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如何做实?

2024-06-06 01:11:08淳韵竹
党政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实践经验基层治理

淳韵竹

[摘 要]城市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居民生活所依托的共同体。社区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中较为突出和关注的问题,党的领导是社区治理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近年来,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完善党建引领体制建设,加强党建引领区域特色项目发展,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共治,推动人居环境改善等举措,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各个方面,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再次申明了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规划目标,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基层政权坚强有力,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①。但在基层实践中,基层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支撑作用还没有实实在在地发挥出来。这意味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有关部署,必须紧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找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着力点,把机制做活,把作用做实。

华泾镇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南部,既有建设具有城市副中心能级的徐汇“南部中心”的规划定位,又面临城郊接合部多元多样、矛盾交织的复杂情势。近年来,华泾镇党委立足现实情势,瞄准发展定位,将镇域范围划分为若干片区,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条红线探索片区治理新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华泾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

(一)划片而治,健全党建引领体制机制

基层治理需要打通“最后一米”,但镇域范围过大,不利于向下延伸管理;居民区范围过小,易造成管理碎片化,因此需要一个“中间层”过渡,“片区”应运而生。片区是将全镇按治理需求划分为几大区域,依托此中间层,形成党建引领的支点,撬动片区资源,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筋脉延伸到方方面面。

华泾镇对完善党建引领的体制机制进行探索,根据“地理空间相邻、地块面积均衡、区域特点相似”标准,将全镇合理划为六大片区,明确各片区职能涵盖的基层党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各项事务。每个片区下辖1-4个居委,形成“2131X”片区治理机制创新,具体表现为:“2”即每个片区由2名处级干部牵头,“1”即1个职能科室对接1个片区,“3”即公安、城管、市场监管3支执法力量保障,“1”即1支专业队伍巡查全域,“X”即汇集区域单位、沿街商铺、志愿者、物业等多方力量参与。

华泾镇组织体系纵向扩展,形成“区委—镇党委/片区党委—居民区党总支—微网格党支部—楼组党小组”的五级组织联动体系和指挥运转机制;横向上六大片区与各行政科室对接,发挥一建三公力量,形成“区—镇—片区(镇和片区是同一层级)—居民区—微网格—楼组”的组织架构。同时完善基层自治体系,按照每200户或每500人配置1名社区工作者,一个居委会不少于5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推动基层服务体系,形成“后备—助理—负责人”的人才成长链条,充分将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发展优势。

华泾镇为推进联动响应高效化,设立片区治理问题四级响应机制,形成“0137”处置模式,即简单问题,零环节当场处置;部门职责交叉问题,依托镇城运派单1小时内处置;执法管理问题,执法队伍3天内处置;重大问题,由片区长牵头协调力争7天内解决。实行“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形成“智能发现—精准推送—迅速处置—结果反馈”的高效处置流程。

(二)做实基础,加强党建赋能物业管理

片区是支点,社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体现城市建设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物业管理是社区建设的载体和组成部分,许多内容需依托物业服务进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业问题成了社区矛盾的主要源头之一,设施老化的硬件问题与管理不善的软件问题并存。而物业管理具有一定市场属性,华泾镇以党建赋能物业管理,让党组织扎根于内,解决物业与居民矛盾。

一是强化党组织对业委会的领导。华泾镇要求符合条件的业委会中党的工作小组组建率达到100%,推动符合条件的“两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委会成员,鼓励业委会和物业负责人担任居民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把在疫情防控等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党员、热心业主通过法定程序推选为业委会成员,选派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执行秘书,业委会履行重大事项前主动向居民区“两委”报告。

二是健全红色物业共治机制。物业服务企业受项目所在居民区党组织领导,并接受行业监管部门党组织指导。街镇将物业纳入应急处置工作体系,会同房管、消防等职能部门,指导其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建立物业治理平时与战时工作职责清单。房管部门指导街镇,定期组织物业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发挥国有物业企业对老旧小区托底保障作用;实施住宅物业“底部抬升”行动,淘汰服务质量差、管理不到位的物业。

三是高质量推进社区更新。华泾镇依托片区平台力量,根据区委部署,高质量推进“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建设。健全“区级指挥部—区域化党建平台—居民区党组织—项目一线临时党支部”的四级组织体系,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搭建沟通协调平台,以高标准、全要素、优品质统筹综合改造项目。如华建居民区拆除违章建筑、老旧电梯更新等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工作要求,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三)聚焦项目,共同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项目是一个抓手,是片区治理的载体,项目的结构与数量会在一段时期内对片区治理产生影响,若无项目,片区治理在全镇的开展就缺乏一个推动器。同时,由于各居民区存在共性,如人口结构相似、面临类似的问题等,激发居民自治活力能更有效构建片区治理共同体。

华泾镇基于不同居民区的共性与特性,采用不同模式组织其开展特色自治项目,遵循三项原则:突出居委会自治核心主题;强调自下而上、群众广泛参与、普遍受益;体现特色性、活力化、参与性、创新性、在地化。2023年,全镇遴选出17个居民自治项目,并分为基础性、开拓性、品牌性三个档次,涉及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平安、社区文化、社区自治共治、特色项目6大议题。各居委围绕这些项目,根据自身条件设计合理模式,打造居民自治新格局。

一是采用“居委+群团组织”的模式。如明丰居委采取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为项目负责人,打造“‘丰采荟志愿团队”品牌项目,以居民区全部人群为对象,由编织爱好者钩编购物袋;利用各种节点,为居民和特殊群体钩编环保袋,借此项目提升邻里友谊与居民自治管理意识。

二是采用“居委+社会组织”的模式。如华欣家园居委以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为项目品牌负责人,打造“绘欣汇志”品牌项目。以居民区全部人群为对象,开展亲子共读,以小带大;设立车友会,建立虚拟网络社区,提升居民停车自觉性,抵制不良停车行为;发展楼组自治队伍,提高楼组志愿者数量。这3类子项目进一步促进居民在自治平台上的互动。

三是采用“居委”单独为主体的模式。如华发居委以“居委会”为单独项目主体,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和网格员为负责人,打造“暖情联盟”品牌项目,以居民区特定人群为对象,为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每月提供照护服务;以议事方式商讨加装电梯方案,建设和谐社区。

四是采用“社会组织”单独为主体的模式。如华臻居委会以“上海市静安纯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为单独主体,以其法定代表人为项目负责人,以居委、居民、社会组织代表构成项目决策层、组织层、监督层,以居民区全部人群为服务对象,从儿童、亲子、主题节日三个维度开展活动,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带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四)优化服务,增强党建引领的向心力

做实党建引领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民,让群众得到实惠。如此才能既有道义上的感召力,又有利益上的吸引力,最终转化为各方社会力量自觉围绕在党组织周围的强大向心力,使基层党建具备源源不断的引领力。华泾镇党群服务中心发力,配套相应的社会政策,并动员各方社会力量参与,拉近党组织与居民的距离。

一是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华泾镇结合卫生中心入驻华泾广场契机,规划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强化其阵地功能,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力打造为集政治引领、文明实践、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围绕建设“新华泾”目标愿景,配齐各片区“生活盒子”,满足全年龄段人群需求。

二是推进社会政策服务精细化。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制度安排。华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新增“绿色直通车”服务,采取“全程导办、过程帮办、专窗服务”形式,提升特殊群体办事满意度。依托“一网通办”及各类智能终端载体,让居民不出社区即能完成办理。积极推进“人人乐业”公共就业服务,通过线上直播带岗帮助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做好特扶家庭常规服务,为高龄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开展适老化家庭改造。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多样化服务。华泾镇的泾治荟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助力社区商业再升级务;组建新工会,推进其多领域、全覆盖建设;开展“七彩小屋”项目关爱来沪青少年;开展“童言无忌”项目助力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6个片区“解忧法(调)空间”;健全高效拥军优军服务体系,做好退役士兵、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开发居民区内部资源,如挖掘医务人员建立“小全科医院”、师资人员建立“小党校”等,创建专业志愿服务队,推动其常态化建设。

二、华泾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主要经验

(一)构筑党建网,创新党建引领工作机制

党建引领片区治理是为了更好解决当前基层治理难题,以新机制、新方法突破旧瓶颈。华泾镇片区治理立足于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以新理念、机制、方法探索面向未来的基层治理路径。首先,华泾镇打破了过去“镇—社区—居民”的传统模式,引入“片区”概念,协调全镇资源;其次,突破原有行政壁垒,创新“2131X”片区治理机制,统筹横向、纵向上的政府资源,推动扁平化管理,开发基层适用的智能化场景,依托各类智能终端载体提高办事效率;最后,创新联动响应机制,高效处理片区内部问题,做到政府围绕居民服务。

(二)把握方向盘,汇集基层治理磅礴力量

华泾镇依托党建赋能,由党组织牵头,组建上下联动机制,协调政府各部门,会同多元主体,激发居民自治与社会共治力量。通过党建引领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协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②。华泾镇注重发挥居民力量。通过品牌项目与成立志愿服务队吸引居民参与;整合辖区各类资源,组织人大代表、党员等力量,常态化联系服务居民,把上层着力转变为基层发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由党组织牵头,吸引各主体将资源扩展到片区治理中;优化业委会设置,提升党组织对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指导。

(三)织密民生网,大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更新服务内容,应对现实中的风险挑战。首先,华泾镇关注不同年龄层次与不同类型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做到居民有所想、社区有所谋,居民有所呼、社区有所應,居民有所盼、社区有所为,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其次,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筑牢为民服务前沿阵地,形成政府兜底,社会力量参与的服务模式。最后,借助智能化数字手段,让数据多跑、居民少跑;通过线上软件提高就业率,促进区域稳定发展。

注释:

①国务院公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2021年4月28日。

②姜斯宪:《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徐汇实践》,2018年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213页。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实践经验基层治理
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演进与实践经验
核电站一回路水压试验实践经验
电子测试(2018年10期)2018-06-26 05:54:18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法国养老服务认证工作的实践经验
福利中国(2017年4期)2017-02-06 01:18:22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6:50:38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4:52:45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人民论坛(2016年24期)2016-12-13 10:33:56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人民论坛(2016年30期)2016-12-05 14:50:11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国外个人数字存档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