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科技强军高峰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站在新一轮科技强军的风口上,六连官兵“坐得住、钻得进、研得深”,敢于开辟新领域、探索新道路,在独创上下功夫,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为硬骨头插上高科技信息化翅膀,真正把连队锻造成能在新时代打胜仗的尖刀铁拳。
“硬骨头”是怎样练成的
文|丁木再
初冬时节,小雨霏霏。岭南山地,第74集团军某旅一场实战背景下的演练正在雨中紧张进行。
“全连注意,向目标地域前进!”
“轰隆隆……”起步即高速,只见“硬骨头六连”官兵驾驶战车从山林怒吼而出,翻土岭、越沟壕、过障碍,成战斗队形不断推进。
通过“敌”染毒地带、穿越“敌”炮火封锁区、避开“敌”卫星临空,机动途中,面对一个个突如其来的特情,连长王刚沉着面对,迅速决策,一道道指令急速传至各战车。
雨一直下,空中雾气弥漫,官兵视线受到影响。面对若隐若现的目标,“打!”随着王刚一声令下,一时间,战车火舌吞吐,枪炮齐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发起猛烈的火力打击……
近年来,不管与谁过招,不管战斗大小,六连从未败过。面对从单一地面作战到两栖作战,从传统步兵向新型合成步兵转型,从步枪刺刀到装甲战车、再到嵌入信息网络的新一代主战装备转变,六连每次都积极应对挑战和考验,官兵大胆“换脑”,快速“转身”,以“硬骨头精神”攻坚破难,突破训练瓶颈,大力开展训练革新和战法创新。
2017年,改革移防没多久的六连与兄弟单位侦察连展开对抗演练,六连组建特战小组,担负侦察袭扰任务。小组长林新祥带领特战小组刚进入袭扰前沿,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不料却被兄弟单位先进的侦察仪器捕获行踪,“包了饺子”。
信息化素养不足、协同意识不强、侦察装备使用不熟……演练回来后,六连官兵在痛定思痛的复盘检讨中找问题、定措施。不久之后的对抗演练中,双方再次不期而遇,林新祥奇招频出,直捣“敌”指挥所。
吃了“败仗”,学会了打仗,六连正是通过一次次较量比拼,补齐短板,提升能力。
只有平时训练从难从严,敢于较真碰硬,不断突破自我,关键时刻才能顶得住、打得赢。2020年,连队在一次通信专业考核中成绩不理想,排名靠后。有人感到偶尔失手也是正常的,但连队党支部认为,排名是次要的,训练成绩下降才是危险的。
决不能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现代化的步子不能慢,担当的劲头不能松。于是,时任连长赵松和所有班长一咬牙,打起背包住进车库,并立下军令状。连续奋战10余天,每天苦练17小时,直至所有车长专业科目全部优秀。近年来,六连先后21人次在集团军以上比武中摘金夺银,4人在演训场拼出个人二等功,连队先后5次取得海上、陆上战斗射击第1名,军事训练基础课目综合成绩年年位列全旅第一。
海上驾驶是两栖装甲合成部队的重难点课目。在2022年近似实战的海上演习中,六连主动在难局险局中验证战法打法,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险情,凭着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实现“3个首次”,即:首次在海上连续航渡4天3夜,直航抢滩登陆;首次远距离航行超30公里;首次在复杂天候条件下组织装航一个过程演练,为新的战法构想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把求战决心变成胜战本领。
“训练越贴近实战,打赢就越有底气。”如今,六连人人均掌握3种以上火器操作,干部骨干都有拿手绝招,普通战士能当业务骨干,军士能胜任班长岗位,班长能接替排长指挥,六连连续三年被评为“四铁”先进单位。
实战实训中立起“硬”标杆
文|唐硕阳
“夺占指挥所,这个任务我们来!”作战会议上,计划出现了变化,使得穿插任務变得更加艰巨,涉及复杂的地形和时间安排,在上级传达完行动任务后,六连连长王刚主动请缨。
“敢打硬仗恶仗、敢啃‘硬骨头!”六连在历次演习中总能出其不意,越战越勇,任务交给他们,我们放心。旅班子作出决定,将夺占指挥所的任务压在六连肩上。
王刚迅速展开实兵行动前的直前准备,制定了“避开敌情,多路穿插,迂回包抄”的战法,拟定了穿插路线……凭着“三股劲”“四过硬”的战斗精神,六连尖兵出其不意深入敌后,协同上级打击敌人,为战局的胜利奠定了决胜的基础,将连旗插上蓝军指挥所。
经过数百项大任务淬炼,连队官兵笃定:刀锋出鞘、有我无敌,过硬底气背后,是从难从严一贯到底的战斗精神。
六连官兵坚信“安全不是降低标准保来的,而是真抓实训练来的。”六连对训练的标准就是贴近实战,战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练什么。
在全旅组织的海训中,所有战斗员乘登陆舰进行抗眩晕训练,经过3天3夜波峰浪谷的颠簸后,大部分官兵出现恶心、乏力等症状。上岸后其余连队计划乘车回营休整,唯有六连官兵坚持按实战要求,继续演练夺占一线滩头阵地课题,扎实进行了全副武装的5公里奔袭,一路“打”回宿营地。六连官兵始终坚持严格训练标准,率先全员参加海上工况驾驶和昼夜间上下登陆舰等重难点课目训练,完成多个险难课目试训,连队先后5次取得海上、陆上战斗射击第1名。
六连紧贴未来作战样式,着眼在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中成为尖刀利刃,连队党支部紧紧扭住议战议训这个关键环节,查短板、补漏洞,定目标、提质效,官兵跟形势、研敌情、谋打赢成为风尚。
“怎样避免卡弹现象……”在一次实弹演训过程中,因为火炮卡弹率高,炮手刘磊将自己的想法迅速汇报给连队,连队制定攻关小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研析、试错,最终研发出“30mm自动炮卡弹排除器”,有效降低实装损耗,训练质效明显提升。
事后,六连官兵再次掀起一股研学风潮,充分运用“科技+”助力推动战斗力水平的提升。探索利用VR仿真技术,优化装甲驾驶员培养路径,单兵成长周期大幅度减缩;创新使用战场可视化系统,实现抽象沙盘到直击现地的转变,敌情研究更加直观便捷;建设运用“密集柜战备库室”“智能化枪支管理系统”,库室容量提升两倍以上,出动时间压缩三分之一。
人才培养是建设能打仗连队的根本保证。六连官兵紧贴信息化作战,锤炼过硬本领,提升过硬实力,强化人才培养。自主开展“岗位大练兵,专业大比武”活动,通过岗位竞选、岗位互换等方法,为技术军士、作战军士和指挥军士3类人员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
强军沃土锻硬骨,奋楫中流展新姿。作为主战主用、决战决胜的两栖铁拳,我们始终牢记习主席回信勉励嘱托,发扬光大“硬骨头精神”,敢战一切对手,致力强国强军,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努力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精兵劲旅。
瞄准打赢改革创新,瞄准实战对接战场
文|何永琦
六连官兵常说,操场战场紧相连,平时欠账战时还。这些年,无论环境条件怎么变,编制装备怎么改,作战任务怎么调,六连官兵都坚持瞄准打赢改革创新,瞄准实战对接战场。作为“硬骨头六连”所在营营长,我给大家讲一讲硬骨头六连如何从传统步兵向机械化、信息化步兵迈进。
这是一场近似实战的三军联合渡海登陆演习。担任第一波抢滩登陆突击任务的,是“硬骨头六连”官兵驾驶的10辆新型两栖装甲战车。
“左转向30度!”“锁定航线!”“抢滩登陆,执行!”指挥车内,一名中尉军官打开指挥控制系统的电脑键盘,熟练地在电子地图上标绘出进攻目标和线路,随后将命令迅速传达给周围的9台战车指挥控制系统。刹那间,10辆两栖装甲战车编成战斗队形,冒着敌岸重重炮火,斗风浪、越障碍、穿雷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负隅顽抗的岸滩之“敌”发出猛攻……
这一仗,是“硬骨头六连”组建以来首次进行的近似实战的两栖机械化作战演练。也是这一仗,引出一场训练改革大讨论。演习结束后,班长马洪刚建议,装甲车抢滩登陆后,步兵班长应该下车指挥,这样便于观察、指挥和协调。
按照惯例,在实施连进攻时、抢滩登陆后,步兵班长应该留在车上指挥。
大胆进行尝试,一切为了“打赢”,六连经过讨论后果断作出决定:改!这项由一名班长提出的改革最终获得成功。
从1985年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到1999年改编为两栖机械化步兵,“硬骨头六连”这个中国陆军的传统步兵连队,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转变,在陆上称雄的“猛虎”要下海当“蛟龙”了。
2017年6月,部队千里移防。六连从西子湖畔,来到罗浮山下。“要不要提前勘察一下地形,毕竟第一次在陌生地域打实弹,万一出状况怎么办?”面对移防后的首次实弹演习,连队训练形势分析会上,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
“战争由不得我们选择地域。此次检验性演习,虽然有难度,但我们六连人更要敢啃硬骨头!”连长胡迟的回答掷地有声。
演习打响后,面对临机设置的各类目标,胡迟沉着指挥,各排各车组对前方目标实施打击,相关战位全部临机决断:现场测距、计算参数、临机调配弹种,全连官兵都紧绷着神经,各种火器在连队统一指挥下对不同距离、不同方向的目标进行射击。
紧张的快速协同之间,一阵“轰!轰!轰!”,目标靶逐個被摧毁。
这次检验性演习中首次外挂模拟弹临机射击,射击任务交在炮手李可新手上。行进中的抖动对炮弹影响很大,对炮手心理素质要求很高。虽然是首次受领这样的任务,但作为一名素质过硬的炮手,李可新毫不畏惧,早已做好准备蓄势待发。
在到达距离最远目标千余米的位置后,车长下达发射命令,李可新屏息凝神瞄准目标,按下发射按钮。“嗖!嗖!”只见炮弹直扑靶标——“命中!”
演习当天,六连将建制内火器全部打了一遍,将目标任务区内所有靶标全部按时摧毁,打出了满堂彩。
在战火中锻造硬骨,在沙场中砥砺刀锋
文|陈臣
时值仲夏,震耳的枪炮声响彻丛林。硝烟四起,“硬骨头六连”的一场装甲步兵班综合射击战斗,在东南沿海拉开帷幕。
“全班注意,突击组在左,反装甲组在右,迅速占领进攻阵地!”随着一班长崔阳一声令下,装甲车和载员齐头并进,犹如猛虎直扑“敌”阵地。近20分钟的激战过后,连长王刚看着场上的战斗神情凝重。利用激光模拟交战系统的装甲步兵班综合射击科目示范,是六连新受领的一项任务,但这次训练表现得并不理想——载员队形比较分散,步坦协同不紧密;火器使用时机不准确,火力运用不科学……一个个问题浮出水面。王刚说:“这样的标准上战场,肯定是不行的。”看到王刚紧锁的眉头,连队官兵知道,“老把式”遇到了新问题!
虽说不是实弹检验,但如何合理利用激光模拟交战系统的性能和特点,提升班组乘载员间的精准协同和整体作战能力?怎样让各类武器形成合力、释放最大作战效能?当夜,六连会议室内灯火通明,王刚带着骨干针对演练中暴露的问题逐一复盘检讨。连续几天,他们白天训练、晚上复盘,一个难点一个难点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过,重点练协同、练谋略、练指挥。最终,科目示范在旅队观摩下圆满完成,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
六连官兵始终保持“过去过硬不等于现在过硬、现在过硬不等于永远过硬”的思想共识。在2021年的一次炮瞄训练中,时任火炮技师郑锡鑫一针见血地指出,战场上的敌方目标没有规律可言,但传统训练器材“出靶顺序固定”“目标区域固定”,不符合实战要求。在郑锡鑫主导下,六连炮手队伍集智攻关,自主研发了一种新式激光快瞄器,不仅增强了目标的随机性,还增加了不同角度下的运动目标。现在,该型快瞄器已经升级到3.0版本,能横向运动,还加入对空射击元素,能使用遥控器控制升降机构,进行纵向运动,极大程度模拟了目标在空中的各种飞行姿态,使训练更加贴近实战化。
关键时刻攥指成拳,源于平时训练并肩同行。近些年,六连官兵主动与海军某登陆舰支队、空军航空兵某旅、海防某旅船艇大队、武警某支队等军兵种开展联学联训,参与探索攻关战场信息共享、近距火力支援、联合指挥通信等多种实战课题,在联演联训中效果明显。
转型面前不皱眉,尖刀淬火更锋利。自改革移防以来,面对新环境、新装备、新体制,六连为快速形成战斗力,成立专班集智攻关,大纲没有规范就自己趟路,没有教范就摸索总结,常常顶着烈日一练就是一整天,探索形成了7种进攻队形、3类典型战法,革新了6种训练装备,实现了车载30毫米自动炮和AFT07C反坦克导弹等重难点科目的非实弹模拟训练,大幅提高了训练效益。常态开展“通理论、精技能、强指挥”学习训练竞赛,组织官兵强敌研究学在前、一专多能走在前、战法训法钻在前,有效提升了战斗力水平。
无论环境条件怎么变、作战任务怎么调,六连官兵始终保持“言必谋打仗、行必抓打仗”的常态,在真打实备中夯实硬底子,在创新突破中提升硬实力,让这把尖刀越磨越快。
(责任编辑: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