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万源市委宣传部
巍巍巴山,红色热土。90年前,万源保卫战打响,中共川陕省委成立“红军挎包宣传队”,以錾子、粉笔、板刷“老三件”作为主要宣传工具,在四川省万源地区宣传党的声音、巩固工农政权,万源境内至今还留存着380多幅红军石刻标语。革命传统永不变,红色基因代代传。2019年,四川省万源市成立“民兵挎包”宣讲队,全力打造“民兵挎包”宣讲品牌,用有广度、有热度、有温度的基层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万源市充分利用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民兵队伍,成立由退役军人、党员干部、先进典型、致富带头人等组成的“民兵挎包”宣讲队,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多元的宣讲队伍。目前,宣讲队成员已达1700多人。
坚持政治引领,严格管理队伍。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宣讲队成员选拔的首要政治标准,综合考虑工作情况、理论素养、个人作风、群众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民兵挎包”宣讲队成员政治可靠、素质过硬。明确宣讲队成员主要职责、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对宣讲队成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加强学习培训,提升宣讲能力。坚持市县专家学者“请进来”、“民兵挎包”宣讲队伍“强起来”的工作思路,结合理论宣传热点、难点问题,定期举办重大主题基层理论宣讲培训班,帮助宣讲队成员既知其言又知其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学懂的基础上讲清楚、讲明白。坚持分类施训、按需施训、学用结合,结合宣讲队成员个性化需求,从演讲技巧、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通过现场观摩、集中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全面提升宣讲队成员综合能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讲,举办万源市基层理论挎包宣讲大赛,组织宣讲队成员参加四川省基层理论宣讲大赛,在实践中提升宣讲水平。优化绩效激励,增强宣讲动力。加强宣讲队成员常态化管理,出台《万源市“民兵挎包”宣讲员管理办法》,根据宣讲场次、宣讲效果、群众反馈等指标,每年对宣讲队成员进行全方位考核。建立“民兵挎包”宣讲员档案,对年度考核优秀者进行表彰。实行动态选任机制,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工作开展情况等,对宣讲队成员适时调整,持续补充优秀人才、新生力量。
万源市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民兵挎包”宣讲队宣讲内容的重中之重,讲透党的创新理论,讲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好党的红色故事,让大家在基层宣讲中有所获、有所思。
把党的创新理论讲透彻。“民兵挎包”宣讲队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内容开展主题宣讲。结合万源实际,坚持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明白。“民兵挎包”宣讲队聚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着眼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精心选择宣讲主题、策划宣讲活动,将群众需要听的和喜欢听的与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有机结合,用生动鲜活的故事、深入浅出的形式,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易理解、入人心。把党的红色故事讲生动。围绕市域内丰富的红色资源,“民兵挎包”宣讲队积极开展红色宣讲,讲好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故事,讲好红军长征的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定期组织宣讲队走进校园、社区开展专题宣讲,增强大家的国防观念和拥军意识。例如,曾参加过两次维和任务的退役老兵向学生讲述自己的维和经历,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和平来之不易。
万源市持续发挥“民兵挎包”宣讲队作用,着力打造群众身边“集中式”“乡音式”“唠嗑式”“体验式”“文艺式”“服务式”宣讲课堂,用接地气、聚民心、有实效的宣讲,推动党的声音下基层、润人心。
积极打造“集中式”课堂。组织由党校老师等理论工作者组成的“民兵挎包”专家宣讲团下沉村(社区)开展集中宣讲,通过主题党日活动、集中轮训、专题辅导等“线上+线下”方式,深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全面推广“乡音式”课堂。成立由“第一书记”、企业管理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农村致富能手等组成的“民兵挎包”老乡宣讲团,以乡音传递党音。全面推行“唠嗑式”课堂。成立“民兵挎包”送学上门宣讲团,坚持说实在话、办实在事,以“板凳宣讲”为主要形式,与乡亲们在树荫下、农田间、广场前共同围坐,讲一讲党的创新理论、教一教实用的致富技能,让党的声音传遍基层,把党的温暖带给群众。深入开展“体验式”课堂。组织年轻干部在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熊国炳故居等红色阵地开展“红动万源”主题宣讲活动,以实物、实景、实例讲好万源的革命历史,引导年轻干部在沉浸式的党史学习中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传承红色基因。全力打造“文艺式”课堂。以“理论+文艺”为主要形式,策划编排相关文艺节目,采用快板、三句半、相声、情景剧、朗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讲述红色革命故事,让理论宣讲有“理”又有“趣”。积极推广“服务式”课堂。以“宣讲+志愿服务”为抓手,组织宣讲队成员深入大街小巷、农家院坝、田间地头开展近距离服务,在宣讲的同时广泛倾听群众心声,切实解决好乡亲们的烦心事。●
(执笔人:马发海、胡赟、徐兴亮)
(责任编辑:赵瑞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