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2024-06-05 05:50王永贵
党建 2024年5期
关键词:依靠人民中国式力量

王永贵

人民群众是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和根本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依靠和汇聚人民的磅礴力量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使中国式现代化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我们要深入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意蕴,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的人民力量。

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力量源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赓续发展,也是对唯物史观人民主体论的守正创新,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一脉相承,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依托和强大底气。

赓续中國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和重要理念,民本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源远流长,“敬德保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主张,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相契合,也与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通,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密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第二个结合”中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为了人民”作为价值主线,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动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使得人民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改革创新的力量源泉,彰显着浓厚的民本底蕴和深厚的人民情怀。

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创造历史根本动力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者的群众”,列宁指出“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正是新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因素”,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中国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成功走出了一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创造性地提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等重要论断,坚持和继承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决定力量的观点,蕴含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党对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深刻认知,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创造历史根本动力观点的继承发展。

坚守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时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依靠人民铸就历史伟业,是我们党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百余年来,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推翻旧制度、建立新政权,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党紧紧依靠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了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探索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无不来自人民的实践与智慧,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不竭动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有机融入治国理政和现代化建设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民群众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既把人作为发展的动力,也把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逻辑起点。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跃迁,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在具体实践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一方面,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的主动选择。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过程中,人民的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主体力量,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的创造伟力。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能够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和推动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内驱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助推力。百余年来,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凝聚群众力量的动员策略,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独立自主意识和首创精神,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人民的伟大创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驱动力。正是因为掌握了“一切依靠人民”的制胜密码,不断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实践伟力,我们党才得以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充分激发全体人民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是奋进伟大征程、推进伟大事业的动力之源和成功密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要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新征程上,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集中人民的智慧,激发人民的创造,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的荣光。

实现人民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为人民执政是中国共产党能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根本原因。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及时洞察人民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真正发挥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创造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评判主体作用。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现代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激励感召全体人民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

集中人民的智慧。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之中深蕴着“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神财富和无穷智慧,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新征程上,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和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凝聚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实践力量和理论智慧。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要真心拜人民为师,诚心向人民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新鲜经验、首创办法和实践形式,在不断向群众学习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对于人民群众发出的声音,既要认真倾听,也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分析研究,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中起来,转化为群众接受、认同、支持的科学决策,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激发人民的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新征程上,必须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确保党和国家决策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诉求,激发人民的参与热情与主体活力。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激发人民创造热情、尊重人民创造意愿、支持人民创造实践、发挥人民创造才能。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要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躬身实践中,增进群众感情、把准群众脉搏、精准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发动起来,引导全体人民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武淳)

猜你喜欢
依靠人民中国式力量
中国式民主
试论大别山精神中的人民性
人民性: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中国式失败
怀疑一切的力量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一切依靠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