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乐乐
2023年12月教育部印發《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主张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促进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以美术课堂欣赏为例,教师可利用“微视频+”拓展学习方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
审思美术欣赏课堂中的困境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美育浸润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孩子们生活经验的交集较少,学习开展存在几方面的困难。
一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大多由教师预设,学生探究和反思意识较弱。二是教学过程中每次介入新的艺术种类或领域,学生都会因缺少导引而产生理解困难,难以深入思考。此外,学生虽然能够接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但面对实际问题不易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为此,培养学生在感受视觉内容后将之内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应成为教师教学关注的重点。
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
学校要确立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全面发展学生文化理解、乐学善学、创新实践等核心素养,彰显育人实效。
微视频在导入、新授、示范和拓展等环节的应用极其广泛,可以应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创新实践活动,成果迁移共享,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视频辅助,助文化“活”起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美术秉承的核心。将传统文化以微视频的形式融入美术课堂教学,通过课前导引、课内加固或课后拓展来引发学生思考,既能够实践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又有助于美术学科素养的传承和创新。
问学驱动,助学习“动”起来。教师可以根据微视频内容,设计学习问题单,收集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的问题,制作问题逻辑图,从而达到以问促学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堂欣赏的具体实践
借问题单,自主欣赏。课前,学情诊断,发现问题,审视学习起点或思维障碍点,深刻了解学情,为定位教学内容设计做好学情研判。
据导研单,深入欣赏。课中,学法指导,解决问题,突破关键问题或重难点。教师可在微视频欣赏中设计导研单,让学生通过行动来突破关键问题,构建知识体系。
用拓学单,活化欣赏。课后,利用拓学单进行学习迁移和应用深化,促进学习反思与实践创新同时,搭建“微视频+”资源库,提供知识内化的媒介与途径。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城关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