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春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是林则徐挂在他书房里的一副对联,也是林则徐处置自己财产的一个准则。曾国藩也曾留下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在2017年中国家长节上,《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卢勤做了一段题为《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的报告,在报告中知心姐姐给我们父母提出了一个观点:“你是要给孩子留下财富,还是把孩子变成财富”。“知心姐姐”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中国的单亲妈妈说要把全部的财产留给儿子。在儿子17岁的时候给他买了宝马,儿子18岁时给他买了房子。儿子19岁时对妈妈说:“妈,你知道我哪天最高兴吗?”妈妈问:“哪天?”儿子回答:“你死那天,等到你死的那天,那钱全都是我的。”
我们很多家长,特别是中国家长,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作为父母有几大责任:供孩子上学,帮孩子找工作,帮孩子买房子,帮孩子买车子,帮孩子成家。这几样大事完成,父母就算完成基本任務了,剩下几十年的任务,就是积攒更多的财富,留给孩子。
文章写到这里,笔者先给孩子们道个歉:恕爹无能,未能给你们买豪宅,将来也给你们留不下几个钱。就用你们的双手,努力工作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在我的同学和朋友中,不管靠什么,有的早就发达了,我知道有给孩子买两套房子的,也有赠予孩子巨款的。我却没有,那是因为兜里真没有。
谁生的骨肉谁不疼?现在看来,怎么疼?在大众的眼光里就是用自己的关系和钱财给孩子铺平前进的路,让孩子在这条路上不再艰难。可是,我们也曾发现,有的孩子在父母铺平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也有的栽了跟头,因此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父亲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并没有给孩子留下任何财产,而是告诉他:“我的任务就是把你养大,没有别的能耐了。”这句话仿佛是一把利剑,激励着他的孩子一路向前,不断拼搏。因为没有退路,孩子只能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我记得每次学校放学时,遇到雨天,有家长驾车来接孩子,也有家长骑着电瓶车来给孩子送伞,但还有一部分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年迈,他们知道没有人来给送伞,就只能在雨中拼命奔跑。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父母不应该过分依赖金钱来为孩子铺路。相反,他们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因为,如果一个人总是依赖别人的帮助,那么他永远也无法真正成长和进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应该完全忽视孩子的物质需求。适度的物质保障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看待金钱和财富。让他们明白,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此外,父母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素养。一个品德高尚、素养优秀的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不为金钱所动摇。这样的孩子,即使将来没有丰厚的家产,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笔者认为,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力量。但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通过留下财产来体现。有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耐心的陪伴,或许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和斗志。
因此我要说,真正有智慧的家长,他们是不会让金钱成为孩子的绊脚石的,让我们摒弃那些无知和炫耀的想法,用智慧和爱心去引导孩子成长。不要让他们成为金钱的奴隶,而要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人。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给孩子留钱不如让孩子‘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