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走了

2024-06-05 05:50龙若娇
凉山文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彝语老房子奶酪

龙若娇

2023年9月25日,爷爷走了。

早晨,爸爸如往常般做好早餐,等他去招呼爷爷吃早餐,他发现的却是爷爷微凉的躯体,没了呼吸。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不过得到一句:阿普去世了。

我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坦然面对生死,但我预想过很多次自己的死法。朋友A说她希望自己死于一场极限运动,肾上腺素飙升后心跳骤停;朋友B说希望在吃自己最爱的食物时被噎死;而我希望像爷爷一样,在睡梦中离去,特潇洒,特平和。

爷爷从县城来我家生活时已经很老了,但精神头十足。头发剃得短短的,时常用头巾包起来,偶尔戴一顶黑色帽子。他不留胡子,耳垂上挂着一枚像紧箍样式的银耳环,嘴上叼着旱烟杆,腰上系绿色绸带。手背早已枯槁如树皮,但绷直后,指尖却能如年轻人般挺翘。他爱评论,彝语、汉语交杂着说,夸奖我新做的指甲,好奇堂妹的破洞牛仔裤,质疑表姐的穿搭风格。他爱美,热衷于看火把节的选美比赛,对漂亮的银饰、服饰亦是爱不释手。他有收藏癖好,酒缸底座、外套夹层、枕头套都有可能存放他的藏品。他最爱的食物是豆花和一切肉类,这些都由爸爸来配备。豆花必须新鲜,每天早晨爸爸特意去市场买来,肉类家里总是储备,种类丰富,甚至供过于求。爸爸戏称爷爷是一台“绞肉机”,从不碰蔬菜。那时,他还行动自如,时常自己走到小区外吃米线,也和门口理发店老板闲聊家常。在某一个暑假,为了陪爷爷聊天,我心中迸发了想要学习彝语的强烈渴望。可惜,一回到学校,那些如甲骨文般古老的文字就飞到了九天之外。

我以为他已经老得不能再老了,老成了一个象征。渐渐地,我家的老房子变成了“爷爷家”,新年祝语变成了“祝爷爷长命百岁”;远行前的惯例是陪爷爷吃饭。他加速地走向衰老,走向死亡。死亡就像一个放贷者,对老人们穷追猛打。我看着,爷爷从老到更老。偶尔,饭桌上,我望着他沉默咀嚼食物的侧脸,像看到一颗放置已久的土豆,干瘪且暗沉。从他不常说汉语起,从我们的名字都变成了“阿依”、“阿木”起,我接受了他的衰老,担忧着他的离去。

我回想起爷爷,觉得他具体而模糊。具体是因为爷爷和我家相伴十年之久,爷爷来后我家新房子的厨房完全荒废了,我们每天都在老房子陪爷爷吃饭,爸爸每晚都要守着爷爷,担心他跌落下床;模糊是因为他年岁渐长,变得愈加寡言少语。爷爷是一个珍惜粮食的人,吃饭时不用筷子,就拿一只马匙子,很少剩菜剩饭。他拥有最朴实的智慧,关心孩子的教育,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他有长寿的福祉,磕破腦袋、感染新冠肺炎都没法折损他生命的耐力。他也好孤独,离开生活了快一辈子的地方,踏出了熟悉的交际圈,在此处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而已。爸爸说,爷爷一再表示自己去世后想安葬在老家,但后来看了殡仪馆主堂的图片,又说还挺气派的,能接受城市的葬礼。爷爷的骨灰会被带回老家吗?或许就埋在我小时候走过的某片竹林吗?这便是魂归故里吧,人一辈子总要回家。我不止一次这样想。

这一次离家,我仿佛就预感到是与爷爷的最后一面,握着他的双手久久不肯放开。爷爷知道我要走,上下摸索自己的几个口袋,期盼着能再给我一些零花钱。

下一次回家,我知道不必急着去老房子见爷爷,因为那里永远不会有一位老人在等我了,不会再有父亲自创的奇怪菜式,也不再会有温馨的夜晚闲聊。

十年,弹指一瞬。爸爸将他所恪守的孝道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在这个世界的头20年,我之所以能深切体会到亲情与孝悌,来自于爸爸对爷爷数十年如一日的照顾,穿衣、做饭、擦药,凡事亲力亲为。每次爸爸出门应酬,爷爷总问我:“阿依,你爸爸去哪里啦?”25日早,得知消息的第一刻,我打电话给爸爸,我放声大哭,他语气平和。后来,弟弟告诉我,爸爸非常难过。爸爸奉行铁血教育,最不喜孩子哭泣,爱把“流血不流泪”、“轻伤不下火线”之类的话挂在嘴边,但在我看不见的角落,他为自己的父亲而哭泣。彝语中有一个词是“惹达”,大概意思是“顶天立地的男人”,我觉得爸爸做到了。

中秋将至,与两年前在香港时不同,我没有兴致再去品尝各式月饼。望着月亮,我只是想起爷爷曾给我一块巨大的奶酪月饼。那一天,只有我和爷爷在家,我俩百无聊赖地看着彝语频道,他说有珍藏的物件要给我。进房间找寻一番后,他笑眯眯地递给我一块月饼。是那种用白纸包的老式月饼,用料十足,外皮还泛着油光。比起那些大品牌的月饼,这块奶酪月饼在我眼里更胜一筹。

往后的中秋节,我或许仍将远离家乡,继续漂泊,但记忆中的奶酪月饼不曾远去。

猜你喜欢
彝语老房子奶酪
膨胀的奶酪
民初《大定县志·殊语》中的彝语研究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访大凉山悬崖村
假如给你一块奶酪
奶酪大作战
谁动了中医的奶酪
《老房子》
老房子
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