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伟 刘秋香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肌力恢复情况、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Fugl 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缓解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改善肌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肌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0-0022-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43.3
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因脑血管堵塞所致,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1-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因脑血栓导致脑梗死的患者不断增加,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已成为危害我国公民健康的重要疾病。针对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多叮嘱卧床休息,予以吸氧、溶栓等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在促进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方面仍有局限性[3]。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强调在患者发病早期,针对其语言、肢体等多方面综合展开康复治疗,以加速其机体各方面能力改善[4]。基于此,本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1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急性血栓性脑梗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9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经颅脑CT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确诊;病程≤7 d;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精神良好,认知功能无异常。
排除标准:发病前肢体残疾或生活无法自理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对本研究相关康复治疗不配合者;短期内并发急慢性感染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叮嘱患者卧床休息,依据具体情况予以吸氧、溶栓、抗血小板治疗;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80,20 mL∶30 mg)保护神经,取药品30 mg于适量质量分数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溶解,待充分稀释后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间为30 min,2次/d。持续治疗3个月。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1)语言康复治疗。早期指导患者行鼓腮、嘴巴一闭一张、嘴唇噘起、舌头向外伸等动作,各个动作均连续做10次;指导患者张口,舌头向后缩,再用舌头缓慢舔嘴唇一周,此后舌头在口中行上下左右环绕运动,3~5 min/d;应用文字、图片、视频引导患者发音,从简单的单词到语句,30 min/d。(2)肢体康复治疗。每隔2 h协助患者调整1次体位,以舒适为主;早期指导患者床上活动(搭桥运动、翻身运动、肘部伸展等),每日训练10 min,之后将床头抬高90°,指导患者保持坐位30 min,1次/d;随后指导患者在站立位状态下缓慢摆动上肢,摆动上肢时躯体随之旋转,10 min/d;指导患者脚尖着地—床边站立—病房内行走—走廊扶墙行走等,依据患者耐受程度循序渐进调整运动量;指导患者行抓球、抓豆子等训练,30 min/d。(3)吞咽、进食康复治疗。叮嘱患者屏气,随后行发声、喉抬高运动,训练舌肌向各方向运动,20 min/d;吞咽功能训练完成后,指导患者取坐位,无法取坐位者指导取半卧位,指导患者吞咽3 mL流食,随后用点头样吞咽、侧方吞咽等技巧吞咽固体食物,20 min/d;进食时告知患者需细嚼慢咽,以免发生噎、呛。(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道具向患者示范洗脸、梳头、穿脱衣服等日常生活,演示完毕后患者根据示范自行进食、洗脸、穿脱衣裤等,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入厕、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30 min/d。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临床疗效、肌力恢复情况、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临床疗效。于治疗3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以四肢肌力、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可独立生活为显效;以四肢肌力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显著改善,但部分生活仍需他人协助为有效;以肌力和神经功能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肌力恢复。于治疗3个月后评判肌力恢复情况。肌肉纤维无法收缩为0级;肌肉纤维能够轻微收缩,但难以带动关节活动为1级;肌肉纤维可带动关节活动,但关节难以抵挡重力为2级;关节可抵挡重力,但无法抵挡外部阻力为3级;关节可抵挡重力并可抵挡一定外部阻力,但依然未抵达正常范围为4级;患者可正常活动为5级。等级越高表明治疗效果越好。(3)神经功能。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运用NIHSS量表[5]评估患者神经功能。
NIHSS有11个项目,共42分,评分高表明神经损害程度越严重。(4)肢体运动功能。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 Meyer运动量表(FMA)[6]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共100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范围0~6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范围0~34分,评分高则表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强。(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7]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共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等级资料运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2 2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肌力恢复情况较对照组优(P<0.05),见表3。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FMA上肢运动、FMA下肢运动、ADL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研究组FMA上肢运动、FMA下肢运动及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高血压等相关。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会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突触基本处于休眠状态,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造成神经突触阈值降低,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甚至致残,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8]。
临床常规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以药物为主,虽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易忽略肢体康复效果,在患者早期恢复正常生活方面仍存有局限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FMA上肢运动、FMA下肢运动功能、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强调在患者发病7 d内提供语言、肢体、吞咽、进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方面的康复治疗,刺激神经通路上的神经元,激活大脑皮层,促使受损的中枢神经重建和修复,减轻神经功能损伤[10]。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强调运用主被动训练结合的方式指导患者展开肢体康复训练,循序渐进的机体运动可提高肌力,能够刺激中枢神经处于活跃状态,促进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改善[11]。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循序渐进的运动能够向中枢神经提供感觉、运动和放射性传入信号,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尽早恢复。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建立较为完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体系,能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动作,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尽早恢复正常生活。本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如纳入样本量偏少等,可能存在一定的概率对本研究结果的精准度造成影响。还需完善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以进一步证实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指导。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提高四肢肌力,帮助患者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使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临床运用价值较高,值得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 吴显丹,杨显娟.温针灸疗法联合推拿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病人脑神经递质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9):3025-3028.
[2] ZHENG T,MOU X,ZHANG J,et al.Clinical effect and changes of ET-1,FMD and NO level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canthopanax injection[J].Am J Transl Res,2021,13(4):3600-3608.
[3] 张艳霞,刘玉清,马朝阳,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9,40(20):2872-2875.
[4] 庞学明,叶亮,李嘉伟,等.心理干预联合早期综合康复疗法用于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7):978-982.
[5] 郭宇聞,杨登法,杨铁军,等.扩散张量成像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10):1054-1057.
[6] 林艳.运动疗法联合Fugl-Meyer量表对大面积脑梗死功能预后评估[J].贵州医药,2016,40(11):1208-1210.
[7] 巫嘉陵,安中平,王世民,等.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9(5):464-468.
[8] 周述娜,王蕾,仇莹莹,等.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6):759-762.
[9] 苏俊,李鑫海.肢体缺血预适应联合超早期静脉溶栓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改善预后[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1,27(6):493-496.
[10] 肖林婷,周辉,周经霞.红花注射液联合肢体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8):1174-1177,1180.
[11] 马珊珊,王瑞萍,张云,等.早期综合评估及康复训练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3):369-372.
(编辑:许 琪)