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清泉
突破口
文言文阅读主观题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从阅读考查的角度来看,这类题主要集中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对总体文意的叙述以及信息分析和整合能力。文言文主观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区分度较好,适用于选拔性考试。
突破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会绍圣党论起,御史刘拯论其进不由科第,以秘阁校理知怀州。中书舍人林希又言:“吕大防由公著援引,故进希哲以酬私恩。凡大防辈欺君卖国,皆公著为之倡;而公著之恶,则希哲导成之,岂宜污华职。”于是但守本秩,俄分司南京,居和州。
1. 绍圣时期吕希哲为何“但守本秩”,请结合文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谏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异时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豫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
2. 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为何替他说情?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3. 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人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兴初,姚兴侵司马德宗襄阳戍,戍将郗恢驰使乞师于常山王遵,遵以闻。太祖诏逞与张衮为遵书以答。初,恢与遵书云“贤兄虎步中原”,太祖以言悖君臣之体,敕逞、衮亦贬其主号以报之。逞、衮乃云“贵主”。太祖怒曰:“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遂赐死。后司马德宗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为桓元所逐,皆将来奔,至陈留南,分为二辈,一奔长安,一归广固。太祖初闻休之等降,大悦,后怪其不至,诏兖州寻访。获其从者,问故,皆曰:“国家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阙,及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处。”太祖深悔之。逞之内徙也,终虑不免,乃使其妻张氏与四子留冀州,令归慕容德,遂奔广固。逞独与小子颐在平城。及逞之死,亦以此为谴。
4. 崔逞为何被太祖赐死?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入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5. 何灌不但军事才能突出,而且善于处理政务。请简要概括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他善于处理政务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本期读4版)
突破法
文言文主观题,其设问方式与文本体裁、题材密切相关。如果是人物传记,其设问角度一般是人物、事件;如果是游记散文,其设问角度一般是景物、人事、情感;如果是议论说理散文,其设问角度可能会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题目一般是简要的概括、说明,也可能有简要的分析。
一、归因分析题
这类题重点考查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的能力。解答时要据果索因,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准确理解题干中表示结果的词语的含义,有些“果”是直接从原文中摘出的,本身就是一个文言词语。2.表示原因的词句有时集中在一段中,这时只要提取即可;有时分散在全文中,需要认真、全面、仔细地筛选。3.据果索因,其“因”肯定不止一个,有主观、客观原因,有主要、次要原因等,注意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筛选排查,找足、找全原因。4.对文中带“原因”的词句,在转述概括时一定要忠于原文,尤其是对于表示原因的相对委婉、间接的词句,应注意转换说法,以求既符合原意,又符合题干要求。
例如:2023年新高考Ⅱ卷,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这道题考查考生对具体原因的探究,淝水之战苻坚失败,既有苻坚不能认清形势,缺少智谋的原因,又有他只懂得聚合兵力作战而不具备分兵进攻的能力的原因。二者缺一不可。
二、比较异同题
比较异同题属于创新题,它不仅仅集中在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上,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拓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要求。
解答比較异同题,首先要明确题目的指向性,即比较的内容;其次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本,注意勾画与题目相关的词句;最后筛选提取要点,分点分条组织答案。
例如:2022年新高考I卷,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孟尝君游说赵王和燕王的语言,分析其中所用的技巧。
三、内容概括题
内容概括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以考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或精神品质、作者的观点态度或事件的主要内容为主。
解答时,需要仔细审题,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之上,确定问题所涉及信息的区间,然后分析归纳,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条分缕析,争取答题全面。具体应注意如下方面:
1. 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或精神品质。(1)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来概括;(2)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3)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
2. 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首先要细读文本,勾画与事件相关的关键词语(时间、地点、官职和人物等);其次根据题干要求,筛选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按照“人物+事件”或“事件+怎么样”的思路组织答案。
3. 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1)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中,考生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对事件的叙述等方面思考作者的感情态度(爱还是憎)、思想倾向(肯定还是否定)、写作意图(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2)议论类文言文中,考生要通过对文中事例和论点的深入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例如:2023年新高考Ⅰ卷,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根据“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