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隐喻、心理三个维度解读《哦,香雪》

2024-06-05 13:23廖佳敏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7期
关键词:香雪人性美成长

廖佳敏

[摘要]铁凝198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意蕴丰富,值得反复细读。本文主要从人性、隐喻、心理三个维度对小说进行文本解读。《哦,香雪》在人性维度上,赞美了台儿沟乡民的人性美、人情美;在隐喻维度上,表现出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以及城乡差异;在心理维度上,表达出人们对于现代文明、知识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主人公香雪走向自尊独立的成长历程。通过细读文本,从多维度多层次探析,能获得更为丰富而复杂的阐释空间,从而深入感受这部经典作品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人性美  传统与现代化  成长  《哦,香雪》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07-0015-04

《哦,香雪》是铁凝创作的短篇小说,以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讲述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香雪等乡村姑娘们的生活带来的波澜,表现了乡村乡民的纯朴人性美、人情美,展现了现代化初期传统与现代文明间的冲突,蕴含着人们对于现代文明、知识文化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一部当代文学经典之作,《哦,香雪》意蕴丰富,本文试从人性、隐喻、心理三个维度对《哦,香雪》进行探析。

一、人性维度:乡村人的人性美、人情美

《哦,香雪》创作并发表于1982年,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以细腻的笔触生动描写了一个偏僻山乡村人的人情美。从人性维度解读《哦,香雪》,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展现出的乡村人的人性美、人情美,感受到“香雪们”质朴纯真的心灵美。

小说从火车开进深山中的台儿沟写起,“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可见台儿沟的偏僻和封闭。但正是这落后封闭的环境,孕育了十几户质朴的乡民,他们“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虔诚地接受着大山给予的一切,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在大山养育下的台儿沟民淳俗厚,台儿沟人温厚善良、勤勤恳恳,香雪的父亲盼望着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不知疲倦地赶工以“挣回香雪的学费”,香雪的母亲则是把舍不得吃的鸡蛋一个个攒下。

人性美更是在一群单纯质朴的台儿沟姑娘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铁凝将目光聚焦于台儿沟的年轻姑娘身上,这与她的亲身经历有关。在铁凝看来,如台儿沟一般的山区农村里,“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铁凝下乡插队时,结识了一群年轻纯朴的农村姑娘,姑娘们的温暖和善意深深打动了铁凝,她们建立起深厚纯洁的友谊。因为自己曾经的体验,铁凝自然而然地将创作的焦点投注到这些美好善良的农村姑娘们身上。台儿沟的姑娘们有着山村姑娘共有的纯真、朴实和善良,不懂势利和算计。香雪是其中的代表,人性美在她的身上得到集中体现。香雪诚实质朴,小时候她曾想用旧汗褂换芝麻糖,但因不愿撒谎骗母亲,终究没换。香雪纯真友好,当公社中学的同学有意戏弄她,反复问她一天吃几顿饭时,她也毫无心眼,每次都认真且友好地回答。香雪朴实善良,她与姐妹们一起与火车上的旅客做买卖时“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因为她纯净真诚,不知受骗为何物,会用“洁如水晶的眼睛”“信任地瞧着你”,她也不会讨价还价,只说“你看着给吧”。香雪有志气有骨气,她不愿接受女学生赠送的铅笔盒,坚持要用鸡蛋来交换,因为“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香雪勇敢独立,为了换取心心念念的铅笔盒,一向谨慎的她不惜代价地跃上未知的列车,又克服恐惧独自走夜路回到台儿沟。从这些事情中我们不难体会到香雪身上淳朴淳厚、至真至善的人性之美。

台儿沟姑娘们之间纯洁深厚的友谊则体现出台儿沟的人情美。凤娇等女孩们也与香雪一样善良而单纯,尽管香雪不爱说话,但“和台儿沟的姐妹们总是有话可说的”。姑娘们有时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但总能在分别时和好如初,而不会因为一点分歧而耿耿于怀。对于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朦胧暧昧的好感,姑娘们会打趣道:“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看似为打趣,其中也不乏大家对凤娇的担心和关切。在与旅客做买卖时,她们又会有意将凤娇“分配给那个北京话”,为凤娇制造与“北京话”相处的机会,这是姐妹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香雪下了火车徒步回到台儿沟时,发现姐妹们并没有离开,而是一直在铁轨旁等她回来。她们热烈地迎接香雪,叫着她的名字,欢快自由地笑着。香雪不回来,她们也不回家,足见台儿沟姑娘们之间关爱之深,情谊之真。

孙犁称赞《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1]从人性维度观照《哦,香雪》,我们能感受到小说中如诗一般纯净的境界,体会到台儿沟人民的质朴以及少女们纯洁美好的心灵,感动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真情,这正是作者铁凝在小說中寄托的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赞颂和追求。

二、隐喻维度:传统与现代化的文明碰撞

小说《哦,香雪》刚发表时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还在1982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的评奖过程中受挫,这与当时批评家们并未看到小说蕴含的现代化的时代主题,而简单地将其意义局限于纯净的诗情意境有关。后来,戴锦华教授在论证“铁凝的成功缘于时代特定的误读”时提到“由《哦,香雪》中发现了现代化进程伸向荒僻乡村的触角”[2],还有学者指出“铁凝也表示《哦,香雪》的基本主题是‘现代化与‘传统化的冲突,同时透露出对乡村在‘新生活影响下前途的隐隐担忧”[3]。小说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对城市文明和乡村文化做任何评价,但借助隐喻维度,通过对火车、铅笔盒等物象的象征义解读,我们便能探寻到《哦,香雪》中所蕴含的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发现小说所传递的“传统与现代化的碰撞”这一深层内涵。

首先,“火车”是关键的物象,它是香雪们想象“远方的世界”的载体,象征着现代文明。火车驶入台儿沟,意味着呼啸而来的现代文明,隐喻着现代与传统的碰撞。火车停留的一分钟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与停滞,也丰富了台儿沟这群年轻姑娘们的晚间生活。姑娘们每天吃完晚饭后就开始盛装打扮,成群结队地来“看火车”,她们“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这时的火车成为城市的缩影。“火车带来了外边的一切新奇……那是山外和山里空气的对流,经济的活泛,物质的流通,时装的变迁,乃至爱情的幻想……都因为这火车的停留而变成可以触摸的具体。”[4]车上的旅客与车下的台儿沟姑娘,虽同处于一个时代,但实际上却生存于不同的文明世界中,车上人已在享受现代文明,车下人仍处于传统文明之中。而现在行驶的火车连接起城市与乡村,使传统与现代发生碰撞:通过火车这一工业文明的象征物本身,以及车窗里城市人的各种配饰与用品(别在头上的金圈圈、腕上小巧的手表、漂亮的纱巾和尼龙袜等等),台儿沟的姑娘们看到了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固有的认知受到冲击,继而生发对城市的向往。

另一重要物象塑料铅笔盒同样是现代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小说中对铅笔盒的描写也具有隐喻意味。香雪的自制小木盒与同桌的“可以自动合上的”塑料铅笔盒形成了鲜明对照,两种文具盒体现出城乡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隐喻着两种矛盾对立的文明与生活:小木盒代表了古老的传统农业文明与农村生活,塑料铅笔盒象征的是先进的现代工业文明与城市生活。虽然小木盒是父亲特意亲手为香雪制作的,寄托着父亲对香雪深切的期望和爱,但却在先进的自动铅笔盒面前和同學们的嘲讽声中显得老旧又笨拙,只能“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在同学们的嘲弄下,香雪第一次意识到“台儿沟的贫穷”和“不光彩”,内心埋下对塑料铅笔盒以及对铅笔盒背后的现代文明的渴望。之后香雪带着鸡蛋为换取铅笔盒踏上火车,实际上也隐喻着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相遇,以及传统文明初次进入现代文明的探索尝试。

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思和的评论:“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5]火车、铅笔盒等现代文明产物的到来,使台儿沟人固有的传统文明受到挑战,体现出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各式各样的新鲜物品迷乱了乡村姑娘们的眼,她们用辛辛苦苦收获的满筐鸡蛋、红枣换来城里的发卡、香皂,甚至还有人为了换回漂亮的丝巾和尼龙袜,不顾可能会遭遇父母的责骂。就连一向诚实不愿撒谎的香雪,在换回铅笔盒后,也在盘算着如何“编造”出合理的理由向母亲交代。这些现象不禁引人思考,在乡村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朴素敦厚的品质还能否保存?在《哦,香雪》中,我们能看到城市人的善意,比如女学生得知香雪想和她换铅笔盒时愿意把铅笔盒送给香雪;香雪误上火车后,旅客们以及乘务员“北京话”也纷纷热心地给她出主意。但这不意味着城市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实际上,台儿沟人温厚纯朴的品质在山外是珍贵而稀有的。公社学校的同学对待香雪并不友好,她们看不起香雪,故意问香雪一天吃几顿饭,故意把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嗒嗒乱响以示炫耀,就因为香雪“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火车上的旅客对台儿沟的姑娘们表现出友好的一面,但那也许并非他们本性良善,小说中这样写道:“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可见他们并不是不会偷奸耍滑,也并非对谁都如此慷慨大度,而是在纯真的香雪面前,他们才被感化,展现出内心中柔软的一面。无论是不友好的公社同学,还是火车上的旅客,都向我们暗示着:城市里虽然有着乡村所缺乏的物质文明,但也没有了台儿沟的淳朴和善良。在现代化的浪潮中,火车等工业产物给乡村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挑战。

三、心理维度:香雪自尊独立的成长历程

《哦,香雪》细腻描写了纯真的乡村姑娘因为火车的经过和停留而产生的丰富内心波澜与复杂细微的心理活动。从心理维度分析《哦,香雪》,感受其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心理变化,我们能解读到主人公香雪对于现代文明、知识文化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其自尊独立的成长历程。

要探析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就不得不关注铅笔盒这一象征性的实物,小说着重描绘了由铅笔盒引起的香雪的内心波澜。与其他姐妹们对发卡、纱巾等外在饰品的关注不同,香雪对铅笔盒情有独钟。铅笔盒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现代文明,同时也是知识文化的代表,在香雪看来“这是一个宝盒子”,只要拥有了它,“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铅笔盒自始至终是香雪的情结所在,它给香雪带来的首先是创伤的记忆。在公社中学里,香雪用的父亲做的小木盒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她们明明知道香雪的铅笔盒就是那只小木盒,但仍故意多次询问香雪,并在得到回复后表现出惊讶的样子。在自己的小木盒和同桌的塑料铅笔盒的对比下,香雪的内心掀起了波澜,“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心地单纯的香雪,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第一次感受到台儿沟的贫穷,终于明白她和她的台儿沟是被人耻笑的对象。她看着同桌的铅笔盒,暗自在心中猜想着它的价格,“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香雪内心知道不该乱想,责怪自己“怎么想起这些了?娘攒下鸡蛋,不是为了叫她乱打主意啊!”但她的心里已然埋下对铅笔盒的渴望,自动铅笔盒合上的嗒嗒声是如此诱人,“在耳边响个没完”。

为了换取铅笔盒,香雪不顾一切勇敢地踏上火车,这时的香雪显然已经与从前那个躲在人群后边、捂着耳朵看火车的女孩不一样了。面对女学生要把铅笔盒直接送给她的举动,香雪内心有自己的坚持:“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于是她迅速把装满鸡蛋的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可见香雪并不愿意占别人的便宜,而是要坚持完成平等的互换,这一举动实际上承载了她对自身尊严的维护。当她意识到自己真正拥有了一只铅笔盒后,内心的激动喜悦无法抑制,“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由此可见,香雪对铅笔盒的渴望,不仅蕴含着对现代文明、知识文明的向往,也体现出香雪对自尊、平等的追求。她认为,拥有了这种自动铅笔盒后,她就再也不会被人看不起,就能够“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两个“理直气壮”透露出香雪对于找回失去的尊严、与公社同学建立平等关系的迫切愿望。

小说中,香雪走夜路回家的情节体现出香雪心理上的成长变化。铅笔盒给了香雪巨大的力量,帮助她克服恐惧。当香雪刚下火车独自面对茫茫群山和无边的黑暗时,她是害怕的。但当她举起铅笔盒仔细端详后,她“感到心里很满意”“不再害怕了”。铅笔盒还改变了香雪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她第一次真正认识她赖以生存的这片山谷,感受到风的温柔、月亮的明净、群山的庄严神圣,“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她开始畅想台儿沟的幸福未来:“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小说的最后,面对着养育她长大的宽厚的大山,香雪一扫之前因为贫穷而感到“不光彩”的阴霾,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于是她擦干泪水,高举起手中的铅笔盒,奔向一直等着她的台儿沟姐妹们。可以看出,这时的香雪已经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完成了自尊独立的心理成长,实现了自我超越。“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姑娘们的欢呼和山谷传来的回音,既隐藏着大山及大山人对香雪的行为的认同,又预示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冲突丝毫不会动摇人们对现代化的坚定信念以及走向现代文明的坚定步伐。台儿沟在改革开放后,将和其他“台儿沟”们一样,以无法抗拒的力量向现代文明迈进。

四、结语

本文尝试从人性、隐喻、心理三个维度对《哦,香雪》进行了解读。《哦,香雪》是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其中既有对台儿沟人性美、人情美的歌颂,又蕴含着对传统与现代文明碰撞的展现,有对现代文明、知识文化的追求,还有对女性自尊独立成长历程的呈现。通过细读文本,从多维度分析文本,能获得更为丰富而复杂的阐释空间,从而深入感受这部经典作品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孙犁.谈铁凝的《哦,香雪》[J].小说选刊,1983(2).

[2] 戴锦华.真淳者的质询——重读铁凝[J].文学评论,1994(5).

[3] 梁波.新时期以来“城乡关系”书写的嬗变——《哦,香雪》、《九月还乡》和《明惠的圣诞》的并置解读[J].当代文坛,2010(6).

[4] 铁凝.文学·梦想·社会责任——铁凝自述[J].小说评论,2004(1).

[5]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特约编辑  张    帆)

猜你喜欢
香雪人性美成长
谈谈《哦,香雪》中美好的友情和亲情
香雪形象探析
青春的觉醒和生机——《哦,香雪》自主读写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云中记》的人性美与灾难文学的美学意蕴
紧贴人物读小说
人性美的“价值”最大化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