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思考,思考能够锻炼思维,进而有利于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地理学科是以研究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地理学习中引入问题学习法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借助问题实现高效学习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运用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促使学生按照“问题提出—查找资料—共同探究”的模式进行学习。地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因此可以将生活与地理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借助具有启发性的生活问题,来实现对地理的高效学习。
以“城市化”内容为例,可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什么是城镇化?城镇化会造成哪些影响?教材中从时间发展的角度讲述了城镇的发展过程——城镇化。城镇化过程是城镇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城镇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农村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城镇化运动在全球展开,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已经步入后城镇化阶段,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还处于城镇化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时期。近年来,人们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城镇化积极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城镇化进程加速也让城市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城镇环境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在城镇中,人类活动强烈地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条件,给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借助认知冲突类问题,进行深度学习
认知冲突类问题能够有效调动学习意愿,提高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促进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我们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寻找与学生学习经验有冲突的地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度学习,开展自主探究。
以“海水的运动”内容为例,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冬夏季的风向是不同的,但其表层海水始终保持着自西向东的流向,轮船从大西洋驶入地中海,途经直布罗陀海峡时,总能保持顺水航行,这是为什么呢?既然该区域的冬夏季风向是不同的,那么在风的影响下,海水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但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并未改变。这便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就会开展自主学习,利用教材以及其他学习资源进行探究。造成这种奇特情况的原因是海峡范围内有一个定向海流。但这个海流流向不是由风向造成的,而是由大西洋海水密度和地中海海水密度的不同造成的。地中海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盐度低,密度小。这样地中海底部的海水便经由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底部,从而使大西洋海水被抬高。在大西洋表层,被抬高的海水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地中海。所以在直布罗陀海峡就出现了船只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是顺水的有趣现象。
三、设计项目学习课题,提升学习成效
问题学习法可以与项目学习法深度结合,将需要学生研究并解决的項目课题作为核心问题。学生应认真思考问题,在团队协作下解决问题,完成项目调研。问题学习法与项目学习法的深度结合,需要我们合理配置项目小组成员,引导学生在组内思考并解决问题,让小组成员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