研的想法,他听了眉头一皱:“考什么研究生,你哪能考得上?好好读你的师专,将来毕业后找份工作,当一个合格的教师就行了。”这等于给我迎头浇了一瓢冷水,让我的心也变得冰凉冰凉的。如今想来,他当年不赞同我考研,很可能是因为我高考失利——一个连本科都考不上的学生,怎么能考上研究生?高考失利不仅打击了我,也沉重打击了傅老师。
1993年9月,我进入巢湖师专中文系,1995年毕业后进入初中母校关马中学任教。在蹉跎了9年岁月后,2004年,我在而立之年考取了安徽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硕博连读,201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工作。2015年秋天,我突然接到傅老师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是汤召华同学给他提供了我的号码,还给他讲述了我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老师说:“这么些年,你始终没有停止学习和奋斗,作为你的老师,我为你感到自豪!不过,你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能把自己累坏了。”
听了老师的话,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傅老师了,他竟然还能想到我,如此关心我。我想,傅老师一定忘记当初否定我考研的事了,但我马上摇摇头,为自己冒出这个想法而羞愧:20多年过去了,还记着这件事,自己似乎有小人之嫌了,但又实在无法忘却。如今想来,我当初没有充分體会到高考失利对老师内心造成的隐痛。
我深深感动于傅老师对我的关心,也为这些年没有去看望他而愧疚。之后几年,每次回老家,我都想去看望老师,可机缘往往不凑巧。一直到2018年寒假,通过汤召华、赵家苗等同学的邀请和帮助,我才在当涂请傅老师和尚贤虎、陈立平、顾昌勇等老师吃了一顿饭,此时傅老师已经78岁高龄了。他的相貌变化不大,一眼还能看出当年的样子,目光还是一如既往的和善。寒暄后,他拍拍我的身子,在我脸上捏了捏,然后点点头:“嗯,还是和高中时一样结实。”在老师眼里,学生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2023年,我们文科班的高中毕业30周年聚会,83岁高龄的傅老师已行动不便,没有前来,但同学们都牵挂着他。祝愿傅老师延年益寿!
当年,我们的语文是鲍传沛老师教授的。他可能是我们那届教师中年龄最大的长者,瘦高个,头发稀疏,从侧面看很像法国思想家圣西门。虽然戴着眼镜,但眼睛总给人迎风流泪的感觉,应当是用眼过度的缘故。鲍老师喜欢钓鱼,我们高一时他还曾到孙家银同学家的池塘去垂钓过。冬天的早晨,鲍老师还经常在操场上笑哈哈地做扩胸动作。这是进入文科班之前鲍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
进入文科班后,语文由高一时的吴立本老师变成了鲍传沛老师。我一直非常喜欢吴立本老师的教学风格,所以,总不由自主地对两位老师进行比较:吴老师文本解读深,注重细节阐释,教学内容非常丰厚;鲍老师解读文本则相对粗疏,但非常大气,围绕课文线索深入拓展,常常在和主题有密切关联的地方翻出全新意境。鲍老师讲授经典名篇《祝福》,下课后我曾问过他一个问题:“柳妈动员祥林嫂捐门槛,究竟是有意戏弄、故意欺骗还是好意相劝呢?”他当时点了一支烟,说:“你让我考虑考虑。”第二节课,他走上讲台说:“柳妈劝祥林嫂捐门槛应当是好意相劝。”看着我们困惑的样子,鲍老师又说:“我们不能因为柳妈的规劝把祥林嫂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就想当然地认为柳妈的举动是恶意的。柳妈也是吃素的善人,她规劝祥林嫂的主观动机应当还是为祥林嫂好,只是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打破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论。切记!”后来的语文测试中果真考到了类似题目,答案也正如鲍老师所说,这让我们十分佩服。
1992年元旦,大雪纷飞,滴水成冰,天气冷得要命。我们用班费给每位老师买了两个精美的陶瓷茶杯,我和鲁伦怀同学挨家给老师们送去新春祝福。在食堂吃过中饭,我俩去给鲍老师送茶杯。当时他住在校内教工楼三楼。敲门进去,鲍老师正坐在餐桌边吃饭,屋内可能生了炉子,温暖如春。桌上一杯白酒,几盘精美的菜肴,只记得其中有撒了胡萝卜丝的红烧鱼,应当很美味。鲍老师喜欢偶尔抽支烟,喝点小酒。对了,他应当喜欢吃鱼,不然怎么那么喜欢钓鱼呢?我当时就想:鲍老师应当是个喜欢享受生活的人吧!
鲍老师说话,有时十分风趣幽默。高二上学期学习鲁迅先生的名篇《药》,那天鲍老师走上讲台,看到黑板没有擦,就拿起黑板擦背对着我们擦起黑板来。我们则在讲台下嗡嗡嗡地小声说话,一片嘈杂。鲍老师一转身,严肃地看着我们,班级里立刻鸦雀无声,他指着课本说:“请看课文第×页第×行,‘街上的狗很多,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大家愣了一下,然后全都哈哈大笑起来,有的同学笑得喘不过气,连鲍老师自己也笑了。还有一次,鲍老师拔了几颗牙,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同学们哪,我本来就长得丑,昨天拔了几颗牙,腮又瘪了,就更丑了。不过年龄大了,丑就丑点吧。你们正是最好看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这最美好的时光,好好努力,考上理想大学!”大家在笑声中感受到了鲍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对我们的殷切期待。
高中毕业后,我们离开了母校。我在关马中学任教期间,有一次去城关办事,在早晨的街头遇到了正在散步的鲍老师。我喊了一声“鲍老师”,他愣了一下:“不好意思,我不认识你了。”我赶紧说:“我是1993年毕业的文科班的杨大忠。”他摇摇头:“我还是想不起来。抱歉了,那么多学生,我无法一一记得。退休了,年龄大了,脑子就更糊涂了。”想想也是,鲍老师桃李满天下,哪能记得每一位学生。如今,鲍老师已经仙逝,但他的音容笑貌却如在眼前,让人怀念……
在文科班的主课老师中,傅老师和鲍老师是对我影响较大的两位。傅老师随和、热忱,很懂得学生的心理,使我们艰苦的高中生涯并不缺乏青春的亮色与活力。他的热情、鼓励和鞭策,使我深刻领悟到教师的天然职责所在,在我之后的教学生涯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引导和榜样作用。我已离开母校多年,但傅老师始终对我怀有期待和牵挂,这又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师生共度的时光,教师在学生的终身成长中应能始终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从鲍老师身上则更多地体会到语文学科素养和教学技巧的可贵。鲍老师使我充分认识到经典名著的博大精深,解析经典,应当放弃陈腐的“二元对立论”,那种抓住文本的某项或某些特质进行无限拔高的解讀方法是不科学的,文本的深度解读必须以教师的渊博知识作支撑,要摒弃那种在文本内部兜圈子自圆其说的狭隘方法论。同时,鲍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课堂气氛的随机生成和调节能力,又使我深感语文教学技巧的重要性,我的课堂教学风格和当年的鲍老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应当也是师生之间教学风格的良好传承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