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芸
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新质生产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界定了新时代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指明了下一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方向。那么,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基于什么样的现实背景?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和战略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是什么?我们应如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进一步促进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教授,请他作了相关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而且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些重要的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的理论,同时也大大地推进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理论。
《领导文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并深入论述“新质生产力”概念,引发国内外热烈反响。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其科学内涵是什么?
张占斌:自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以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都提到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特别是在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省代表团审议时,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又作出了重要指示。在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0项任务的第一项中,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有这些,引起参加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通过媒体的采访和报道,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在全国成为一个热词,为大家广泛关注和讨论,反响非常强烈。
应当说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也是一个核心概念。习近平总书记说他之所以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主要考虑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于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概括,他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是怎么来的呢?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力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领导文萃》: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基本的范畴,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占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生产力是一个核心的概念,生产力理论的提出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确立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习近平都对生产力高度重视。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而且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些重要的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的理论,同时也大大地推进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理论。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我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将“生产方式”视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新质生产力作为当前时代前沿生产方式,扩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视域。二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对生产力范畴的理解,体现了对生产力结构要素的新认识,进一步突出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明确界定新质生产力本身等于绿色生产力,以此拓展和深化了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三是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形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强调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突出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对于新的生产关系的本质关联,极大扩展了对生产关系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以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深刻把握一系列生产关系的本质关联。四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物质生产历史作用的认识。生产力的尺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新质生产力理念为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领导文萃》: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基于什么样的现实背景?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呼唤?具有什么战略意义?
张占斌: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球正在发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交织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符合大趋势和大逻辑的自然演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需求。其中,外因是加速器,根本在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应对新国际形势的主动选择、主动出击。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发生深刻调整,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潮活跃,美国作为守成大国,为维护其世界霸权和领导地位,采取多种措施企图遏制中国发展,不断对中国进行政治误导、战略遏制和全面施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特别是在美国“卡脖子”的技术背景下,需要加速推进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依靠新质生产力的助推助攻,能够有效改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底部的情况,推动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量的积累,正在发生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型升级,这种转型升级离不开已经萌发的新质生产力的推动。数据显示,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已超过60%,国产大飞机C919已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已成功建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未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更大作为。
在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大背景下,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如今,中国式现代化破浪前行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时代呼唤呢?
其一,这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趋势性变化,提出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扩大内需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等等。
其二,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呼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决定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國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其三, 这是努力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呼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的愿望摆在了我们面前,这要求我们必须破解主要矛盾,必须更加关注发展问题,特别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问题。把握好了这个问题,也就把握好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就是体现了我们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其四,这是推进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呼唤。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跟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进行友好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也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我们本身有真功夫,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整个世界经济的合作中才能更好地引领世界潮流,更好地站在世界正确一边,才能够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带动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中,我们注意到强调的重点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领导文萃》:当前,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如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和短板?具有哪些方面的发展优势?
张占斌: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中,我们注意到强调的重点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以往虽然没有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但是从全国各地的情况看,也都在谋划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特别是一些超大规模城市和特大型城市都在这方面积极布局、努力探索,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以下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是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尽管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但在许多关键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这导致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引领产业发展。近年来出现的美国在高技术领域对我国“卡脖子”问题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需要破解的重大难题。像华为、中兴通讯受到美国的打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二是产业链供应链不够完善。尽管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一些关键环节,如芯片、高端机床、精密仪器等领域,自给率较低,这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升级。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受制于人,使我们产业链和供应链发生波动。三是企业规模偏小。与国际大型企业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弱。而且我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许多国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和市场地位。四是高技术人才短缺。随着产业升级,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高达500万。领英公司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190多万技术人才中,有85万在美国,而我国只有5万人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应当说高技术人才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球高技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引进人才外部环境形势严峻,我国学生学者赴美学习交流阻力重重。美国围猎华裔高科技人才事件频发,海外高技术人才回流困难加剧,美国实施对华高科技产业脱钩遏制,也破坏了人才发展生态。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培养高技术人才增加了不少的困难,所以我们要统筹国家人才安全和发展规划,健全引育协同的人才保障制度,强化海外引才法律制度研究,构建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的长效机制,完善国家高技术人才安全保障制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以下发展优势:一是制度优势。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这种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在新技术领域组织突破并形成对新技术需求的统一市场。此外,我国的制度体系与新质生产力具有很好的契合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制度优势,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大市场优势。我国人口众多,产业丰富,具有极大的市场容量,可以容纳大量创新型企业。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全球规模最大而且还不断增加,这些都构成了一个规模巨大、增长性强的国内市场,将为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和合作机会。这种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优势正在逐步地显现出来,也正在逐步地被释放出来,这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三是产业配套优势。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具有非常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我国产业体系配套完整,有利于形成新型产业集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四是人才综合优势。我国拥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他们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综上来看,我国在制度、市场、产业配套和人才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这些优势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领导文萃》: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有哪些?要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
张占斌:按照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打造新型的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这些人要受过专业化知识化的培养和训练。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现在我们的时代和过去所用的生产工具大不一样了,特别是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新兴产业技术,重视通用技术产业、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三是要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新型生产关系与它配套配合,相向而生,相向而行,这就意味着要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和痛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要求:一是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通道。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真正的人才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培养起来。更好地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围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要加强党对科技创新的领导,发挥我们政府能够办大事的优势,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同时,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海纳百川,胸怀天下,要坚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三是要围绕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布局。我们必须在高技术领域抢占世界的制高点,在世界舞台上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激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四是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国有经济顶天立地,创造世界一流企业;鼓励民营经济上层次上台阶,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真正发挥出超大规模市场的应用场景,丰富和创新收益放大的独特优势。五是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地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导向。六是要更高水平的扩大开放。要从过去的商品要素型开放,向规则、标准、规制、管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好地吸引外商,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肯定是要把重点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因为这些产业代表着技术发展的前进方向,但也不能因此忽视甚至放弃了传统产业。从我国处在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看,这方面要给予特别关注,不能把一些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等同于夕阳产业、落后产业,忽视甚至放弃传统产业。
我们要准确把握好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把握好六对重大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我们要搞清楚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用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二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了新质生产力,也提到了新型生产关系,这两个“新”都特别重要。三是处理好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市场的实践探索的关系。各级政府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地方的要素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方面情况有所为有所不为,先立后破、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指导,不能图热闹,空喊口号,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在取得真正的实效上下功夫。四是要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肯定是要把重点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因为这些产业代表着技术发展的前进方向,但也不能因此忽视甚至放弃了传统产业。从我国处在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看,这方面要给予特别关注,不能把一些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等同于夕阳产业、落后产业,忽视甚至放弃传统产业。五是要处理好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要特别注意到,推动科技创新是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的。六是要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自己要有真功夫,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真正突破“卡脖子”技术。
《领导文萃》:正如前面所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应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應的生产关系,释放创新活力和潜能,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占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科学家,从事科技研究、科技发明和科技创新的问题,还需要很多配套的条件,比如说科技成果的转化,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比如说如何推动绿色发展,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就需要更好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也就是说要更好地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刚刚复出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明确表示:我要给科学家当后勤部长。这个“后勤部长”是什么意思?我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生产关系,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不断改善,创造一个好的氛围,让生产力有积极性,让生产力高兴,让生产力跑得快,跑得远,跑得稳。大家想想看,如果新质生产力高兴,跑得快,跑得远,跑得稳,那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有强大的动力,也就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这艘历史巨轮破浪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里提出的不是一个新,是两个新。这个新型生产关系就要求我们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改革等方面,要敢于打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球配置先进优质生产要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们改善生产关系,建立新型生产关系,也要把全球化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结合起来。我们注意到中央正在研究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期待着在完善新型生产关系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更大的进步,来更好地引领市场和社会预期,调动市场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