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琪 郭怀亮 李娜 刘愈之 刘众 丁志远
摘要:粮食安全既是基本的民生工程,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涵。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确保平凉市粮食安全,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平凉市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并对今后平凉市推进粮食安全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粮食安全;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技术创新;平凉市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4)05-0400-05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4.05.002
Measures to Enhance Food Security in Pingliang
ZHENG Qi, GUO Huailiang, LI Na, LIU Yuzhi, LIU Zhong, DING Zhiyuan
(Pingl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ingliang Gansu 744000, China)
Abstract: Food security is not only a fundamental public welfare project but also an essential aspect of national security. To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for grain cultivation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oductivity of food,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in Pingliang City. These measures include the vigorous implementation of seed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support. The paper also provides a prospect for the advancement of food security efforts in Pingliang City.
Key words: Food security; Germplasm resource revitalization; High-standard farml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ingliang City
“無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粮食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1 - 2 ]。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国外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贸易保护势力抬头,经贸摩擦加剧,叠加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等的不确定性,国际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巨大挑战,更是加剧了全球粮食供应危机[3 ]。特别是俄乌冲突以来,黑海地区粮食供应链受到严重影响,国际粮食价格持续攀升,地区粮食不安全状况向全球蔓延,加大了我国利用国际粮源补充调剂国内余缺的压力[4 ]。
平凉市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主产区,盛产苹果、小麦、玉米、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农作物,曾与庆阳地区以“陇东粮仓”闻名遐迩[5 ]。平凉市常住人口约180 万人,2023年全市粮食( 小麦、玉米、薯类) 播种面积290 086 hm2,比2022年增长0.88%;2023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达11 267 700 t,比2022年增长0.99%。粮食产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连续4 a超110万t,有力保障了全市口粮安全。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农业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建设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农业综合生产力逐步提升。但也面临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整体生产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等方面,严重影响了平凉市粮食生产的高质高效发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们针对平凉市推进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平凉市推进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确保平凉市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1 平凉市推进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平凉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整体生产水平不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等等,这些都是影响粮食生产高质高效发展的限制因素。
1.1 基础设施依然脆弱。
平凉市旱作农业区面积大,干旱多灾,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集雨节水灌溉等配套设施少,土壤瘠薄,中低产田面积大,发展后劲不足。部分耕地分散,交通道路不畅,小型农机具居多,大中型机具偏少,农机作业范围狭窄,机械化程度不高,现代化农业发展缓慢。
1.2 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目前,主要作物育种手段单一,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生物育种技术等高科技育种手段仍处于试验阶段,育成的“拳头”、特色专用品种少。以灵台县为例,现有种子经营企业15家、经营门店126家,备案玉米品种多达114个,种子市场难以形成规范化经营,农民选择良种基本凭经验,良种推广存在潜在风险。小麦种子以农民自留种为主,商品化率不高。自留种去杂率低,加之用收割机收割,造成种子纯度不高,长势不齐,影响产量。科技培训针对性不强,与生产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农民被动接受培训,积极性不高。
1.3 耕地质量亟待提升
目前平凉市有高标准农田9.78万hm2,仅占耕地面积的26.7%,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耕地质量未得到有效改善。大部分农户种植方式不科学,普遍存在只用地不养地的现象,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同时,随着农村家畜的饲养减少,农家肥、有机肥使用量逐年减少、绿肥培肥应用弱化、复种指数降低。包装袋、地膜等废弃物随意丢弃,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破坏了农田生态环境。
1.4 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
农业生产仍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种粮农民年龄老化,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较弱,大部分仍采取粗放式管理,关键技术措施入户难,粮食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水平较低。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集中在产前和产中,产后的加工、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服务比较薄弱。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新品种、新技术等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信息服务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需求。
2 推进平凉市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
2.1 深度实施种业振兴
充分保护利用种质资源,做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自立自强。着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搭建创新育种平台,发掘创新育种方法,强化种业市场监管,大力培育现代化、信息化种业产业链。坚持引育结合,提高良种科技含量,加大良种繁育推广力度[6 ]。
2.1.1 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 一是以第三次全國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全面摸清全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分布及保护利用情况,建立现代化平凉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实验室和基地,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现代化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常态化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和鉴定利用[7 ]。在对全市野生、古老、珍稀濒危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的基础上,每年引进一批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组织实施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研究,筛选一批具有特异性、多功能性、表现突出的农作物种质材料。二是继续做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编制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目录。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投入力度,加快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建设,形成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体系;鼓励支持地方种质资源申报全省、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评选认定,开发地方特色品种,创建“甘味”品牌,推动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2.1.2 着力打造现代育种创新平台 建立现代化分子生物育种实验室和育种基地,持续推进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结合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对种业效益不高的常规种作物(小麦、马铃薯、杂粮、油料等)采取以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等部门为创新主体,种业企业参与的模式,支持建立稳定的育种创新团队,同时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支持建设原原种保纯、原种扩繁基地和一级良种繁殖田,从源头切实解决常规种子纯度不高的问题;对成果转化快、生产效益较好的作物(玉米、蔬菜等杂交种)开展以企业育种为主体,科研、种子、推广等部门参与,给予政策和项目上倾斜支持,进行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联合攻关。加快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到种业、农业一线开展原始创新,切实改变品种选育创新动力不足的状况。
2.1.3 加大良种引进示范推广力度 在多方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从国内外引进一批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多功能、专用型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在不同生态区进行多点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主栽品种。大力引进示范推广粮饲兼用型抗旱、耐密玉米高产品种,高产优质强、中筋小麦新品种,耐贮高淀粉含量马铃薯品种,实现优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专用马铃薯良种应用率达到100%,促进粮食作物产量、品质双提高。
2.1.4 持续强化种业市场监管 以市场准入、品种管理、质量检验为重点,规范农作物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加强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种业管理水平。种子监管部门要严格实行种子经营登记备案制度和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管理重心下沉,监管关口前移。对引进新品种严格进行适应性试验,积极开展种子打假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无证生产、无证经营、未审先推、虚假广告、虚假标签等违法行为,维护种子市场秩序;强化种子质量的监督抽查和生产用种跟踪评估,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2.2 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等措施,着力推广普及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为主的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建立健全地力培肥长效机制,提升耕地产粮水平[8 - 11 ]。
2.2.1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持续提升科学施肥水平,探索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化肥用量降幅1%以上。
2.2.2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合理调整农作物施肥结构,减少化学肥料用量,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研究,不断创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商品有机肥等有机肥资源利用途径和方式,持续提升有机肥资源利用水平,合理提高有机肥施用量[10 ]。
2.2.3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提升长效机制 以国家耕地质量等级划定成果为基础,着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平凉市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加快建立健全地力培肥和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耕地质量、土壤墒情、肥效三大监测网络,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发布耕地质量动态变化信息,夯实粮食增产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基础[11 ]。
2.3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普及应用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创新、推广有机旱作农业节水、节肥、智慧灌溉等高效高产栽培技术,使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2.3.1 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 采取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通过选用抗病虫害优良品种、药剂拌种、轮作倒茬、培肥地力等措施,提高农作物抗病性。推广新型施药机械(如无人机)喷药技术,施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残留农药、纳米农药等,做到集中连片、统防统治、高效绿色,使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4%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以上。巩固农药零增长行动的成果,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12 - 14 ]。
近年来,平凉地区极端天气发生概率较大,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防控任务艰巨。市、县(区)植保、农技、农机化部门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提前谋划安排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细化防控措施,压实属地责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力争将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的目标[12, 15 ]。
2.3.2 努力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 推广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转型升级。坚持有机无机、氮磷化肥配合施用,增加有机肥料投入,通过测土配方、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施用生物肥料、施用土壤改良剂和保水剂等措施培肥地力;推广缓释、水溶性、改良增效等新型肥料,提高养分利用率、土壤基础供肥能力,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 ]。
2.3.3 推广应用有机旱作农业配套技术 进一步加强有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智慧喷灌系统、微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以全生物降解地膜和0.015 mm可100%回收的加厚地膜覆盖、秸秆覆盖、保护性免耕播种、起垄覆膜膜下滴灌一次成型、以肥调水和保水剂等节水节肥技术的推广为重点,尽可能做到“秋雨春用,春旱秋防”。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抗旱节水品种,科学用好“土中水”。走农业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配套、农艺与农机相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集成的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道路。
着力在全市主要旱塬区建立旱作节水农业高产高效示范点,加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把农业机械与水利、农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综合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发挥综合优势,达到节水、高产、高效之目的,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2.3.4 集成应用本土化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结合平凉市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创新集成可复制粘贴的本土化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针对小麦、玉米、油菜等不同作物,集成创新不同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重点推广小麦宽幅匀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和马铃薯黑膜全覆盖垄作栽培技术;针对青贮玉米、饲用小黑麦等粮饲兼用作物的种植,着力推广免地膜、免除草劑等简化种植技术;针对粮用玉米、油菜、小杂粮等粮油作物,推广免耕少耕、一膜多用、籽粒机收等轻简高效配套技术[17 ]。
3 结语
粮食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粮食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18 - 2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确保平凉市粮食安全。针对目前平凉市粮食生产现状,今后平凉市推进保障粮食安全应加强开展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保护利用种质资源,做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自立自强;二是建立健全地力培肥长效机制,提升耕地产粮水平,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普及应用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四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 胡海燕,高志强. 构建国家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9):244-246.
[2] 何秀荣.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政策[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1):3-5.
[3] 樊胜根. 增强食物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多种不确定性——评周曙东专著《农产品安全、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转型研究》[J]. 世界农业,2021(9):115-116.
[4] 郝晓燕,亢 霞,袁舟航.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内涵逻辑与政策建议[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5):24-30.
[5] 石志刚. 平凉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7.
[6] 徐宣国,尹春凤. 种业振兴背景下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协调发展研究[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3,22(1):1-10.
[7] 颜学海,许春梅,刘三梅,等.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2022(10):20-23.
[8] 张志强. 甘肃民乐浅析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3(1):42-43.
[9] 王慧先,姚 磊,裴婷婷. 山西泽州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 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3(1):39-41.
[10] 张志新,周亚楠,丁 鑫.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3,22(1):113-122.
[11] 张灼明.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形式及对策——以广州市某区为例[J]. 乡村科技,2019(31):116-117.
[12] 徐述德. 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2):226-227.
[13] 许成良.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业灾害研究,2022,12(12):172-174.
[14] 李 楠. 浅谈林业种苗科技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2022(35):43-45.
[15] 黄 超. 冬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分析[J]. 种子科技,2022,40(22):41-43.
[16] 赵慧渊. 實现化肥使用零增长的途径[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9):81-82.
[17] 张 冲,张振卫,宋春景,等. 小麦新品种马兰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22(11):17-18.
[18] 柴 强,胡发龙. 我国耕作制度研究进展与展望[J]. 寒旱农业科学,2022,1(1):19-25.
[19] 樊廷录,李尚中,赵 刚,等. 西北旱地农业研究进度及科技创新重点内容[J]. 寒旱农业科学,2022,
1(1):26-31.
[20] 赵 彤,刘锦晖. 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寒旱农业科学,2023,2(6):495-500.
收稿日期:2023 - 11 - 24;修订日期:2024 - 02 - 22
基金项目:平凉市第七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PLSKKT2022003);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2022LQTD06);甘肃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示范项目(平科发〔2022〕41号)。
作者简介:郑 琪(1983 — ),男,甘肃镇原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育种及种质资源研究工作。Email: plnkszq@163.com。
通信作者:郭怀亮(1994 — ),男,甘肃灵台人,硕士,主要从事小麦育种及种质资源研究工作。Email: 11068983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